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又称 太平洋驼背(海)豚印太洋驼背(海)豚[1]台湾俗称为 妈祖[2][3][4],是一种背鳍前部隆起的海豚(有地域差异)。生活在 西太平洋 和 东印度洋 的热带及温带沿岸海域,偶尔出现在江河等淡水中,例如长江闽江九龙江珠江等,分布极广泛。肤色因地域、种群而异,多呈灰白相间的杂色,且带有深色斑点。模式标本产自中国水域,中国的种群初生时全身呈深灰色,随着年龄增长淡化为独特的粉白色,十分漂亮,科学家认为只是遇热反应(如同人类在燥热时会脸红一样)。

西方文献有关中华白海豚的最早纪录是在1637年由探险家彼得文地(Peter Mundy)在珠江口发现的纪录,而中国的最早纪录是在唐朝

中华白海豚是香港的吉祥物之一。2007年11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公布“我最喜爱海洋10宝”公众网上投票结果,此网上投票为期4个月选出最受欢迎十种本地海洋生物。中华白海豚得3679票荣获“我最喜爱海洋10宝”第一位[5][6][7]

目录

名称及亚种

中华白海豚又称为 太平洋驼背(海)豚,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俗名尚有粉红海豚、白鯃等。

2015年王愈超(John Wang)等人在《Zoological Studies》发表研究,认为中华白海豚可以分为指名亚种(S. c. chinensis)与台湾亚种(S. c. taiwanensis也称“台湾白海豚”)两个亚种,两者的斑点图样几乎完全不同,两者在地理区隔与动物行为上也不同。[8][9][10]

生活习惯

大部份的海豚或是鲸鱼都住在深水处;但中华白海豚则喜欢住在浅水地如澳门沿海一带。但根据Saayman&Taylor的研究指出中华白海豚会在不同的地方活动。

生活地方大约在浅水处,它们的休息或是游玩都会集结在近沙滩的海域,在捕猎的时候,会在浅水及多岩石的水域一带出现。

一般来说中华白海豚的生活是要配合潮水和日照的时间,它们会在潮涨的时候出外捕食;例如到浅水或多岩石处,便可以在黎明或黄昏时看白海豚,因为那段时间它们是最活跃的。

分布地区

其近亲印度洋驼海豚又称灰白海豚Sousa plumbea),已知的分布地区自西向东包括开普省福尔斯湾(18°30'E),北沿非洲东部,包括马达加斯加海岸,印度洋海岸线以至南非红海北至苏伊士湾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往东沿亚洲南部海岸到孟加拉湾西部。它从海洋可以上溯恒河250公里,或经过人工的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中华白海豚只分布于太平洋的部分沿岸水域,中华白海豚从孟加拉湾东部到中国南部,包括台湾海岸,从东京湾到江苏,进入珠江下游,九龙江闽江,沿长江可到达武汉泰国湾马六甲海峡,婆罗洲西北海岸(从砂拉越士马丹沙巴山打根)。[11]

台湾

台湾海峡西部,苗栗后龙溪/龙凤渔港、台湾彰化云林嘉义台南曾文溪/将军渔港等台湾中西部离岸三至五公里的水域有一群数量不到一百只的白海豚,浊水溪口等处的泥滩地海域是其回游觅食的栖地。一只白海豚为了觅食,活动范围可以长达一百多公里。白海豚被台湾渔民称为“妈祖鱼”,因为它们一年四季住在中部沿海,但只要一到农历3月妈祖生日、东北季风减弱后,能见度就大幅提升,好像来为妈祖祝寿。也有传说是曾经有渔船遇难,在白海豚引领下安全回航。[2][3][12]这些活动于东台湾海峡的白海豚因背鳍斑点比身体多等特征之明显区分而被鉴定为一有别于中国大陆沿海白海豚之独立族群,王愈超博士所带领的福尔摩莎鲸保育研究小组利用体色色斑证明了东台湾海峡的白海豚是长期生活在台湾西岸水深30公尺之内的小型鲸类。[13]生态学会专案秘书甘宸宜表示台湾的白海豚与其他地区族群没有交集,可能较像一个亚种。[14]

