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赵桐珊,出生于1901年7月13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五月廿八日;逝世于1966年,农历丙午年。享年六十五岁。[1]

赵桐珊
出生 1901年7月13日
国籍 中国 河北省
别名 九龄
知名作品 《英雄血泪图》
《辕门射戟》
《牧虎关》

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演员,京剧旦角。出生地,河北省武清县 ,以艺名芙蓉草闻名,名久林(一作九龄),字桐山(一作桐珊),号醉秋,祖籍直隶东安(河北廊坊安次,一说现为廊坊市武清县)。 他曾得著名红生王鸿寿的亲传弟子。

目录

艺术特色

赵桐珊,他扮相俊俏,嗓音清亮,念白爽利,表演细腻,唱腔刚柔相济,刻画人物细腻,以情取胜,擅演调动观众情绪,剧场效果极佳。[2]

赵桐珊在道白唱腔、表演风格、艺术创造等方面都深受王瑶卿的影响,演出颇有王氏风范,青年时期在上海演出时就曾得"上海王瑶卿"之美称。后来通过与南北各派演员长时期的合作演出,不仅对促进南北艺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他本人也从中吸取了各派各家之长,形成了他自身独特的演出风格。

他所演的《乌龙院》(阎惜姣)、《喜荣归》(崔秀英)、《回荆州》(孙尚香)、《棋盘山》(窦仙童、薛金莲)、《樊江关》(樊梨花、薛金莲)、《失子惊疯》(胡氏、寿春)、《辛安驿》(周凤英)、《梅玉配》(韩翠珠)、《万里缘》(胡阿云)、《雁门关》(萧太后)、《得意缘》(狄英鸾、郎霞玉)等剧中的人物,身份相殊、性格各异,他演来均有独特,使人物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他会戏多、戏路广、传统戏、古装戏、时装戏、连台本戏都能演。他精于旦行,青衣、花旦、刀马旦样样行,且通其它各行,曾以"多才多艺、生旦净丑无一不能"的"能派"而红遍汉口、福州等地。他曾得著名红生王鸿寿的亲传,并为王配演《走麦城》中的廖化,深得赞誉。他还曾经贴演《空城计》(诸葛亮,老生)、《牧虎关》(高旺,净)等剧,他演的小生戏(《断桥》之许仙等)、武戏(《趴蜡庙》之褚彪等)、甚至丑行(《金山寺》之小和尚、《御碑亭》之报录人等)亦很出色。是一位文武昆乱不挡的难得人才。

不论配演大小角色,他都精心塑造,使每个角色都发出光彩。他为梅兰芳配演的潘金莲(《五花洞》),为程砚秋配演的杨玉环(《梅妃》),为荀慧生配演的樊梨花(《樊江关》)……无不令人称誉。他塑造的吕雉(《鱼藻宫》)专横暴戾、阴狠歹毒,多次招致激怒的观众向台上的他投掷桔子皮、香蕉皮以泄其愤;他刻画的王熙凤(《红楼二尤》)笑里藏刀、阴险毒辣,可谓入骨三分,因此曾得"活王熙凤"之称;他扮演的张金凤(《儿女英雄传》)、萧太后(《雁门关》)、郎霞玉(《得意缘》)等人物更是堪称剧坛典范。

人物成就

他自幼热爱戏曲,8岁时,只身离家赴京学艺,拜赵庭玺为师,向麻子红学梆子青衣,12岁时入三乐班(后改名正乐社)科班,同时向梆子名家大玻璃翠、冰糖脆及著名梆子旦角老五仙、老十三旦、崔灵芝学戏,常演《双锁山》、《汴梁图》、《游湖阴配》、《七星庙》等戏。当时正值京梆"两下锅"(合演)时期,在正乐社时,赵桐珊就向王桂山(即五盏灯)学过二黄花旦戏,又曾得京剧名花旦田桂凤指导,学会了《战宛城》等田的拿手戏,后又拜王瑶卿为师,成为王门弟子之一,《儿女英雄传》、《雁门关》、《失子惊疯》、《棋盘山》、《梅玉配》、《万里缘》等剧都是王瑶卿亲自教授的。

