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Ted讨论 | 贡献2019年7月22日 (一) 15:52的版本 (removed Category: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济
Li Ji (archaeologist)
人类学家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896年7月12日
大清湖北省锺祥县
逝世 1979年8月1日(1979-08-01)(83岁)
台湾台北市温州街
籍贯 湖北省锺祥县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
  • 清华学堂毕业
    (1918年)
  • 美国麻州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硕士
    (1921年)
  • 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
    (1923年)
  • 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
    (1949年-1950年)
  • 澳洲大学研究
    (1968年)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
    (1929年-)
  • 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
    (1934年7月-1945年)
  • 国立中央博物院主任
    (1945年-1947年5月)
  • 中国驻日代表团团员
    (1946年)
  •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8年-1979年8月1日)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1955年8月-)
  • 国史馆史料审查委员
    (1958年2月-)
  •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东亚学术计画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9年-)
  • 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人文组委员
    (1959年-)
  • 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
    (1957年12月12日-1957年12月31日)
  • 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
    (1962年2月4日-1962年4月28日)
  • 《中国人种的形成》
    (1923年)
  • 《西阴村史前的遗存》
    (1929年)
  • 《城子崖》
    (1934年)
  • 《安阳》
    (1977年)

李济(1896年7月12日-1979年8月1日),原名顺井,字受之,改字济之湖北省锺祥县人。中华民国人类学家。是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正式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学者,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之父”。所主持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

生平

家庭

  • 李凤征(女儿)
  • 李鹤征(女儿)
  • 李光谟(儿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翻译家。
  • 李光周(养子)——国立台湾大学教授,考古学家。

考古

1926年10月18日,开始发掘河东道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也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遗址西北隔鸣条岗近涑水河,东南隔青龙河依中条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三十万平方公尺。遗址内发现有窖穴、灰坑等多处遗迹,并出土各种陶片、石器、骨器六馀箱,特别是在遗址中发现了半个蚕茧证明了远在六千年前这一带就出现了植桑、养蚕业 ,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迹有半地穴式圆形或长方形房址及不同形状的灰坑。出土遗物包括石、骨、蚌、陶等类。主要器型有釜、灶、夹砂罐、尖底瓶、直口或敛口钵、敛口瓮、缸、彩陶罐等。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著作

  • 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清华研究院丛书,1928 。
  •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8.
  • 城子崖,与傅斯年、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郭宝钧、刘屿霞合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之1,1934 。
  • 小屯第三本‧殷虚器物甲编:陶器上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之2,1956 。
  • The Beginning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ree Lectures Illustrated with Finds at Anyang .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1957.
  • 殷虚出土青铜觚形器之研究,与万家保合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之4‧古器物研究专刊第一本, 1964 。
  • 殷虚出土青铜爵形器之研究,与万家保合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之4‧古器物研究专刊第二本, 1966 。
  • 殷虚出土青铜斝形器之研究,与万家保合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之4‧古器物研究专刊第三本, 1968 。
  • 殷虚出土青铜鼎形器之研究,与万家保合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之4‧古器物研究专刊第四本, 1970 。
  • 殷虚出土五十三件青铜器之研究,与万家保合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之4‧古器物研究专刊第五本, 1972 。

评价

李济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是持久与多面向的(张光直 1981)。他在1928年至1937年所主持的殷墟发掘塑造了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的雏形。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中国大陆与台湾考古学的主要领导人物,如夏鼐尹达高去寻石璋如尹焕章赵清芳等都曾接受他与梁思永的指导与训练,并参与殷墟的发掘工作;他在台湾所栽培的学生,如张光直许倬云等,亦为中国考古学与中国上古史界的领导人物。此外,作为中国第一位考古学家,他个人的研究取向与成就产生深远的影响(张光直 1981;99-100)。他坚持以第一手的材料作为立论依据,并主张考古遗物的分类应根据可定量的有形物品为基础。同时,他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诠释考古资料,并不以中国的地理范围限制中国考古学的研究问题。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曾说:“就中国考古学而言,我们仍活在李济的时代。”(张光直 1981;100)

参见

参考书目

张光直 1996〔1981〕 (中国考古学与考古学)。陈星灿译,收录于《考古学的历史·理论·实践》。郑洲:中洲古籍。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