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
图片来自搜狐

奥里斯卡尼号航空母舰USS Oriskany CV-34)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为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 的十七号舰,在非官方上亦是长舰体艾塞克斯级的七号舰。她是美军第三艘以奥里斯卡尼为名的军舰,以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奥里斯卡尼战役

奥里斯卡尼号在1944年于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开始建造,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月下水。接著海军延迟奥里斯卡尼号的服役时间,将之用作SCB-27A现代化改建的原型舰,使奥里斯卡尼号要到1950年才正式服役。

改建后奥里斯卡尼号在大西洋舰队短暂服役,然后加入太平洋舰队,参与韩战。期间奥里斯卡尼号在1952年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34。韩战后奥里斯卡尼号继续在太平洋舰队执勤,并在1959年作SCB-125A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及封闭舰艏。

1965年,奥里斯卡尼号开始参与越战,并在战争期间八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直到1975年战争正式结束为止。战争结束后奥里斯卡尼号被重编为多用途航空母舰,舷号改回CV-34,然后到西太平洋作最后一次巡航。1976年,奥里斯卡尼号退役,开始在后备舰队封存。

此后奥里斯卡尼号开始处于废弃状态。隆纳·雷根当政时期,曾提议复修奥里斯卡尼号,但因成本过高而遭国会否决。1989年奥里斯卡尼号除籍,并一度出售拆解;但拆解合约在1997年因故告吹,使海军要再次接管奥里斯卡尼号。最终海军决定将奥里斯卡尼号凿沉为人工鱼礁。2006年,奥里斯卡尼号在彭萨科拉外海炸沉。

奥里斯卡尼号为现时世上最大型的人工鱼礁;亦是继于十字路口行动沉没的萨拉托加号后,第二艘可透过水肺潜水抵达的航空母舰遗迹。

韩战后与现代化改建

返国后奥里斯卡尼号进入船厂维修,然后留在近岸训练。9月14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此时韩战已经停火,奥里斯卡尼号主要在日本海、中国东海及菲律宾等地演习训练,于1954年4月22日返抵圣地牙哥。接著奥里斯卡尼号进入三藩市海军船厂,再作现代化改建。改建主要参考SCB-27C方案,改善了飞行甲板的降落设备,并在10月22日完成。

1955年3月2日,奥里斯卡尼号再一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上一年日内瓦会议后,越南正式分裂为北越南越,造成大量难民由北越逃往南方。奥里斯卡尼号到南中国海,参与海军的自由之路行动,派飞机协助难民撤到南越。行动结束后,奥里斯卡尼号继续在南中国海及日本海等地执勤,并曾到访香港及马尼拉等地,于9月21日返抵阿拉米达

返国后奥里斯卡尼号如常进入船厂维修,然后留在近岸训练。1956年2月11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于6月13日返抵阿拉米达。10月1日,奥里斯卡尼号进入三藩市海军船厂,进行SCB-125改建,并在1957年1月2日暂时退役。增设斜角飞行甲板及封闭舰艏后,奥里斯卡尼号由拖船拖行到普吉湾海军基地,再进入干船坞,增设C 11-1蒸汽弹射器,然后再返回三藩市作最后阶段改建。1959年3月7日,奥里斯卡尼号在三藩市船厂重新服役,并在29日正式完成改建。由于奥里斯卡尼号的改建方案较其他SCB-125舰先进,故有时亦被划分为SCB-125A舰。

太平洋舰队

改建完成后奥里斯卡尼号在近海试航训练。1960年5月14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此时中共逐渐加紧炮击金门金门炮战有愈演愈烈之势;奥里斯卡尼号前往冲绳作严密演习,并在西太平洋戒备,于12月15日返抵阿拉米达。1961年3月30日,奥里斯卡尼号进入三藩市船厂维修,同时加建战术资料系统(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以强化舰只的空中指挥系统。9月9日奥里斯卡尼号完成改建,留在近岸训练。

1962年6月7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阿拉米达,再到西太平洋,并在日本海及中国东海等地训练演习,于12月17日返抵阿拉米达。稍后奥里斯卡尼号安装了电视降落辅助系统(Pilot Landing Aid Television),然后留在近岸训练。1963年6月6日,美国总统约翰·甘迺迪曾经登舰观察训练。

