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修水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秋收起義修水景區修水地處江西省西北部、湘鄂贛三省交界處。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坐落於修水縣城鳳凰山路136號,屬秋收起義專題性紀念館,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始建於1977年。館標由秋收起義時師部參謀、工農革命軍軍旗設計者之一、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何長工題寫。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始建於1977年,先後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
目錄
概況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坐落於修水縣城鳳凰山路136號,屬秋收起義專題性紀念館,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始建於1977年。館標由秋收起義時師部參謀、工農革命軍軍旗設計者之一、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何長工題寫
歷史背景
1927年由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在汀贛邊界爆發。修水是秋收起義的主要策源地,起義前夕,工農革命軍的第一面旗幟在修水設計、製作並率先升起,1927年9月9日清晨駐守在修水的師部及其所屬一、四團,師直特務連在修水縣城紫花墩舉行了氣壯山河的誓師大會,打響了秋收起義的第一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鬥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羅榮桓、何長工、騰代遠、蕭克、王首道均在修水留下戰鬥的足跡。數萬名修水兒女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館藏文物
為了追溯歷史,緬懷先烈,該館於1976年開始大量徵集革命文物[2],搜集整理資料。2009年館藏文物33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58件。管轄修水縣60餘處革命舊址,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基本陳列
陳列重點反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的背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組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面軍旗在修水設計、製作、升起,師部和第一團以及第二、三、四團在秋收起義中的經歷,修水地方黨組織和農會、工會以及人民群眾積極配合併參加秋收起義的史實,突出毛澤東和參加秋收起義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謳歌秋收起義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使星星之火燃遍全中國的歷史功勳。展館裝飾和廳內布置互相依存,相輔相成,追求莊重、簡潔、大氣、典雅的氛圍,史料詳盡真實,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結構布局
一樓序廳正面雕塑及其背景、東西牆面布置;二樓展廳版面、文物展櫥、中心大型展櫃、燈光照明設施改造、師部和團部舊址復原陳列。改版後的內容突出反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的背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組建,軍旗的製作並在修水率先升起,師部和第一團以及第二、三、四團在秋收起義中的經歷,修水地方黨組織和工會、農會及人民群眾積極配合併參加秋收起義;重點突出毛澤東和參加秋收起義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一樓序廳,與觀眾迎面而立的,是一座新的高達3.07米的大理石基座組合雕塑。東西兩牆分別樹立兩塊用10毫米整體玻璃,深雕製作而成的毛澤東詩詞牆,西牆為《菩薩蠻·黃鶴樓》,東牆為《西江月·秋收暴動》。
二樓三個展廳展覽版面,合計134.8平方米。整個版面以紅色為基調色,採用大小版塊有序組合的方式。展覽版面正文八大部分分別是:一、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慘痛失敗;二、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三、灰色旗號下的紅色武裝;四、毛澤東主張在秋收起義中要鮮明打出共產黨的旗幟;五、光耀人寰的工農革命軍軍旗;六、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光輝日子;七、果斷的轉兵———會師文家市;八、偉大的進軍———開創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文稿以毛澤東親自指揮秋收起義、工農革命軍軍旗率先在修水升起為主線,凸現了毛澤東、瞿秋白、向警予、羅榮桓、何長工、譚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其他秋收起義將士的豐功偉績;展示了盧德銘、余賁民、伍中豪、曾士峨、陳毅安、宛希先、袁文才、王佐等革命英烈的功勳;實事求是地介紹了汪澤楷、陳樹華、黃永勝等參與了秋收起義,後來走上各自不同道路的一批人物;突出了修水地方黨組織和農民自衛軍,在秋收起義中的作用;表現了丁健亞、樊策安、余垂成、王鐵猛、甘特吾、陳秋光、余經邦、徐光華等修水先烈對革命所作出的貢獻。
改版後的版面,採用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以時空為序,系統地展現了有關歷史人物、革命舊址及戰鬥遺址。版面採用圖片275幅;總長67.4米的版櫥上,擺置了68隻玻璃展櫃,展示着106件館藏文物及有關物品。
展廳主題
第一展廳
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慘痛失敗
1926年6月,中共江西地委為配合北伐軍進軍江西,派共產黨員胡思先、丁健亞回家鄉修水秘密建黨。同年7月,在縣城青雲門城樓秘密開會,創建了修水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修水縣支部幹事會。接着,在城鄉發展了24名中共黨員。中共修水支部的誕生,使全縣農民運動更加迅猛,農會會員發展到5萬多人,農民自衛軍發展到3萬多人。
1927年7月中旬,改組後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斷然作出決定:將中國共產黨所掌握或影響的部隊向南昌集中,準備武裝起義;在秋收季節,組織湘鄂粵贛四省農民暴動。
盧德銘率領的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進駐修水,極大地鼓舞了修水的農民運動。會同贛西北第二區委,組織數千農民舉行下衫(今屬上衫鄉)暴動,攻打為霸一方的封建地主堡壘朱宮美莊園,在湘鄂贛毗鄰地區產生了強烈影響。與此同時,台莊、西尹、水源、中土段、畫坪等地農民相繼攻打地主莊園。修水農運出現了峰迴路轉的好勢頭。
