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凤凰高级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家港市凤凰高级中学张家港市凤凰高级中学是一所新建普通高中,坐落于千年古镇、吴歌之乡——张家港市凤凰镇,位于凤恬路北侧、友谊路东侧,学校占地面积120亩。设计规模16轨48班2400名学生,今年9月正式投用,招收高一新生10个班482名。
目录
学校简介
学校南依鸷山桃花源公园,东临凤凰山风景区,拥有田园般的悠然和宁静,远离闹市喧嚣和娱乐场所,是学生潜心求学的一方净土。校园布局集约化、建筑院落化、景观园林化,既呈现书院建筑格调,又融入江南水乡文化,彰显山水情怀、古韵今风、书院精神。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多样发展,让每个学生有适合的学习通道。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开展战略合作,今年面向全市招收4个大夏班,华师大教育学系为大夏班学生量身定制三年领航计划,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华师大学习导师,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华师大研学实践活动、至少有一次与大师面对面交流机会,为学生的高考升学、生涯规划、国外研学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学校将开设日语等小语种班,让学生有更好的基础、更多的机会进入未来的小语种高层次学习或出国深造。依托凤凰镇“贝贝足球”资源着力培养足球特长生,今年面向苏州大市招收18位足球特长生,配备专职外教,每天安排训练,在刚刚结束的张家港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一举夺冠。借河阳山歌非遗资源、苏华美术馆德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大学开展合作培养试点,努力为各类特长生打通上大学的通道。
凤凰是百鸟之王,是吉祥美好、和谐进取的象征。凤凰高中将坚持“毓德致美,向美而行”的理念,弘扬“和美、坚韧、高洁”的凤凰精神,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致美教育,努力为学生最美未来奠基,建办一所设施高标、文化高位、师资高能、课程高质、治理高效的苏南现代化高品质高中。
校园文化[1]是学校精神文化与发展的需要,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提炼,我们将打造以“毓德致美”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精神品位。
“毓德”,语出南朝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禀道毓德,讲艺立言。"指修养德性。
“致美”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八》“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致美”一方面是指追求和谐、力求完美,另一方面指培育美感,崇尚美好的事物,遵循美的言行。
我校名为“凤凰”,而凤凰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凤凰代表着进取:传说当凤凰死时,周边会燃起大火,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凤凰象征着“和美”: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凤凰文化的和谐、德仪的理念涵盖了生活的社会与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毓德”是希望我校师生通过修养德行,塑造魅力人格。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学校而言,建设“美丽中国”应当从建设“美丽校园”做起。建设“美丽校园”,必须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姿多彩;建设“美丽校园”,必须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致美”是希望我校师生严以律己、不断进取,做到素质文明化,包括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打造以“毓德致美”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是希望我校全体师生努力做到:毓德、弘毅、敬业、乐学,使我校真正成为名副其实和谐美好的充满魅力的校园。
“毓德致美”这一核心理念,既切合了“凤凰”的精神特质,又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将鼓舞我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唤醒我校师生内在的生命潜能,引领我校更加全面优质的发展。
一、核心理念:毓德致美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办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
“毓德”,指修养德性,语出南朝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禀道毓德,讲艺立言。"
“致美”,即努力达到美的境界。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八》:“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教育的目的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垢纳新,从而趋于善的至高境界。因此,教育的首要职能就是涵养人的德性,使人成其为“人”。
“毓德致美”,就是要通过修养德性,塑造魅力人格,至臻至美,像凤凰一样绽放自身的美丽!
二、办学思想:砥砺坚强意志,塑造魅力人格
办学思想是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指导、影响办学行为的理论思想。
砥砺坚强意志: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建树者,无一不是以坚强的意志力为先导,历经无数次的拼搏与挫折终铸辉煌的。对高中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即将成年,面临着高考选拔和走向社会的人生隐忧,另一方面,在现实的高中生活中,难免有困难和曲折,痛苦和失败,因此,培养意志力应是当务之急。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砥砺坚强意志”,就是勇于战胜困难、挫折,像“凤凰涅槃”一样,坚强成长。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
“砥砺坚强意志”,需要做到
1、树立明确的目标;
2、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4、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塑造魅力人格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坎坷、挫折才能成长。
袁枚有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小如米,也学牡丹开。”每一只虫蛹都能化蝶,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都能绽放,只要你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律、自信、自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就一定能书写多彩的人生。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塑造魅力人格”,需要做到:
1、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
2、培养自信、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虚心的学习习惯;
4、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愿我校师生“砥砺坚强意志,塑造魅力人格”,积极唤醒自我发展的内动力,促进自身健康、和谐、有价值地发展,如凤翔九仞,展翅高飞。
三、校训:凤韵毓德 凰仪致美
校训是反映学校特色的激励性词语,是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发出的训诫之词,是全体师生的集体信念的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的指导思想、教育观点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凤韵毓德,源自典故“凤凰涅槃”:传说凤凰有五种,代表凤凰的五色。红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鸾,紫色的𬸚𬸦,黄色的鹓鶵,白色的鸿鹄。五凤合为一体为五彩凤凰。凤凰的五色后来被看成是“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故而凤凰历来是德的象征。
凰仪致美 ,取自“凤凰来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后因以“凤凰来仪”指和美社会、德化天下的瑞应。
“凤韵毓德,凰仪致美”,要求我校学生做到:
1、富有爱心;
2、怀有责任心;
3、具有进取心;
4、拥有平常心。
校训中嵌入了校名“凤凰”二字,同时蕴含了核心理念“毓德致美”,旨在激励我校学生不忘母校教诲,以“凤凰浴火重生”之志,勤学苦练,修养品德,不畏困难,展翅翱翔!
四、校风:志美行厉 慧雅惟正
校风是一所学校努力追求的风气、风尚,它是全校师生精神面貌、道德风尚、行为习惯的集中体现。风不正,则行不顺。校风是无形的管理者,是一种来自集体内部的精神力量。校风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它所特有的方式对人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使人能从校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生受益。
志美行厉:“志美行厉”,即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庄子·秋水》:“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庄子以凤凰自比,志当高远,值得我们效法。
陶行知曾提出过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如陶行知所言,我们要和学生一道每天都取得进步,命运线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我们做到志美行厉,我们的坚持终将成就美好!
“志美行厉”,要求我校师生做到:
1、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2、善于钻研,勤于实践;
3、坚韧不拔,坚持不懈;
4、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慧雅惟正:传说当凤凰死时,周边会燃起大火,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磐”。
“慧”,"彗"字表示用草制作扫帚,整个字的意思是心里想到把无用的野草变成有用的扫帚就是智慧,由此产生本义为聪明、智慧。蕴含着古人的务实精神。
“雅”,有“正确” 和“高尚”的意思。雅者,不粗不俗,不卑不亢,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君子之风范也。
“惟正”,即养正,指涵养正道,培养各种优秀美德。出自《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慧雅惟正”,要求我校师生做到:
1、养浩然之正气;
2、树仁厚之正心;
3、立天地之正道;
4、修君子之正德。
“志美行厉,慧雅惟正”,就是希望我校学生如鸿𬸣凤立,卓越成长!
五、校歌:向美而翔
《向美而翔》——张家港市凤凰高级中学校歌
凤凰山依,吴歌传唱。江南水润,文脉悠长。代代永续家国志,才俊辈出古河阳。向美而翔,满载阳光和希望,永恒的是心中的信仰。
学子星聚,青春激扬。前景无限,翰墨飘香。生生不息灵秀气,智慧闪亮今殿堂。向美而翔,满载阳光和希望,永恒的是心中的信仰。
参考文献
- ↑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
-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瑞文网,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