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东郊野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贡东郊野公园 |
---|
|
西贡东郊野公园(Sai Kung East Country Park)位于香港东部的西贡半岛,成立于1978年,北潭路以东的整个地区,包括了万宜水库一带、粮船湾洲、大浪湾、北潭坳、上窑及黄石码头一带,均属于西贡东郊野公园范围之内,面积达4477公顷,从西至东平均长约7公里,从南至北的最长处足有11公里,位列全港第四。郊野公园内的地貌和植被最为丰富多样,其中大部份地方仍未受发展影响,风景优美,景点多不胜数,有香港后花园之美誉。
目录
地质
东南部
西贡东部的自然地貌主要由远古火山活动塑造而成。粮船湾一带有一座粮船湾超级火山[1],大约1亿7千万至1亿5千万年前的侏罗纪中期的火山活动变得活跃,火山口和火山喷道冒出熔岩,并发生火山爆发。火山活动留下巨大的凹陷地,称为粮船湾破火山口。极热的火山火山灰、石块和砾石弹至半空,碎屑坠落地面后填入这个直径大约20公里的凹陷处,构成最少400米厚的灰层,当中的物质缓慢冷却和收缩成柱状节理,形成今日所见独特的“浅水湾组”火山岩地层,遍布西贡东部和西部。
万宜水库南北两岸、西贡半岛东的中部大部分及其东岸都是典型的火山岩地形,布满由酸性熔岩形成的岩层。这些熔岩冷却后凝固,呈垂直六角形晶体状,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今天所见的六边形岩柱。这种颗粒幼细的岩石称为流纹岩,由熔岩迅速冷却而成,成为西贡半岛最独特的地质特征,此区域已被列为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粮船湾景区。
东北及西北部
西贡半岛的东北和西北部亦属火山岩地质,但与西贡中部种类不尽相同,主要由含熔岩的火成碎屑岩;西部地区(北潭路附近)的山丘则主要由状酸性熔岩和熔结凝灰岩组成。
海岸与海湾
香港所有海岸都是冰河时期后海洋水位高涨而成,当中西贡东岸便最具代表性。海岸经历数千万年的海浪侵蚀,海岸线变得曲折,形成许多港内小湾、崖壁、海蚀洞、海蚀柱和海蚀拱。
西贡东郊野公园为香港拥有最多海湾的一个郊野公园,拥有全港最著名的四大名滩─—西湾、咸田湾、大湾及东湾,加上附近的浪茄湾、白腊湾及蚺蛇湾等,均以水清沙幼而闻名。
西贡半岛有三个大岬角延伸入海,位于东南端的罾棚角咀、东北角的大浪咀及北端的蛋家湾均约长两公里。岬角的岩质较为坚固,较能抵受海浪侵蚀,渐渐形成延伸出海的美丽景色。
大浪湾
西贡东部沿海一带,面向东南,没有陆地遮挡,源自太平洋的大风浪的持续撞击海岸,加上涨退潮的落差极大,海浪以巨大的力量在较易风化的岩石上不断侵蚀,并将击碎了的石块冲走,逐渐形成内湾;其后,内于内湾水流变缓,被侵蚀至粉碎的沙粒便在内湾中堆积,形成沙滩。较坚硬的岩石则有较强抗蚀力,较能抵御风浪,成为突出的岬角。大浪湾的岩体强弱相间,形成今日所见的大浪四滩。
咸田湾和大湾
咸田湾和大湾是香港其中两个最大的海滩。两滩特征相似,分别由两级沙滩组成:较近海边的沙滩呈白色,潮水高涨时有可能被海水浸没,是近代堆积而成;沙滩后方有宽阔的绿色地带,离海较远,地势较白沙滩为高,其实这是一条在古时形成的沙坝,是由沙组成、状似堤坝的地貌。后来海平线相对下降,流经沙坝的河水及地下水渐渐降低沙土的盐分,在上面生长的植物越来越丰富,部分地带更长出树木和草地。沙坝出现后,由于河流的水被困于沙坝后方,形成潟湖,逐渐变成沼泽,部分更被开垦作农耕用途。
山峰
相对香港其他地区比较,西贡的山峰较小和低矮。区内最高的山峰是位于西贡半岛东北部、高468米的蚺蛇尖。区内其馀的主要山峰有大枕盖(408米)、牌额山(380米)、大蚊山(370米)、西湾山(314米)等。
蚺蛇尖
蚺蛇尖属火成碎屑岩,顶峰被严重侵蚀风化,山势陡峭碎石遍布,山径崎岖难行,被远足人士称为“香港三尖之首”。由于其轮廓突出,尖削的顶峰外型独特,吸引大批本地以至海外的旅游人士慕名攀登。
生态
西贡东郊野公园的山区多草原,草原上的主要草类为石珍芒、鸭嘴草及铁芒箕。野牡丹、桃金娘(岗棯)、岗松、细齿叶柃及大头茶亦常见于灌木丛中。一些稀有植物品种,如吊钟花、山百合、罗汉松等亦生长在公园内。
白头鹎、褐翅鸦鹃(毛鸡)、大山雀、暗绿绣眼鸟(相思)和喜鹊等雀鸟,常在树木较茂密的地方栖息。古村旁的风水林则为一些冬季候鸟所喜爱,例如从中国南下的鸫类。翠鸟(钓鱼郎)则经常在河溪觅食。此外,大部分体形较大的野生动物多是昼伏夜出,所以甚少被人发现。在这区曾发现有箭猪、穿山甲、果子狸、中国豹猫、野猪及蟒蛇出没。
历史文物