他扮相俊俏,嗓音清亮,又敏而好学、钻研刻苦,未满师时就崭露头角。他10岁时就与梆子名角崔灵芝丁灵芝李灵芝任灵芝及还阳草同被列为"梆子六草";12岁入正乐班后不久就又与尚小云、荀慧生同科,时有"正乐三杰"之称。16岁在上海演出连台本戏《女侠红蝴蝶》(主演红蝴蝶赵凌茹),以杰出演技驰誉春申,从此专演京剧。能演青衣、花旦、文武老生和小生戏。出科后加入春庆、福庆各班,以《花田错》、《辛安驿》、《红蝴蝶》等剧享名。

在他50年的舞台生涯中,与之合作演出过的著名演员有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赵君玉李玉茹童芷苓黄桂秋高庆奎周信芳马连良林树森陈彦衡侯喜瑞时慧宝李永利等,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表演艺术受到各地的欢迎好评。

1919年随梅兰芳剧团赴日本国演出,因剧团人少戏多,他担任多行角色,发挥了很大作用。他先后曾在南通伶工学社、华东京剧实验学校、东北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执教,为培养京剧旦角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长期在南方搭班,受时尚影响,不但专工旦角,而且一专多能,学会了老生、花脸、老旦几个行当。曾辅佐周信芳、荀慧生等。他在戏班虽然担任二旦,在演出时能为主角锦上添花,而又不喧宾夺主。他是二路角色中的佼佼者。为许多科班所欢迎。

人物经历

赵桐珊(1901年7月13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五月廿八日-1966年,农历丙午年 )

1916年9月,农历丙辰年:周信芳首演《英雄血泪图

周信芳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出《英雄血泪图》,描写的是林冲故事。合演者:王鸿寿芙蓉草王兰芳冯志奎等。

1919年4月21日,农历己未年三月廿一日:梅兰芳首次赴日本演戏

梅兰芳首次赴日本演戏。

梅兰芳在《辕门射戟》中反串小生吕布,风仪俊美,唱工佳妙刚健委婉,一洗脂粉之气,观众为之倾倒,乃该晚堂会中最为精彩之一出。梅此剧乃名小生朱素云所授。剧中第二场"看过了花笺纸二张"一段"二黄",梅唱来抑扬顿挫,曲尽其妙。"刚强怎比楚霸王"一段"二六",嘹亮婉转,婀娜刚健兼而有之,宛然小生好腔。第三场"射戟"及"修书",做派均极稳练。末句"摇板""从今后不管是和非"之"后"字,响遏行云,真欲去天三尺。该剧中梅唱工之繁妙足以压倒正工小生。加之余叔岩配演刘备,亦为此剧生色不少。穆麻子扮演张飞,李寿山扮演纪灵。

《春香闹学》由架子花脸李寿山扮演春香,以其伟岸之躯强做少女娇憨之态,令人捧腹。《打杠子》由旦角芙蓉草反串强盗张三,武花脸钱金福反串村妇,竟用沙哑之嗓念柔媚之音,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演到村妇用计诓过杠子之后,他一反"常态",恢复其武花脸的表演,挥舞木杠,上下翻飞,有奇峰突起之妙。

此次堂会的第五出为余叔岩、王长林的《问樵闹府》。开场是郭仲衡、贾福棠的《百寿图》,第二出是《八蜡庙》,余叔岩饰朱光祖,系反串武丑。

1926年2月,农历丙寅年:周信芳转更新舞台。

活动年表

1916年9月,农历丙辰年:周信芳首演《英雄血泪图[3]

1919年4月21日,农历己未年三月廿一日:梅兰芳首次赴日本演戏

1919年4月25日,农历己未年三月廿五日,9时:梅兰芳一行抵达日本

1919年9月11日,农历己未年闰七月十八日:余叔岩老母六十华诞堂会

1926年2月,农历丙寅年:周信芳转更新舞台

1927年11月3日,农历丁卯年十月初十日:马连良首演《战宛城

1928年2月23日,农历戊辰年二月初三日:马连良首演《临江馆》

1928年3月1日,农历戊辰年二月初十日:马连良首演全本《浣花溪

1928年3月18日,农历戊辰年二月廿七日:马连良首演《范仲禹》

1928年9月2日,农历戊辰年七月十九日:言菊朋首演《应天球》

1928年9月20日,农历戊辰年八月初七日:程艳秋首演《梅妃》

1929年,农历己巳年:杨宝森第一次灌录唱片

1930年5月26日,农历庚午年四月廿八日,晚:黄桂秋首演《姜皇后

1930年7月13日,农历庚午年六月十八日:天津春和大戏院演出

1931年2月24日,农历辛未年正月初八日:言菊朋关丽卿新组一班

1931年6月9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一天

1931年6月10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1934年,农历甲戌年:李雯溪拜赵桐珊为师