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屯兵在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警派員赴南昌請示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委派幹部仝仁趕到修水和銅鼓,組織協調部隊整編。史稱「山口會議」。會議決定,三支部隊合編為一個師。為避免敵軍「追剿」,部隊合編後「還須找一個灰色的旗號來遮身掩體」,對外稱「江西省防軍暫編第一師」,「內部則招兵買馬、積草屯糧,以圖一時之用」。師部設修水縣城,師長余灑度、副師長余賁民、參謀長鍾文璋,下設一、三兩個團,第一團團長鍾文璋(兼),第三團團長蘇先駿。並成立了以師團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師委會。「山口會議」的整編,形成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雛形。
第二展廳
毛澤東主張在秋收起義中要鮮明打出共產黨的旗幟
1927年8月7日,毛澤東出席在漢口秘密舉行的中央緊急會議,即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八七會議」。瞿秋白主持了這次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當會議討論到秋收起義打什麼旗幟的問題時,毛澤東指出:「國民黨的這塊招牌已經無用,在秋收起義中要鮮明打出共產黨的旗幟。」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到湘贛邊組織和領導秋收起義。
9月初,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集中共瀏陽縣委書記、瀏陽工農義勇隊黨代表潘心源,中共安源市負責人寧迪卿,贛西農民自衛隊總指揮兼安源農民自衛隊隊長王興亞等人開會。潘心源詳細報告了南昌起義後警衛團、平江工農義勇隊和瀏陽工農義勇隊的情況,毛澤東聽後十分高興,果斷決定以駐修水、銅鼓的這個師為基礎,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設三個團,一、三團建制不變,將駐安源的幾支武裝隊伍編為第二團,團長王興亞。會議確定了秋收暴動中共前敵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毛澤東任書記,盧德銘任秋收起義總指揮。
余灑度根據師委會決定,命令師參謀處長陳樹華、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抓緊時間設計工農革命軍軍旗樣式。為使旗幟體現工農革命的內涵,何長工首先提出了設計方案。經過反覆討論修改,終於設計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樣式:旗幅為紅色,象徵革命;中央為白色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星內嵌交叉的鐮刀斧頭,表示工農大眾緊密團結;靠旗杆一側旗幅的白布條上豎寫「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樣式確定之後,師部決定連夜趕製一百面。裁縫出身的班長張令彬等人購買了布匹,縣總工會委員長徐光華請來了裁縫和會針線的婦女,一面面紅色的旗幟、一條條紅色的領帶、一個個紅色的袖套在飛針走線的手工製作中做成。
1927年9月9日,駐修水縣城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第一團官兵,全副武裝來到縣城紫花墩操場集合。接着,甘特吾率領配合軍事行動的200多人的農民自衛隊押着8個五花大綁的土豪劣紳和反革命首惡分子來到操場。隨後,修水縣黨組織負責人樊策安率領農會、工會負責人以及數千群眾簇擁着縣農民協會、縣總工會的招牌,敲鑼打鼓進入了會場。隊伍集合完畢之後,余灑度作了簡短的動員講話,莊嚴宣布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誓師起義。宣布起義的口號是:「紅色領帶系在頸,只顧死來不顧生!」
接着,舉行了授旗儀式。余灑度將工農革命軍軍旗,莊重地授予第一團團長鍾文璋。1958年9月5日,何長工在解放軍總直機關馬列主義業餘大學作報告時說:「這樣,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就成立起來了。在中國、在東方,第一面革命的紅旗打起來了。」
第三展廳
開創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在這裡,毛澤東、盧德銘、余賁民、蘇先駿等前敵委員會成員第一次聚集在一起,商討起義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方向。在會上,毛澤東通報了第一、三團的情況,又得知第二團幾乎全軍覆沒,只剩幾十號人不知去向的情報,提議不打長沙,找一個地方休整。會議正式決定到文家市去。
毛澤東在前委會上提出明確的主張:農村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敵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中國革命的根應扎在農村,因此,中國革命應由城市轉向農村。否則,工農革命軍將會旗倒兵散。毛澤東力主放棄攻打長沙,將工農革命軍轉移到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圖發展。會議通過激烈的爭論,在總指揮盧德銘等人的支持下,通過了毛澤東的主張,「議決退往湘南」。
1927年9月20日拂曉,起義軍將士1500餘人,來到里仁學校操場集合。毛澤東向全體官兵宣布了前敵委員會改變起義軍行動方向的決定。軍號聲中,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毛澤東、盧德銘的率領下,高舉軍旗,向湘南轉移。
部隊啟程朝蓮花進發。因擔任後衛的第三團走錯了路,待聽到號聲調轉行軍方向時,遭遇從萍鄉趕來的江西軍閥朱培德所屬江保定特務營和江西第四保安團的追擊。蘆溪一戰使起義部隊遭受重大挫折,共損失人槍300多。總指揮盧德銘在阻擊敵人掩護革命軍撤離的戰鬥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9月29日下午2時,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起義以來的20天時間裡,部隊從5000多人銳減到不足1000人。鑑於部隊人員銳減,原有編制有名無實,毛澤東在三灣進行了中國革命史上出名的「三灣改編」,將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抵達井岡山茨坪,將工農革命軍的旗幟插上了井岡山。從此,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鬥爭。
珍貴藏品
望遠鏡 該望遠鏡系秋收起義時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副師長余賁民烈士使用的。余賁民,湖南平江人,曾任平江農會會長、工農義勇隊隊長、湘鄂贛省蘇維埃財政部長、軍事部長等職,1933年4月犧牲。
CCP黨旗 該文物是1928年中共修水第二區秘密發展黨員,進行入黨宣誓時使用的原物。
視頻
秋收起義修水景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增至473個 ,搜狐,2019-09-17
- ↑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 ,搜狐,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