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昆明动物园又名圆通山动物园,位于市区东北青年路北段的圆通山,建立于1953年,现展出200多种云南特产动物及国内外珍稀动物,是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1]。为昆明八景之一的圆通山形如一片柳叶,东西长而南北窄,总面积约26公顷,是昆明市区观赏内容最丰富,游人最多的公园,年游人量曾达到300万人次。
目录
历史追溯
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延祐六年(1319年),云南行中书省左丞阿昔思,在螺峰山南麓创建圆通寺,由山麓沿盘坤岩峭壁凿盘崖磴道上山,山上建藏经阁。自圆通寺建成,螺峰山又称圆通山。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筑昆明砖城,将圆通山圈入城内。
明成化年间重修圆通寺,将山巅之藏经阁改为接引殿。
清康熙七年、八年(1668年、1669年),吴三桂重修圆通寺,将山门南移百步至街面,兴建胜境坊,建水池中弥勒殿,架两座石桥连通池心岛,重修山巅接引殿及三洞券门韦陀殿。
民国初年唐继尧在螺峰山西麓建梅园别墅,称红楼。1927年5月唐继尧病故,1930年为其在梅园东面建墓,俗称“唐坟”。
1927年,螺峰山改建为公园。以后增建四方亭、聂耳亭,除圆通寺大门外,增辟北门街、北仓坡入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圆通山成为国民党云南地方防备司令部,防空司令部,成为军事基地,园林荒芜。1946年1月,军队撤出圆通山,当时山上有四方亭、三角亭、雨苍亭、月石草亭。四方亭南面留有一片抗日阵亡将士陵墓,东面耸立有石砌围栏“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将圆通山移交省博物馆筹备处管理。博物馆筹备处设在圆通寺内。
1953年,圆通山建动物园。7月,大观楼饲养的野生动物正式移交动物园,计6种7只( 即:黑鹿、狗熊、猴子、猫头鹰、狐狸各1只,孔雀2只)。
1954年元旦节,动物园正式开放[2]。
1956年市建设局投资2.3万元建动物笼舍。1957年昆明东城墙拆除,动物园新建东大门,正对拆除城墙新建的青年路。
1958年4月11日,省博物馆将圆通寺移交圆通山管理。1959年初正式命名圆通动物园。1986年更名为昆明动物园。
1958年至1965年,逐年增添动物笼舍。仅1961年就投资100万元,建大型动物笼舍,1962年竣工。
1966年至1972年,维修基本停滞。1968年,云南省歌舞团占用圆通山西面一片土地。文化大革命期间,省、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占用潮音洞、幽谷洞;同时占用圆通山东面、南面土地约3公顷。
1972年连云巷宾馆占去山南面游览地约一公顷及连云巷公园大门和通道。
1973年至1988年,逐年维修、新建动物笼舍,新开辟月季园、茶花园及东门小游园。
1981年7月,为了扩建茶花园,将园内原唐继尧所建二层土木结构“红楼”拆除。
1995年4月建成水族馆。昆明动物园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十佳动物园。
1999年2月建成孔雀园。4月成为中国动物园协会灵长类协调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12月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3]。
主要景点
这座公园虽在城区,却有着浓厚的山野气息,山上怪石峥嵘,林木苍翠,错落有致,清新俊逸。现绿化面积达70%以上,加之园中遍植名贵花木,初步形成春、夏、秋、冬四个花区。夏日,出水芙蓉,睡莲优雅;秋天,菊花披金,丹桂飘香;冬来,腊梅凌寒,山茶吐红,玉兰莹洁,它们都各具风采,惹人喜爱。特别为人称道的是春花区。它位于山北斜坡中段,植有樱花、垂丝海棠数千株,形成了一个樱花林,分成上中下三台。阳春三月,赏樱花也是昆明人的一大乐事。
林木花卉展区分为西府海棠、日本樱花、桂花、梅花、碧桃等5大花区,辅以四时常开的各种时鲜花卉,特别是西府海棠、云南樱花组成的花潮,漫山红遍,灿若云霞,素有“园通花潮”之誉称,闻名遐尔[4]。
圆通花潮
樱花、海棠区,分布在公园中部。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200余米。主要种植云南樱花、日本樱花和垂丝海棠。阳春三月,千株樱花、海棠竞相开放,灿若红霞,形成“螺峰樱潮”,昆明十六景称为“圆通花潮”。
樱花区是动物园植物景观的重点,为此每年进行更新、补种、扩大。1991年为迎接中国第三届艺术节,新种樱花250株,延长樱花道100米;新种垂丝海棠200株,延长垂丝海棠道150米。至1999年12月,已有樱花370株,垂丝海棠902株,樱花区扩至大方亭,海棠道由猴山至大象房。樱花区入口地面采用彩色砖铺砌,拓展成彩色广场;广场一角石山上镌刻“圆通樱潮”四个大字。
