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航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利比亞航空(阿拉伯語:الخطوط الجوية الليبية,舊稱利比亞阿拉伯航空)是利比亞的國家航空公司。是一间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阿拉伯主要的航空公司。不过,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在1992年对利比亚实施空中封锁,令这间利比亚的航空公司的空运受很大限制,期间只维持国内航线,直至2003年联合国撤销对利比亚的制裁为止。利比亞航空以的黎波里為運營基地,提供前往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的定期航班。利比亞航空亦是阿拉伯航空運輸組織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成員。
誤擊事件
1973年2月21日,利比亚阿拉伯航空114号班机,为一架波音727客机,被以色列军方误认为敌机,将之击落,以致机上113名人士,只有1名机组人员和4名乘客生还。
歷史沿革
成立初期
利比亞航空在1964年成立時命名為利比亞王國航空,1965年10月開始提供服務,最初主要提供從的黎波里及班加西往鄰國及歐洲的航班,以及本國國內航班。至1968年,其航點包括雅典、貝魯特、開羅、日內瓦、倫敦、巴黎、羅馬和突尼斯市,使用快帆和福克F27飛機執行。以外利比亞航空與意大利航空、中東航空和英國海外航空有班號共用協議[1]。
格達費時期
1969年穆阿邁爾·格達費掌權後,利比亞王國航空更名為利比亞阿拉伯航空。在1970年代,使用波音707營運長途航班及波音727營運短途航班,為航空公司的骨幹機種。1979年,由于该航空公司被怀疑将波音727用于军事用途,原计划交付利比亚阿拉伯航空的三架波音747订单被取消。至1986年,歐洲航點包括阿姆斯特丹、貝爾格勒、布加勒斯特、布達佩斯、法蘭克福、伊斯坦堡、馬德里、米蘭、莫斯科、布拉格、索菲亞、維也納、華沙和蘇黎世。
貿易制裁
受聯合國安理會748號決議影響,認為利比亞政府有支援恐怖份子策動洛克比空難及法國聯合航空772號班機(法语:Union des Transports Aériens),對利比亞實施貿易制裁,包括飛機供應和取消其在外國的飛航及起降權。這使利比亞航空無法執行任何國際航班,只能經營國內航線。由於無法取得西方國家的飛機零件供應,因此只好向蘇聯購入伊留申76和圖-154飛機。
1999年初貿易制裁取消後,利比亞阿拉伯航空重建其國際航線,向空中巴士、ATR和龐巴迪宇航公司訂購飛機。安曼是利比亞航空首個重開的國際航線,2001年與Jamahiriya航空合併後[2],其服務更迅速擴張。利比亞阿拉伯航空於2006年易名為利比亞航空,並採取積極擴張政策[3],大力吸取歐洲商務和觀光旅客,新增安卡拉[4]和雅典[5]等航線。
國有化
2007年7月31日,利比亞航空成為國有的利比亞泛非航空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與泛非航空屬同一集團。利比亞泛非航空控股公司是由利比亞國家社會基金(30%)、利比亞國立投資公司(30%)、利比亞非洲投資基金(25%)和利比亞外地投資公司(15%)的舊政府組織所組成[6] 。2010年9月10日,利比亞航空與泛非航空宣佈將會於11月位併,但此計劃由內戰而無限期擱置[7]。
暫停服務
2011年,由於利比亞內戰、北約禁飛區及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的影響,所有航班在3月17日暫停服務[8]。
參考文獻
- ↑ Kingdom of Libya Airlines April 1968 timetable (international flights)
- ↑ Directory: World Airlines. Flight International. 2007-04-03: 105.
- ↑ (June 7, 2009), Libyan Airlines launches new routes, AMEInfo, Accessed June 11, 2009
- ↑ Libyan Airlines starts first flight to Turkey's Ankara
- ↑ (July 3, 2009), Libyan Airlines returns to Greece after a 17-year absence
- ↑ (May 20, 2008), Endres, Gunter, Libya to restructure air transport sector, FlightGlobal, Accessed May 20, 2008
- ↑ (Sep 19, 2010) Shuaib, Ali,Libya's Airlines Expect to Merge Soon, Reuters Africa, Accessed Sep 19, 2010.
- ↑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Approves ‘No-Fly Zone’ over Libya, Authorizing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Civilians, by Vote of 10 in Favour with 5 Abst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