西贡东郊野公园内有多条古村,包括建于19世纪末的客家村落上窑村,现已被列为法定古迹及改建成上窑民俗文物馆供游客参观;超过250年历史的大浪村(已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及超过150年历史的咸田村(已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仍尚算完整,见证西贡村落的发展。区内聚居点亦遗下了不少宗教建筑,例如位于粮船湾东丫、建于乾隆年间(1741年)的粮船湾天后宫(已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及位于大浪村、约建于1867年的圣母无原罪小堂 (已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反映当时西贡居民的信仰习俗。
景点及设施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西贡火山岩园区主要位于西贡东郊野公园内,特色为六角形岩柱群和海岸侵蚀地貌。这些六角形的岩柱群是现时所知世界上面积和体积最大的,积类为凝灰岩,由酸性火山灰构成。岩柱体积粗大,直径平均达1.2米。与之相比,北爱尔兰著名的世界遗产巨人堤道六角形岩柱,岩石直径只得0.5米。
万宜水库
万宜水库位于西贡东郊野公园内,是香港储水量最大的水库,容量达2.81亿立方米。万宜水库的工程计划1969年展开,1978年完工。建筑工程艰钜而庞大,其两座主坝更是香港水塘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两座巨型大坝把官门海峡与海洋隔开,是全球首个以大坝围封天然海岸而成的超级水库。两座大坝比海平面高出64米,从地基量度则高逾100米。
上窑民俗文物馆
博物馆位于北潭涌,占地500平方米,原址是一条建于19世纪末原籍广东宝安县黄草岭黄姓族人之客家村落──上窑村。全馆以房舍、更楼、猪舍、牛栏、敞阔的晒坪和其他附设的建筑结构为主题,陈列各种客家农具和家庭用品,重现上窑昔日的乡村风貌。
麦理浩径
麦理浩径是香港最长的远足径,全长100公里,共分10段。首段在西贡东郊野公园内。第一段长10.6公里,始于北潭涌,沿万宜水库南路前进,终点为浪茄。第二段长13.5公里,起点位于浪茄,攀过多个山岭至大浪湾,然后转入内陆,经赤径而抵达北潭凹。两段路径所经之处山明水秀,是整条麦理浩径风光最美丽的路段。
远足路径
除麦理浩径外,园内亦设有多条远足径,包括三条郊游径。鹿湖郊游径攀越牌额山及鹿湖,可远眺清水湾半岛万宜水库及马鞍山的风光。北潭郊游径原为一条乡村古道,沿途可欣赏美丽的滘西洲、盐田仔、桥咀及钓鱼翁的景色。上窑郊游径全段为平缓小径,沿途可眺望斩竹湾、盐田仔、滘西洲等西贡内海的风光。
此外,位于北潭涌的北潭涌自然教育径提供了一个户外教育场所,沿途可以学习到海滩湿地常见植物,如红树林及露兜树等本地原生植物。上窑家乐径及黄石家乐径轻松易走,方便一家大小。大滩及黄石亦设立了有两条树木研习径,沿途可观赏有趣的树木品种。
威胁
西湾开发事件
2010年7月,南华早报报导西湾一片10万呎的地方被开发,兴建私人别墅。该片土地为西湾旧村(西湾上村),位于西湾北部,麦理浩径第二段之西。土地拥有者为蒙古能源主席鲁连城,他以1千6百万向村民购下该片土地。土地的植被全被清除,溪流亦被改道,附近石涧溪水混浊,疑是建筑废料污染所致。
事件引起大量市民关注,谴责工程的Facebook群组迅即有数万人网民加入,多个环保团体亦要求发展商立即停止开发工程,并发起请愿行动。政府在遂于8月正式刊登宪报,将西湾纳入发展审批地区图《大浪西湾发展审批地区草图编号 DPA/SK-TLSW/1》,有效期三年[10],禁止区内未经申请的工程发展。鲁连城在舆论压力下亦宣布停止工程。
台风登陆
2017年7月23日的10时,热带风暴洛克在本郊野公园登陆。
交通
公园范围主要由四条道路连接:
- 大网仔路由陆路往返公园必经之路,西面途经西沙路(往十四乡及马鞍山新市镇)至西贡普通路
- 西贡万宜路西端连接大网仔路东端及西贡西湾路西端,经万宜水库西坝、粮船湾洲至万宜水库东坝止
- 新界专线小巴9A号线:只限公众假期下午服务
- 西贡西湾路西端连接大网仔路东端及西贡万宜路西端,经万宜水库北岸至西湾亭附近止
- 居民巴士服务NR29线
- 北潭路连接大网仔路鲫鱼湖起至黄石码头,为公园西面边界
大网仔路由北潭涌起属限制道路,只限政府车辆、指定公共交通车辆(包括市区的士及新界的士)或持许可证车辆进入
海路方面,有三条街渡服务连接:
- 黄石码头至塔门线,途经高流湾,部份班次途经赤径
- 黄石码头至湾仔及赤径(星期六及公众假期服务)
- 马料水至塔门
另外西贡码头亦有非法载客小艇往返浪茄、西湾、咸田湾海滩(全部在沙滩登陆,需涉水及视乎潮汐情况),及黄石码头往返高流湾、赤径、东心淇、土瓜坪(设公众码头及/或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