1963年8月1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次离开阿拉米达,前往西太平洋,并先后到冲绳及菲律宾等地演习。同年8月底,美国政府与南越总统吴廷琰决裂;而吴廷琰则在11月的南越政变被捕杀。鉴于南越政局不稳,奥里斯卡尼号在11月初开始在越南外海戒备,直到月底才返回日本海执勤。1964年1月,奥里斯卡尼号再到南中国海,先往到访香港及苏比克湾,然后在南海训练。3月10日奥里斯卡尼号返抵圣地牙哥。

返国后奥里斯卡尼号到普吉湾海军基地维修,然后留在近岸训练。1965年2月23日至3月8日,奥里斯卡尼号参与了代号银枪行动(Operation Silver Lance)的两栖作战演习。

建造、首次改建与到地中海巡航

奥里斯卡尼号于1944年5月1日在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开始建造,并在未完工的状态下,于1945年10月13日下水。其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近两个月,海军经费开始削减;再加上海军已有多艘在役的航空母舰,使奥里斯卡尼号成为多馀军舰。然而,随著喷射机年代来临,海军急欲为现有的艾塞克斯级进行现代化改建,使之可更有效地起降喷射机。1946年8月22日,海军下令奥里斯卡尼号停止建造,以预备用作现代化改建的原型舰。

1947年8月8日,奥里斯卡尼号开始进行SCB-27A改建。其时奥里斯卡尼号的建造进度为85%,要布鲁克林船厂倒行拆建至60%,然后重新建造。1950年6月25日,韩战爆发,海军经费复增,并加快奥里斯卡尼号的改建。9月25日,奥里斯卡尼号终于在海军服役。

12月6日,奥里斯卡尼号到佛罗里达州外海考核飞行员,然后前往关塔那摩湾试航,在1952年1月11日返抵纽约检修。4月2日,奥里斯卡尼号再到佛罗里达州考核飞行员,在5月15日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到地中海巡航。接著奥里斯卡尼号先后到访直布罗陀巴塞罗那尼斯戛纳那不勒斯的黎波里克里特岛苏达湾雅典伊兹密尔伊拉克利翁拉斯佩齐亚热那亚等地,并曾在马尔他外海与北约海军演习,于10月4日返抵昆锡点海军基地(Quonset Point)。11月6日至1952年5月15日,奥里斯卡尼号再进入布鲁克林船厂,作最后检修,并重建飞行甲板及舰岛等设备。

1952年5月16日,奥里斯卡尼号前往诺福克搭载军资,然后前往美国西岸。由于改建后奥里斯卡尼号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故此奥里斯卡尼号要绕道南美洲,途经关塔那摩、里约热内卢合恩角瓦尔帕莱索利马,于7月21日抵达新母港圣地牙哥,并加入太平洋舰队。

韩战

韩战期间,奥里斯卡尼号正在朝鲜半岛东海执勤。由于天气严寒,舰上水兵正忙于清理前部甲板的积雪,以恢复甲板正常飞行作业;相片背景隐约可见另一艘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摄于1953年2月10日。]]

1952年9月15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圣地牙哥,前往西太平洋,参与韩战。10月1日,正在日本海执勤的奥里斯卡尼号重编为攻击航母,舷号改为CVA-34。28日奥里斯卡尼号与奇尔沙治号离开横须贺,于31日与第77特遣舰队会合。

此时舰队主要执行切罗基攻击密接支援,支援陆上的联合国军部队。奥里斯卡尼号随即加入,开始攻击陆军迫击炮射程以外的目标,同时支援地面部队。切罗基攻击一直执行至韩战结束。由于海军既未能分割北韩及志愿军部队;而由1952年6月底连串针对工业设施的攻击,亦未能改变战局。约瑟夫·J.·克拉克在5月履新第七舰队司令后,计划新作战方案,以尽量发挥海军力量。当时地面战况僵持,而迫击炮射程有限,无法攻击较后的补给点以至军营。克拉克决定派海军飞机攻击该等目标。为与空中密接支援(Close air support)作识别,此等攻击另作命名。取名切罗基乃因克拉克的切罗基血统。他是首位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的原住民。11月17日,奥里斯卡尼号与艾塞克斯号攻击了边境城市清津;奇尔沙治号则攻击了吉州。18日,奥里斯卡尼号的三架F9F,在舰队45|mi外遭遇七架苏联的米格-15,并与之交火。奥里斯卡尼号的机队最终击落三架米格,并且没有飞机被击毁。七架米格机由海参威飞往舰队,并先攻击美军巡逻战机,次日奥里斯卡尼号前往横须贺休整,在22日抵达。