云南大学著名教授李广田先生,曾为圆通樱花专门写作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圆通花潮》。
1986年3月6日,昆明发生"倒春寒"气象,骤降大雪,盛开的樱花枝头堆满厚厚的积雪,一片红的烂漫,真乃稀罕景观。
展出动物
在樱花林附近,就是动物展区。1953年建园时,展出的动物仅有6种共7只;1999年增至228种,2634只。动物区分大型、小型、鸣禽、飞禽、水禽等动物区。其中不仅有云南的珍禽异兽,如西双版纳的大象、野牛、棕颈犀鸟、勐腊的虎、黑尾蟒,滇西北的小熊猫、滇金丝猴、长臂猿、金钱豹、叶猴、瑞丽江边的孔雀等;还有国内稀有动物,如金丝猴、东北虎、雕等;更有国外来客,如澳洲袋鼠、食火鸡、美洲狮、非洲斑马、长颈鹿等等。
大型动物区
集中在螺峰山东面和北面。主要大型动物有:西双版纳野牛、亚洲象、孟加拉虎、白虎、金钱豹、云豹、东北虎、华南虎、美洲狮、非洲狮、非洲斑马、角马、黑猩猩、骆驼、长颈鹿、梅花鹿、黑鹿、斑羚、黑熊、马熊等。原来的大熊猫也在此展出。
小型动物区
分布在园东南面。主要有:叶猴、黑长臂猿、小熊猫、熊猴、平顶猴、恒河猴、滇金丝猴、袋鼠、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等。
鸣禽动物区
在大型动物区西面,与樱花、海棠区相伴相溶。鸣禽、飞禽有孔雀、原鸡、食火鸡、鹦鹉、虎皮鹦鹉、画眉、八哥、鹩哥、黄莺、棕颈犀鸟、秃鹳、火烈鸟等。
水禽动物区
在小型动物区东面,就山势岩景开辟自然水面。主要水禽有丹顶鹤、鸳鸯、野鸭、黑天鹅、白天鹅、疣鼻天鹅等。在水禽区东面,还有许多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黑尾蟒、扬子鳄等。
水族馆
1994年4月与大连绿野(集团)公司联营,投资580万元,在昆明动物园内建成占地面积1886平方米的西南地区第一个水族馆,1995年4月对外开放,展出鱼类、企鹅等水生动物100多种,并设有海豹表演项目。
孔雀园
1998年5月至1999年1月,在原茶花园基础上,建成占地面积1.4公顷的散放式孔雀饲养园,1999年2月正式开放。采取游客直接进入孔雀散放园内参观的方式,最初散放饲养绿孔雀30只,蓝孔雀56只,白孔雀25只。成为动物饲养方式变革的有效尝试。孔雀园内各种树木共6000多盆(株),新植草坪10500平方米。
孔雀园打破传统的笼养方式,给孔雀以更大的活动空间,全园除外围采用通透式围墙外,园内1.4公顷的范围内还设栏舍。根据孔雀生活习性,模拟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保留原地生长健壮、树型好的高大乔木,新栽棕榈、幽兰、假槟榔等植物,配以假山、水池,形成亚热带景观。园子里,孔雀自由地在觅食,开屏,游客也随意地穿行于孔雀间,优美的环境,自由的孔雀,观赏的人群,展现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繁殖成就
动物繁殖
昆明动物园从90年代开始,与全国各地动物园联合,进行大熊猫配对繁殖工作。10年间,先后将昆明动物园雌性大熊猫“珍珍”送往成都、广州,又将北京动物园雄性大熊猫接至昆明,进行配对繁殖,但除1995年繁殖一只幼仔,成活五天后死亡外,其余配种均未获成功。
重点开展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滇金丝猴、亚洲象、绿孔雀、长臂猿、小熊猫五种动物人工条件下的小种群建立工作。到1999年,饲养展出亚洲象7头,为全国动物园中较大的亚洲象种群。在1986年~1994年间共繁殖成活5头幼象,其中3头送至北京、上海、济南动物园,另2头经驯化,从1994年起在昆明动物园内动物表演厅表演各种节目。
从1998年起,先后与南宁、个旧等地动物园合作,进行亚洲象血缘调换、配对繁殖工作。
1996年获得全国首例白眉长臂猿繁殖,并全人工哺育幼仔成活。2000年,饲养展出有白颊、白眉两种共14只长臂猿。
饲养展出的灰叶猴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动物园饲养并繁殖。小熊猫连年繁殖,亲体哺育及人工育幼技术逐步成熟。2000年,饲养小熊猫21只。1999年12月动工修建小熊猫馆,以进一步改善环境、扩大种群。
主要成就
饲养展出的同时,开展园内科研工作,先后有“雄性亚洲象全身复合麻醉及门齿活髓保存术”、“亚洲象在人工条件下的繁殖研究”、“笼养条件下滇金丝猴小种群的繁殖研究”、“白眉长臂猿初生幼仔全人工哺育技术”4个科研成果获昆明市、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动物交换与合作。
