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李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李文化中國黃河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得名於山東臨淄後李遺址,主要分布於山東泰沂山脈以北、小清河以南的沖積地帶,經碳十四測定,年代約為距今8400-7700年之間。

這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北方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之一,被列為199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特徵

以發掘面積較大的小荊山遺址為例,主要遺存有房址、石器骨器陶器等。房址均為半地穴式,深度0.3-0.4米,形制多為圓角方形,面積30-50平方米,一些房屋的地面和牆壁發現了燒烤痕跡[1]。石器有磨製和打制,包括石磨盤、石磨棒、石斧石鑿等。骨器有骨錐、骨鏢、骨匕、骨鏃等。陶器多紅褐、灰褐色,火候不高,製作工藝泥條盤築、泥片貼塑,器表多素麵,流行附加堆紋、壓印紋等,器形以圜底器為主,亦有少量平底器和矮圈足器。墓葬在後李遺址有發現,均為單人仰身直肢葬,隨葬品極少。

發掘中出土700多件動物遺骸,經過鑑定主要發現有軟體動物魚類動物爬行類動物、鳥類動物和哺乳動物五大類,至少可以代表22個種屬。種類有圓頂珠蚌珠蚌扭蚌、儉狀矛蚌、楔蚌、麗蚌、藍蜆、青魚草魚斑鹿鹿野豬家豬家犬等。在這些動物中,其中七種為淡水軟體動物,兩種淡水魚,一種鱉,一種鳥,六種野生獸類和五種家畜。淡水軟體動物主要以珠蚌、楔、蚌和麗蚌等為代表,是一些流水型軟體動物。淡水魚為吞食能力很強的青魚和草魚。

重要遺址

目前經過發掘的遺址主要有:

意義

通過對後李文化時期的動物組合、遺骸、孢粉組合、硅酸體分析等有關環境資料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山東地區在後李文化時期自然環境較今有很大的不同。這裡曾經是氣候溫暖,水網密布的亞熱帶景觀。孢粉顯示,當時的氣候特徵是溫暖濕潤的,遺址附近有沼澤和大面積的水域,山地有森林覆蓋,反映的是濕熱的亞熱帶氣候環境,其植被具有明顯的草原特徵。後李文化的先民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繁衍生息,並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

視頻

後李文化 相關視頻

東營:發現後李文化遺址 廣饒歷史推進

參考文獻

  1. 淺談小荊山遺址的文化特徵,道客巴巴
  2. 後李遺址,臨淄區人民政府,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