12月2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横须贺,在4日与好人理查号等会合。9日奥里斯卡尼号空袭了惠山郡;艾塞克斯号空袭了庆源郡训戎里(Hunyung-ri)的铁路网及罗先市;好人理查号则空袭了茂山郡的钢铁厂。平日舰队继续作切罗基攻击,但21日作切罗基攻击的海军飞机误击友军,使攻击要一度叫停,到3月才再次恢复。24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舰队,在27日抵达横须贺休假。

1953年1月7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横须贺,在10日与舰队会合;福治谷号在不久前加入舰队,而菲律宾海号则在31日加入。此时战事仍处于僵持状态,奥里斯卡尼号继续进行密接支援及铁路切断行动,在2月11日前往名古屋休整,然后在日本近海训练。

3月1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次离开横须贺,于4日与舰队会合。6日奥里斯卡尼号发生意外:一架F9F在降落期间,机上一枚250磅炸弹意外脱落,并在飞行甲板滚跃数次后,在舰艉升降台爆炸,造成两死13人受伤。次日奥里斯卡尼号在海上抢修,在8日恢复作战,继续执行切罗基攻击等任务,并派飞机到元山等港口执勤。29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舰队,前往香港休假。

4月8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香港,在11日与舰队会合。此时舰队任务依旧,舰队航空母舰继续作切罗基攻击、切断道铁及空中密接支援。13日,奥里斯卡尼号与菲律宾海号一共派出119架次飞机,并配合舰炮,攻击清津的道路网络及工业目标。22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舰队,途经横须贺等港口,在5月18日返抵圣地牙哥,结束其韩战巡航。

越战

滚雷行动与反防空飞弹作战

1965年,一架海军陆战队的F-8E战斗机在奥里斯卡尼号预备起飞。其时奥里斯卡尼号正参与滚雷行动的各项轰炸,其机队几乎每日遭遇北越严密的防空炮火及飞弹,造成严重损伤。为此海军安排部分陆战队的飞行小队到航空母舰服役,协助其进行野鼬任务,以应对北越的防空威胁。

1965年4月5日,奥里斯卡尼号前往西太平洋,作首次越战巡航。5月8日奥里斯卡尼号开始在南越外海执勤,见奥里斯卡尼号越战巡航、在线及战损纪录。并即时与中途岛号珊瑚海号等空袭潜藏南越中央高地的越共军队,同时为美军及南越军队提供空中密接支援。由于掩护成效甚为显著,威廉·威斯特摩兰要求海军在南越外海设立固定的航空母舰执勤点,直至陆军的机场可以全面运作为止;此一执勤点亦称为迪克西站(Dixie Station)。北方的航空母舰执勤点称为洋基站(Yankee Station)。迪克西一词原为美国南方的俗称;而美国北方相应的俗称为洋基(Yankee)。美国内战期间,迪克西多用以称呼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而洋基则用以称呼北面的美利坚合众国。5月13日,美国暂时停止滚雷行动,以拉拢北越返回停战谈判,但北越未有理会。18日林登·詹森下令开始第二阶段的滚雷行动,并准许空军及海军轰炸更多北纬20度以北的目标。见越南空战年表:1965年。自滚雷行动开始,所有攻击目标必须经美国总统批准,前线美军方可攻击;再加上詹森在河内及海防两地设下禁止攻击区,使空袭效率极差。31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迪西站,前往苏比克湾休整。

6月11日,奥里斯卡尼号返回迪西站,继续支援南方的地面部队,并参与滚雷行动各项轰炸;这些轰炸任务包括针对老挝东北部北越游击队的横滚行动(Operation Barrel Roll),以及老挝东南部胡志明小道钢虎行动(Operation Steel Tiger)。与此同时,北越的空军及防空实力继续增强。在苏联及中国协助下,北越开始在河内附近兴建S-75防空飞弹阵地,并运送更多战机到北越机场;然而詹森未有准许海军及空军攻击该等目标,使海空军只能为飞机增加电子干扰设备,作被动防御。早于1965年4月,美军的侦察机已发现河内正在建立防空飞弹阵地;到5月25日,苏联更公开表示正协助北越兴建防空飞弹及雷达设施;然而詹森否决海空军的请求,不准其发动攻击,以免美军误伤苏联人员,引发更多争议。6月17日,中途岛号两架F-4击落了两架米格-17,为海军首次与米格机交战。18日奥里斯卡尼号由迪西站转到北面的洋基站(Yankee Station),开始派飞机轰炸北越的铁路网络,以切断胡志明小道的北端路线,直到7月初才返回迪西站执勤。7月18日奥里斯卡尼号前往横须贺休整,在24日抵达。