香港

中华白海豚主要出没于屯门大屿山对出的一带水域,包括沙洲龙鼓洲望后石大角咀大小磨刀赤鱲角东北面及大屿山西面的大澳鸡翼角分流等水域。

威胁

中华白海豚面对填海和水质污染和大量捕捉造成生存范围的缩窄问题,繁忙的海上交通亦造成船只撞击。此外,中华白海豚亦可能遭渔民误捕,但除马达加斯加外,基本上并没有以中华白海豚为目标的猎杀活动。中华白海豚很少用作人工饲养,全球只有中国大陆广西的南宁动物园、泰国新加坡水族馆饲养中华白海豚,例如新加坡海底世界便饲养了从泰国暹罗湾捕捉的中华白海豚。2005年海洋公园曾承认考虑增购中华白海豚,引起国际保育组织的关注。

目前人类所知有关中华白海豚的资料不多,珠江口和南非的中华白海豚是少数曾进行较详尽的研究及调查的种群。中华白海豚亦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完全禁止有关的国际贸易。

台湾

自2002年才由福尔摩沙鲸保育研究小组与香港鲸豚研究计划在台湾西岸进行的海上调查正式纪录,在此以前,台湾只有零星的白海豚搁浅记录。台湾西岸海域的族群在2008年被列入“极度危险”[15],已被联合国鲸豚专家列为野生动物红皮书最高保育等级的极危等级(CR,Critically Endangered),仅次于“绝种”。2010年台湾的白海豚数量估计只剩不到一百只,在中华民国政府兴建八轻计画之下,处境堪忧[2][14][16][17]。学术团队指云林六轻附近海域水质酸化、船只噪音等问题,都会危及白海豚生存。[12]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和台湾妈祖鱼保育联盟举办研讨会邀请国际鲸豚保育学者发表相关研究,会议结论为台湾白海豚面临栖息地消失、水下的噪音、淡水流量减少、污染及渔业误捕等五大威胁。学者呼吁政府将白海豚栖息地划定为海洋保育区,制订强制禁止在白海豚栖地内使用三层网、刺网和拖网等渔业规范,让白海豚和渔业真正永续生存。[18]

香港

中华白海豚受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及第187章《动植物(濒危动植物)条例》保护,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亦是为保护中华白海豚而设。渔农自然护理署自1995年开始长期研究香港水域内的中华白海豚。1995年9月至1998年3月期间,渔护署在大屿山北面录得88至145条白海豚,而近年该署数据显示从香港水域内中华白海豚从2011年的80多条减至2019年只馀32条,为14年以来最低数字[19]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认为北大屿山水域近年不断进行发展工程,如机场三跑道计划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都需要在白海豚栖息处进行大规模填海,加上海上交通日益繁忙,这些因素都严重威胁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空间[20]。该会批评政府“先发展后保育”政策无帮助,例如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完工后白海豚数目没有如预期般回复旧态,认为唯有设立和扩大海岸公园范围,才能保护硕果仅存的中华白海豚[21]

重大事件

  • 1637年:中华白海豚在香港近珠江河口首先被冒险家彼得文地(Peter Mundy)发现,这是西方文献最早有关中华白海豚的纪录。
  • 1980年代末:环保人士开始关注中华白海豚群。
  • 1990年初:香港公众开始关注中华白海豚。这归因于香港国际机场的兴建计划。这是其中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填海项目——在北大屿山附近的九平方公里海床进行填海,而当地是其中一个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所。
  • 1993年初:有关香港国际机场兴建计划的环境影响再进行批估。这使香港的环保人士,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华白海豚的保育上引起传媒的注意,而香港政府随即开始资助中华白海豚的研究项目。
  • 1996年:斐生博士(Thomas Jefferson)开始开展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
  • 1997年:中华白海豚成为香港主权移交吉祥物
  • 1998年:斐生博士的研究结果出版在“Wildlife Monographs”。同年,香港一些机构开始组织出海观豚活动。
  • 2000年: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开始对香港的中华白海豚进行长期观察。记录中珠江河口约有80-140只中华白海豚。
  • 2002年:台湾发现中华白海豚的确实记录。这个种群主要分布在苗栗彰化台中沿岸,现被世界保育联盟(IUCN)列作极危的种群。
  • 2003年:广西钦州市三娘湾涌现大量中华白海豚,钦州市因此被称为“中华白海豚之乡”,北京大学于次年在钦州成立了钦州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
  • 2009年9月25日:大约上午7时,台湾苗栗县通霄镇新埔渔港的沙滩渔民发现有一只白海豚搁浅,身长260公分,属成年豚[22]
  • 2010年:在台湾,政府拟于彰化县海岸兴建国光石化开发案,预计在浊水溪口海域填海造陆超过四千公顷,亦将台湾白海豚洄游路径拦腰截断,马英九政府在知道这个问题后曾坚持兴建,吴敦义也认为台湾白海豚会自己转弯,使保育团体发起全民认股购地的环境信托活动,抢救濒临绝种、只剩不到一百只的台湾白海豚[3]。2011年4月22日总统马英九亲自宣布不支持国光石化案在彰化县继续进行[23][24]
  • 2017年,中国广东珠海有人贩卖疑似中华白海豚,目前珠海市公安部门与海洋农业和水务局已经介入此事,3名涉事村民被传唤,残存骸骨亦送往中山大学展开鉴定。[25]另据涉事村民表示,该海豚为3月29日上午9时许在南水镇附近海域发现,发现时已经死亡。[26]

