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造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造字本来是一个东亚汉字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存的汉字数超过十万以上,而这些汉字都未必是我们日常会使用的字。而在有专门为东亚民族设计的系统时,就已经有“造字”的概念,以与系统内的常用字作区别。

汉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一门艺术,这要追溯到仓颉造字[1]。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造字方法

象形法

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指事法

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的符号,即不成图形的符号(成了图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类是附合在图形上的符号。

用指事法造字,这是汉字从象形发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这种方法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为符号的点、横等跟其他笔画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于是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几个图画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即会意法。

会意法

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汉字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能满足表示的需要。因为有些意思画三四个图还不能解决问题。要是画五六个或七八个图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像一个字,倒像是一幅年画了。要是真的这样,那我们写起来多麻烦啊,写一篇短短的文章,就等于编一本厚厚的连环画了。我们的祖先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想到了文字是记录说话的,说话跟声音有关,那么文字是不是可以把声音记下来呢?于是就又发明了形声字。

形声法

就是由形旁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这种造字法,直至还可以不断地造出新字来。比如较近发现的化学元素”等,都是用新造的形声字来命名的。拿简化繁体字来说,形声法也是被优先采用的,如“优”、“响”等等,举不胜举[2]

六书”当中除了上面讲的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两种:转注法和假借法。

转注法:

过去的说法很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如原有一个“”,表示年纪大的意思,而由于时间和地区的不同,又有用kǎo这个音表示老的意思,于是又造出了一个与“老”字部首相同、读音相近和意义相同的“考”字。但“考”字的形旁是“?”,声旁是“?”,因此,“考”字就其造字法而言,也是形声字

假借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这种假借现象,当初大多是因为没有本字而暂借一个同音字替代,但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久借不还,鹊巢鸠占了。有的字本身的意义,倒是后来另找出路才有着落的。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是火了,可是被“然后”借用后,只好自己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 由此可见,转注法和假借法并没有造出新字来。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视频

造字 相关视频

第1集 优美的汉字 神奇的造字法
汉字五千年(一)仓颉造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