8月5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日本,在10日于洋基站恢复执勤。上月底空军一架F-4被S-75防空飞弹击落,为美军在越战遭飞弹击落的首架飞机。这使詹森终于在准许空军攻击河内数个指定的防空飞弹阵地,但效果却极为恶劣。S-75防空飞弹可在数小时内转移阵地,再加上空军的攻击受到诸多制肘,使攻击效果奇差。8月11日,中途岛号一架A-4攻击机遭S-75飞弹击落,海军随即获准攻击飞弹阵地。12及13日,中途岛号与珊瑚海号派飞机空袭河内的防空飞弹,却遭防空炮击落六架,兼且未有摧毁任何地面防空飞弹。为此海军尝试改良作战战术,并将部分陆战队机队转移到航空母舰执勤,协助干扰北越的雷达设施;此等反防空飞弹作战逐渐演变为铁手行动(Operation Iron Hand)。除反飞弹作战外,奥里斯卡尼号继续断北越的补给线。9月8日,舰上第16航空团(CVW-16)指挥官詹姆斯·史托戴尔(James Stockdale)带领六架飞机,在清化市东北摧毁了一队运输车队;然而史托戴尔却在次日遭北越击落俘虏。10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越南,先前往苏比克湾维修,然后到香港休假。

9月30日,奥里斯卡尼号恢复在越南作战,并继续切断北越的补给网络,更在10月9日一度中断了东方大桥行车;10月17日,奥里斯卡尼号与独立号更一同空袭了中国边境的高速公路。当日独立号亦摧毁了河内东北的一个防空飞弹阵地,为铁手行动的首次成功。8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次离开越南,并先后到苏比克湾及越南休假。

10月29日,奥里斯卡尼号再开始在洋基站执勤,如常派飞机到陆上切断北越补给线,以及攻击防空飞弹阵地。11月5日,奥里斯卡尼号攻击了海阳大桥,又在7日摧毁了南定省一处防空飞弹阵地。不过北越的防空火力继续威胁美军飞机;17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次空袭海阳省的铁路桥,一共损失了三架飞机。25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越南,先后途经苏比克湾及珍珠港,在12月16日返抵母港圣地牙哥。是次巡航奥里斯卡尼号一共有15架飞机遭北越击落。

第三及第四阶段滚雷行动

1966年10月26日,奥里斯卡尼号意外起火,舰体前方冒出滚滚浓烟。由于大火是由镁质空投照明弹引起;镁的燃点仅在30至40摄氏度之间,兼且可在水上燃烧,使大火难以扑灭。不过在全舰人员奋斗之下,大火在三小时后已彻底扑灭,未有酿成更大灾难。奥里斯卡尼号是美国在越战第一艘意外起火的航空母舰,另外两艘分别为福莱斯特号(1967年)及企业号(1969年),当中以福莱斯特号的大火造成最多伤亡。

1966年1月3日至2月28日,奥里斯卡尼号进入船厂维修,接著留在近岸训练。5月26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圣地牙哥,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并先到珍珠港演习。接著奥里斯卡尼号前往日本,并曾派飞机监视三架飞近关岛的苏联轰炸机。6月14日奥里斯卡尼号抵达横须贺,在20日前往苏比克湾,最终在30日开始在迪西站执勤。

日前美军终于获准攻击北越东北部的工业及燃油设施,此等攻击亦称为POL攻击,P代表原油Petroleum、O代表石油Oil、L代表润滑油Lubricants。早在滚雷行动开始之时,美军已有计画攻击北越的燃油设施,不过只局限于北越南部地区;海防港口的运油设施几乎一直免受攻击。见越南空战年表:1966年。但奥里斯卡尼号先派飞机支援南越的地面部队,到7月6日才转到北方的洋基站,攻击北越的工业设施。12日奥里斯卡尼号的机队摧毁了河内北部两座油库,同时以AGM-45百舌乌反辐射飞弹攻击附近的防空飞弹阵地。14日奥里斯卡尼号的机队被米格-17埋伏,一架F-8战斗机被击落,但机师最终获救。23日奥里斯卡尼号空袭了荣市的炼油厂。29日奥里斯卡尼号前往苏比克湾休整,在次日抵达。