昆明动物园1978年至1988年10年间,先后与全国27个省,34个城市开展了动物交换和友好往来,共交换进动物42种259只,交换出62种12000多只。
1982年至1988年,先后与澳大利亚、瑞士苏黎士、捷克等国家和城市开展了动物交换、展览。与美国哥伦布市动物园结为姐妹动物园。
1989至1999年10年间,动物展出数量、品种不断增加。根据动物饲养展出品种的需要及笼舍条件,不断引进动物。1988年从上海动物园引进长颈鹿一对饲养展出,从1987年~1997年共繁殖幼鹿3只,并先后送往南宁、新疆等地展出[5]。
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饲养展出滇金丝猴,1991年获得首次人工笼养条件下的繁殖成功。此后,开始着手繁殖建立小种群工作,至1997年,小种群基本得到稳定。1997公园出资50万元,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达成为期十年的繁殖研究项目合作协议,至2000年繁殖成活幼仔1只。
对外交流
1、澳大利亚赠送袋鼠:1982年9月,澳大利亚塔仑动物园、国泰航空公司、马可波罗旅行社、悉尼市动物学会赠送灰袋鼠2雌1雄共3只给昆明动物园。动物园设袋鼠笼舍及活动场饲养。其中一只雄性袋鼠于1983年12月因病死亡,其余2只生长状况良好。
2、昆明动物园和美国哥伦布市动物园建姐妹园:1986年5月4日,以美国哥伦布市长戴纳·赖因哈特为团长的“哥伦布友好访华团”一行14人,在昆明与昆明动物园签订了“昆明动物园和哥伦布动物园结为姐妹园”的协议。根据协议,1988年4月16日,昆明动物园行政负责人何之汉、兽医雷文宏代表昆明动物园赴美国哥伦布市展出金丝猴,并参观访问。
3、苏黎世市赠送天鹅:1986年9月,瑞士苏黎世市市长瓦格纳赠送黑天鹅3只、疣鼻天鹅2只给昆明市市长。天鹅由苏黎世两名女记者护送至昆明交接。天鹅饲养在新建的天鹅池。1988年7月1只疣鼻天鹅(雌)因锯翅膀而死亡。
4、支援省外城市亚洲象:1979年~1987年先后支援省外城市亚洲象14头。1979年支援重庆动物园1头,成都动物园2头,南宁动物园1头,福州动物园1头,长沙动物园1头。1985年~1987年:支援福州动物园1头,南昌动物园1头,沈阳动物园3头,长春动植物公园1头,南宁动物园1头,西安动物园1头。
其他景点
主要景点
圆通山约比市区高出五六十米,是观赏昆明四周景色的好地方之一。山南峭壁之下的圆通寺,是昆明城区最大的古刹。布局严谨、对称,主体突出,为春城优秀的古代建筑之一[6]。
园内分列各处的六角亭、八角亭、方亭、连体亭、众星拱月亭,蔚为凉亭大观。
新建的儿童乐园,设有登月火箭,电动火车,碰碰车,高空脚踏车等运动项目,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古迹
1、明代城墙残段:圆通山东北角的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砖筑的云南府城墙残段,1961年被昆明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昆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残段总长44米,是六百年前云南府城的遗存,也是研究昆明建城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2、唐继尧墓:1931年由云南省政府建的唐继尧墓,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为圆丘形石砌土堆墓,墓高5.8米,封土堆直径18米,墓前神道两旁有石阙、石狮、石标。墓前立碑8块,墨石,中为墓碑。墓碑两侧有孙中山、黎元洪等给唐继尧授勋的碑铭。唐继尧墓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墓体部分损毁,墓碑刻字部分被凿。
猴群“越狱”
2016年3月,南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1只“猴王”率领8只猕猴,“飞跃”4米宽的隔离横沟,集体逃离猴山。逃出猴山后的猴群并没有走远,一直在周围活动,夜晚还会回到猴山。
视频
昆明动物园相关的视频
参考文献
- ↑ 不搬了? 昆明动物园新建熊猫馆、升级游乐场已敲定,网易网,2019-01-10
- ↑ 云南故事 || 昆明动物园大熊猫往事 ,搜狐网,2018-08-20
- ↑ 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教育基地被评为云南省科学教育普及基地 ,搜狐网,2015-10-14
- ↑ 昆明动物园邀您赏“两花”,云南网,2018-03-05
- ↑ 动物引进,豆丁网,2009-05-26
- ↑ 昆明八景之一【圆通寺】门票景点介绍,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