参考文献

  1. 香港中华白海豚护理计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
  2. 2.0 2.1 2.2 保护白海豚栖地 环团募款买国有地. 中央广播电台. 201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9). 
  3. 3.0 3.1 3.2 让“妈祖鱼”成为台湾品牌代表. 台北市政府劳工局台北人力银行.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4. 台湾妈祖鱼保育联盟. 
  5. 世界自然基金会揭示: 绿海龟、马蹄蟹和黄唇鱼徘徊生存警界线 香港市民选出“我最喜爱的海洋10宝”. 世界自然基金会. 2007-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1). 
  6. 濒危海洋生物面临绝种 团体促政府推行全面保护措施. 《频果日报》. 2007-11-16: A14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8). 
  7. 调查显示:中华白海豚是港人最喜爱的海洋生物. 新浪新闻 原文载于《新华网》. 2007-11-16. 
  8. 台湾特亚增新成员 “台湾白海豚”全球不破百. 《环境资讯中心》. 2015-05-30. 
  9. John Y Wang, Shih Chu Yang, Samuel K Hung. Diagnosability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subspecies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from the Taiwan Strait (PDF). 《Zoological Studies》.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05). 
  10. Final Rule to List the Taiwanese Humpback Dolphin as Endangered Under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 2018-05-08. 
  11.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12. 12.0 12.1 环团:台塑关厂才能根治污染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13., 自由时报, 2011-11-27
  13. 陈昭伦, 为何东台湾海峡白海豚为一独立族群?, 台湾环境资讯中心, 2012-01-03
  14. 14.0 14.1 全民来认股 为白海豚安家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15., 《生命力新闻》, 2010/5
  15. List of the 2008 Red List Cetacean assessments Template:Wayback,2008年8月12日,IUCN
  16. 白海豚会转弯, Nownews,2010/07/07
  17. 洄游廊道被截 认股救白海豚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0-23.,自由时报电子报,2010年4月11日。
  18. 环团吁划设白海豚保育区, 自由时报, 2011-04-29
  19. 三跑动工 白海豚出没新低 连续两年绝迹大屿山东北. 苹果日报. 2017-06-27. 
  20. 大屿中华白海豚数创14年新低 环团:与填海及发展工程有关. 香港01. 2017-06-26. 
  21. WWF回应第三条跑道环境评估报告: 勿再堕“先发展后保育”政策陷阱. WWF Hong Kong. 2014-06-20. 
  22. 苗县新埔渔港 罕见白海豚搁浅死亡. 中央日报. 2009-09-25 [2015-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23. 总统不支持 国光石化暂喊卡. 旺报. 2011-04-23. [失效链接]
  24. Sousa chinensis (eastern Taiwan Strait subpopulation).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2012. 
  25. 广东珠海现当街宰杀中华白海豚 与杀熊猫同罪. [2017]. 
  26. 张蓓. 专家:“被当街宰杀的白海豚” 捞上船前已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澎湃新闻. 2017-03-3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