8月2日,奥里斯卡尼号返回洋基站,在6日继续作战。稍后奥里斯卡尼号派飞机执行横滚行动,到老挝北部作有限的对地支援及侦察,并继续攻击海防港口、各地的燃油设施及运油船。18日奥里斯卡尼号的机队摧毁了北越一处大型补给点,燃油与弹药爆炸引起的浓烟,一度上升至6,700呎高空。不过在9月5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有一架飞机被北越的米格机击落。7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洋基站,先到苏比克湾休整,在15日前往香港休假;期间奥里斯卡尼号曾与英国皇家海军胜利号(HMS Victorious, R38)在海上演习。

9月24日,奥里斯卡尼号在洋基站恢复执勤,并在27日空袭了海防。稍后奥里斯卡尼号继续攻击北越的燃油设施、防空飞弹阵地及补给路线,更在10月9日击落了一架米格-21;而取得是次空战胜利的机师,正是在7月遭米格-17击落但获救的中校。接著奥里斯卡尼号继续派飞机到陆上作战。

意外大火

10月26日大火期间,奥里斯卡尼号的水兵正将炸弹推入大海,以免舰上武装遇热爆炸,造成更多损毁。事实上前部机库已有多枚炸弹、油箱及防空弹药遇热引爆,令机库弹药横飞,造成多人受伤。大火扑灭后奥里斯卡尼号的前部机库几乎彻底摧毁,舰体严重受损,被迫即时终止巡航,返国维修。]]

10月26日早上,奥里斯卡尼号开始派出飞机执勤。7时38分,正当奥里斯卡尼号预备派出更多飞机之际,两名水兵在武器库传递武器时,意外点燃了一支质空投照明弹,在慌张之下将其丢进位于右舷前方的武器库(正确程序应为丢出舰外)。照明弹随即点燃了库内另外700多枚的同型照明弹,引发大火。仅在数分钟后,武器库发生猛烈爆炸,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前部机库,更一度迫近弹射器的液态氧储存库;而浓烟则布满附近所有人员通道,使多人在舱房被困,甚至窒息。

奥里斯卡尼号立刻终止飞行作业,并总动员灭火。舰上的自动灭火系统已即时启动;而水兵则从舰艉调动更多灭火喉;又将机库的炸弹等易燃武装推入大海。不过,由于镁的燃点仅在30至40摄氏度之间,且可在水中燃烧,使灭火极为困难。不久,大火及高温开始点燃防空炮的弹药,以及部分武器库的炸弹,引发连串爆炸;而灭火用水又向下层甲板流动,使多条通道水浸及停电,令更多人员被困。舰上水兵在浓烟、高热及子弹横飞的机库继续灭火;又逐一搜索前部各层甲板的舱房;并将伤兵抬到飞行甲板,由直升机转移到星座号治理。

在舰上人员的奋斗下,大火在燃烧三小时后扑灭。是次意外一共造成44人死亡,38人受伤;死亡人数中有24人为飞行员。由于舰体严重受损,奥里斯卡尼号即时终止巡航,在28日进入苏比克湾作紧急维修。11月2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苏比克湾,在16日抵达圣地牙哥,最后于23日进入三藩市海军船厂维修。

是次大火揭露了美军航空母舰执勤的多项问题。按照指引,水兵在搬运武器时,应有高级士官从旁监督;但由于航空母舰执勤人手严重短缺,使两名水兵一直无人监管;同时,航空母舰每日的攻击任务甚多,使舰体携带的武装远超设计标准,飞行员在横越通道时甚至要跨过多枚炸弹,一旦发生火灾,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按舰长约翰·亚罗比诺(John H. Iarrobino)上校的后续调查,镁质照明弹的设计本身存有缺陷,更曾多次在航空母舰意外起火,只因意外全部发生在飞行甲板,才未有引起关注。军事法庭起初未有调查起火原因,便草率控告两名水兵44项谋杀罪,后来又将责任推卸到亚罗比诺及数名士官身上。最终所有指控虽均未有成立,而舰长亚罗比诺亦仅受到无惩罚性的警告;却自此受到排挤,一直无法晋升少将,直到退役。事后海军下令重新设计照明弹,并将所有旧款照明弹销毁。