1934年2月14日,农历甲戌年正月初一日:言菊朋三次赴汉演出

1936年8月21日,农历丙子年七月初五日:马连良首演《胭脂宝褶

1939年2月,农历己卯年:章遏云赴沪演出

1939年11月,农历己卯年:王玉蓉赴沪演出

1941年9月,农历辛巳年:程砚秋八次赴上海演出

1941年10月11日,农历辛巳年八月廿一日:程砚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一天

1941年10月26日,农历辛巳年九月初七日:程砚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六天

1941年11月9日,农历辛巳年九月廿一日:程砚秋首演《女儿心

1943年8月,农历癸未年:宝华社二次赴沪

1943年8月11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十一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一天

1943年8月12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十二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天

1943年8月13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十三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三天

1943年8月27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廿七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十七天

1943年8月28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廿八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十八天

1943年9月8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初九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九天

1943年9月9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初十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三十天

1943年9月16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十七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三十七天

1943年9月17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十八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三十八天

1943年9月20日,农历癸未年八月廿一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四十一天

1943年9月30日,农历癸未年九月初二日:宝华社二次赴沪演出第五十一天

194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庆祝蒋主席六秩华诞国剧大公演

1946年,农历丙戌年,秋:秋声社抗战胜利后赴沪演出

1946年6月2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一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6月21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二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6月22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1946年8月,农历丙戌年:1946年8月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

1946年11月,农历丙戌年:杨宝森首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

1946年11月10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十七日:杨宝森首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九天

1946年11月22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九日:杨宝森首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二十一天

1946年12月1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八日:杨宝森首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出第三十天

1947年1月13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二日:梅兰芳、杨宝森义演《御碑亭》

1947年5月,农历丁亥年:高盛麟李少春谭富英在沪打擂台演出

1947年9月3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九日: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一天

1947年9月8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四日:为陕西水灾义演暨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六天

1947年9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八日:为陕西水灾义演暨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十天

1963年6月6日,农历癸卯年闰四月十五日:整理改编京剧传统剧目小型座谈会召开

抗战胜利后

1946年,农历丙戌年,秋:秋声社抗战胜利后赴沪演出

本年秋至次年夏,程砚秋先应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邀,率秋声社赴沪演于中国大戏院。演毕,又应王准臣先生之请续演营业戏两期共六十六天于天蟾大舞台,第一期与谭富英先生合作,加入叶盛兰、袁世海、高盛麟;第二期与李少春、俞振飞、芙蓉草合作,阵容齐整,名角云集。

砚秋把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创演的全部本戏如《赚文娟》、《花舫缘》等,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排的全部本戏《费宫人》、《锁麟囊》、《女儿心》等一一展示于舞台,甚至连多年未曾露演的别具风格的传统老戏如《玉堂春》、《骂殿》、《桑园会》、《御碑亭》、《弓砚缘》、《汾河湾》等都演了,可以说是程派艺术的一次总检阅和总结性质的演出,获得空前的成功。

人物关系

20世纪50年代后,他专心致力于戏曲教育工作,先后在华东京剧实验学校、东北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任教,把全部的技艺连同他宝贵的艺术创作和演出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戏曲教育事业。他教学很有方法,能示范,善启发,教学效果好,成材率高,不但教会学生唱念做打各项表演技能,而且使学生懂戏明理学会艺术创造。

他还充分发挥他兼通各行的特长,在教学时亲自为学生来回配演各类角色,以其情真意切的出色表演,通过交流引学生"入情"(身入到规定情景中去), "出戏"(再运用艺术手段把"戏"演出来,以达最好成绩的戏剧效果)。经他教过的学生在唱念做打上,特别是在表达感情上无不大有进步,多年来他教演的《临江驿》、《儿女英雄传》、《万里缘》、《贵妃醉酒》、《得意缘》、《辛安驿》、《拾玉镯》、《坐楼杀惜》及他亲自参加编导的现代剧《刘胡兰》等戏均为优秀教学剧目。

他的弟子有刘秀荣谢锐青杨秋玲刘长瑜汤小梅陈和平艾美君王小蓉李维康等,都成为舞台上和戏曲教育事业中的佼佼者。

视频

赵桐珊四郎探母


参考资料

  1. 赵桐珊 - 简介 名人简历;
  2. 梨园雅客的博客 新浪博客;
  3. 赵桐珊 (京剧演员) 国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