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鴨嘴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鴨嘴草是禾本科的一種植物。一年生、簇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為稈斜倚或廣展,基部分枝,節上被毛。葉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5-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窄或渾圓。生於曠野和草坡上,多生於水邊濕地。幼嫩時適口性良好,牛,羊均喜食。

  • 中文學名: 鴨嘴草
  • 拉丁學名: Ischaemum ciliare Retz.
  • 別 稱: 人字草
  • 界: 植物界
  • 分布區域: 印度至中國,南至澳洲

生長環境

廣東省有此種植物的分布,多生於草地或丘陵地。

分布範圍

鴨嘴草分布廣泛,印度至中國,南至澳洲。

形態特徵

一年生、簇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為稈斜倚或廣展,基部分枝,節上被毛。葉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5-1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窄或渾圓,多少被乳突狀毛,葉鞘被乳突狀粗毛,鞘口有毛。

稈葉可為牛羊的飼料。花為總狀花序成對,長3-8厘米,直立而緊貼,基部稍分離。果為穗軸和小穗柄被粗毛,小穗柄約與軸節等長;小穗成對,長4-5毫米;無柄小穗有矩圓形、長1-1.5毫米的基盤;第一穎鈍形,上半部的邊緣上有膜質的翼,翼齒狀而粗糙,近頂部有隆脈,下半部闊,革質,背拱凸,邊緣內卷;第二穎漸尖或短毛狀,有脈3-5條;第一朵小花的外稃與第一穎近等長,披針形,先端短尖,透明膜質,有脈1-3條;內稃稍短,有脈2條;第二朵小花的外稃長約為第二穎的4/5,卵狀矩圓形,透明,分裂至中部成2短尖形;第一穎歪斜,具外向的寬翼,第二穎無芒,被睫毛;第一朵小花的外稃稍2裂,具一長5-6毫米的芒;其餘的與無柄小穗相似。夏秋間抽穗。[1] [2]

分類

粗毛鴨嘴草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葉條形,兩面密生柔毛,寬3-8毫米。總狀花序成對生於稈頂,彼此緊貼呈柱狀,穗軸逐節斷落,無柄小穗外穎具間斷橫皺紋。花果期7-10月。

分布:廣東、廣西、江蘇和雲南等省區;印度至菲律賓也有。生于山坡草地。

細毛鴨嘴草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稈直立,節部被毛。葉片線型或線狀披針形,葉舌干膜質,葉鞘被疣基毛,鞘口有毛。總狀花序孿生。花果期7-9月。

分布:我國東南部和南部;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也有。生於曠野、田間或草坡上。稈、葉可作牛、羊飼料。

生產性能:纖毛鴨嘴草於3月中旬開始大量分裂,3個月後進入孕穗期,一般在7月中旬開花,開花後到種子成熟需1~15個月,於10月下旬開始枯黃隨後約15天至1個月又開始返青。如水肥條件好,該草營養生長時間可延長約1個月遲至8月下甸開花,枯黃期延遲了半月。生長速度以7月份最高。年內有2次高峰期第一次在2~3月份,第二次在7月份。一般情況下每公頃達600~700千克潤地區產量更高,該草的產量與氣溫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在日平均氣27~29℃時生長速度最快,日均溫在10℃以下時生長緩慢,適口性良好,在草地上放牧。家畜首先採食細毛鴨嘴草然後才採食其他牧草,再生能力強,一般每年可刈割3~4次,其再生草非常耐寒。細毛鴨嘴草的再生草是解決牛隻冬季放牧的有效的飼草來源,細毛鴨嘴草在開花後老化較快,10月份枯草量比8月份增加了3~6倍,12月份則達15倍以上。因此對細毛鴨嘴草應及時利用以降低枯草率,一般情況是在7~8月份放牧,充分採食促進再生利用不充分的草地應清除枯草(刈割或火燒),火燒後草地上新生的細毛鴨嘴草幼嫩適口性極佳要控制放牧以免因過牧而造成不可食雜草侵入,使草地質量下降 。[3]

變種

與原變種的區別:葉舌長3-4毫米,總狀花序軸節間和小穗柄的外棱上無纖毛;無柄小穗第一穎上部兩側無翅或僅有極窄的翅,先端漸狹而具2微齒;第二小花外稃先端2淺裂,齒間伸出短而直的芒或較裂齒短的小尖頭;芒隱藏於小穗內或稍露出。花果期夏秋季。本變種的總狀花序軸節間和小穗柄外棱上纖毛的有無是漸變性狀,與原變種之間並無嚴格界限。名字的由來:因為它的外觀像鴨子的嘴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