第五阶段滚雷行动

1967年3月23日,奥里斯卡尼号完成维修,并到近岸试航训练。6月16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阿拉米达,途经珍珠港及菲律宾,在7月14日开始在洋基站作战。

此时美军的切断补给行动渐达顶峰。奥里斯卡尼号开始派出飞机,切断北越各地的铁路及公路桥梁,同时空袭河内部分工业及港口设施。然而,北越的防空火力比往年更为强劲;14日到25日之间,奥里斯卡尼号已有九架飞机被防空炮及飞弹击落。29日福莱斯特号意外起火,造成134人死亡,161人受伤,奥里斯卡尼号亦有从旁协助救援。8月7日奥里斯卡尼号前往苏比克湾休整,于9日抵达。

8月18日,奥里斯卡尼号返回洋基站作战,继续轰炸北越补给线。21日,奥里斯卡尼号与无畏号星座号发动联合攻击;无畏号先派出两波飞机攻击锦普镇的港口,然后派另一波飞机攻击河内外围的军事补给点及铁路设施;星座号空袭了白马市机场;而奥里斯卡尼号则空袭河内的火力发电厂。自1964年后,美军一直在河内市中心设下禁止攻击区;未经美国总统批准,美军均不可进入攻击。故此不少军事设施到一直未受损毁。但不久华府在河内市中心重新设下禁止攻击区,并维期两个月,使奥里斯卡尼号等无法空袭该处的重要设施。海军为此订立另一套攻击计画,改为集中切断海防市外围的所有通道,以孤立该港口城市,并以此为据,要求华府批准海军及空军攻击更多目标。31日,奥里斯卡尼号与其他航空母舰一同派出混编机队,开始攻击海防所有的对外桥梁,并在水道布置水雷。9月15日奥里斯卡尼号前往横须贺休整,在19日抵达。

10月5日,奥里斯卡尼号返回洋基站,继续执勤。早前孤立海防的行动渐见成效,市内的防空炮及飞弹的弹药更开始用尽,迫使北越改为依赖苏联货船从海路运输补给。不过,10月中北越遭到台风吹袭,带来恶劣天气,令美军飞机出击数大减,而北越则乘机在数日内彻底完成补给。12日奥里斯卡尼号再与无畏号作联合攻击,空袭了海防市多处的港口及船厂设施;这也是美军首次获准攻击该等目标。稍后奥里斯卡尼号等持续空袭北越的补给路线。不过,北越的防空火网令奥里斯卡尼号损失惨重;整个10月,奥里斯卡尼号一共有九架飞机被击落,包括时为海军少校的约翰·麦凯恩

11月20日,奥里斯卡尼号返回越南作战。此时美军获准攻击海防市更多的港口及船厂设施,但北越天气再次转差,使舰队的出击数大减,只能派A-6攻击机作有限度攻击。12月初北越天气好转,奥里斯卡尼号的机队再次空袭海防附近的多处目标,继续切断北越补给线,更在14日击落一架米格-17。然而当日天气再次转差,舰队的出击数再次大减;与此同时,苏联的侦察渔船Gidrofin号更连续数日干扰航空母舰执勤,刻意驶入编队航线,更多次阻挡奥里斯卡尼号及游骑兵号。舰队最后要派拖船以舰体将之撞走。奥里斯卡尼号在16日离开越南,先后到苏比克湾及香港休假。

12月31日,奥里斯卡尼号再次返抵洋基站执勤。由于天气持续恶劣,再加上詹森在圣诞节再次终止滚雷行动,试图拉拢北越返回谈判桌;奥里斯卡尼号的出击数继续减少,仅执行少量横滚行动攻击。1968年1月11日,奥里斯卡尼号离开越南,途经苏比克湾,在31日返抵阿拉米达;其时刚好为春节攻势发动第二日。是次巡航,舰上的第16航空团一共有29架飞机被击落,另外十架因意外坠毁;总共有20名机师死亡,九人被俘。此一单次巡航的战损纪录,为美国航空母舰在越战之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