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簡稱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或軍科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高級研究機構,創建於1951年8月,位於北京市海淀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下設衛生勤務與醫學情報、放射與輻射醫學等11個研究所以及附屬醫院、醫學圖書館[1]、實驗儀器廠、實驗動物中心等單位,主要從事軍事醫學及相關基礎醫學、生物高新技術、新藥研發等研究。

歷史沿革

1951年6月11日,中央軍委向華東軍區,第三、第一野戰軍和中南、西南、東北軍區發出了《電告成立軍事醫學科學院》的指示。8月1日,應陳毅市長邀請,華東軍區衛生部部長宮乃泉作為首任院長來到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以下簡稱軍事醫學科學院)在巴斯德研究院和法租界衛生所舊址成立,是繼中國科學院之後,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家科學院、世界第三家軍事醫學高級科研機構由此宣告誕生。創建之初,軍事醫學科學院設置了生理、生化、藥物、化學、細菌[2]、寄生蟲6個系。

1954年3月,學科系增至14個。

1955年12月12日,考慮到國防建設的戰略意義和中國原子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醫學防護研究的現實需求,總後勤部部長黃克誠大將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提出建議並獲准,於1958年5月將科學院從黃浦江畔北遷燕山腳下,從師級單位升為軍級單位,原有的14個系整合改編為7個研究所。

1961年11月,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決定,軍事醫學科學院執行兵團級權限。

1970年,軍委決定軍事醫學科學院執行正軍級權限至今。

2001年,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863」研究先進單位。

2003年8月10月,「解放軍疾控中心」在軍事醫學科學院正式成立

2004年,被國家批准納入公共衛生體系。

2005年初,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李松帶領科研人員成功研製出抗人禽流感特效藥「軍科奧韋」(達菲),並建成專用生產線,標誌着中國具備自主保障和防控能力。

2005年8月,軍事醫學科學院確立了建設「三大力量」的職能定位:軍事鬥爭衛勤準備科技攻關的核心力量;反恐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突擊力量;軍隊疾病預防控制的主要力量,並逐步納入國家相關體系。

2009年5月11日,中國第一例輸入型甲流患者,由軍事醫學科學院和國家疾控中心共同確診。9月底,軍事醫學科學院作為唯一指定單位,完成國家1300萬人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藥物的儲備任務。

2010年,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複方蒿甲醚研究團隊獲美國「蓋倫獎」。

2011年9月,在瑞士日內瓦,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賀福初院士獲得國際組織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根據2016年3月信息顯示,軍事醫學科學院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0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49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28名,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490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學敏、賀福初、吳祖澤、孫曼霽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倍奮、金寧一、李松、夏咸柱、秦伯益、沈建忠、吳德昌

科研部門

截至2011年8月,軍事醫學科學院有各類重點實驗室21個,研究中心9個,科技平台1個;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解放軍重點實驗室10個,天津市工程中心1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1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免疫學研究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生物防護裝備工程中心、國家應急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生物防護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解放軍重點實驗室:解放軍軍事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解放軍衛生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解放軍生物防禦重點實驗室、解放軍重要疾病防控模式生物重點實驗室、解放軍生物武器損傷防治藥物重點實驗室、解放軍血液安全與保障重點實驗室、解放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解放軍核化損傷救治重點實驗室、解放軍再生醫學與幹細胞研究重點實驗室、解放軍血液安全與保障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工程中心:天津市衛生學環境醫學技術工程中心

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環境與食品安全風險監控技術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根據2016年3月信息顯示,軍事醫學科學院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30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8項。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16年3月信息顯示,軍事醫學科學院是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65年開始招收培養研究生,是解放軍研究生培養規模最大的科研機構,2011年,經中央軍委批准,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生教育正式納入解放軍院校教育體系並設立正師級研究生部。科學院有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實際招收培養研究生的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7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6個,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

北京市重點學科: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物化學

教學成果

根據2016年3月信息顯示,軍事醫學科學院為國家、軍隊培養和輸送了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4700餘名研究生,留院研究生沈倍奮、賀福初和張學敏研究員當選兩院院士,汪海、李松、楊曉、裴雪濤、曹務春、王升啟等列入總後院士後備人選,有17人次獲得求是獎、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傑出青年基金,11個研究所所長中,有9位是留院研究生或博士後。近年來,產生國家自然基金和軍隊創新群體獎4個人才群體。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累計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553名,出站452名。

文化傳統

院訓

博學、求是、忠誠、卓越

院徽

釋義: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徽中引用的「蛇徽」即「蛇杖」,源於古希臘和羅馬的神話,有「單蛇杖」與「雙蛇杖」之分。被後人奉為醫神的古希臘埃斯庫拉庇烏斯(Aesculapius)行醫時手持銘有聖文的單蛇杖(Single Snake Staff),成為行醫標識,後世奉此為「蛇徽」。單蛇杖正式作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y Organization, WHO)徽章的特徵性圖案。

作為眾神使者的赫爾梅斯(Hermes)用「使者權杖」(Caduceus)開啟神與人溝通之門,被視為商賈守護神,掌管商業、畜牧、交通、競技等。赫爾梅斯的「權杖」 雙蛇同盤一杖,杖頭有雙翼,代表中立、非戰與和平。古今多用於商貿領域,因其含義也用為軍事醫學符號,取其「非戰」之意,為「和平」而工作,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徽以及各軍醫大學校徽的主體均源於此識及其含義。

60周年院慶標識

釋義:此標識由數字「60」、字母「AMMS」、「1951―2011軍事

醫學科學院」以及蘊含其中的「CDC」四部分組成。數字「60」採用藝術變形體,富有美感,配合右下部「1951―2011軍事醫學科學院」,代表研究院從1951年建院到2011年,迎來了60華誕;字母「AMMS」為研究院院名英文縮寫,採用由遠及近的透視效果,既有歷史的縱深感,又有穿越時空的現代感;字母 「CDC」與數字「60」融為一體,「6」下半部分是一個黃綠色的「C」和紅黃色的「C」,「0」和「AMMS」共同組成一個紅色的「D」,合起來為「CDC」;「6」字上半部分為兩條飄帶,寓意研究院既是解放軍醫學最高科研殿堂,同時又是解放軍最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整個標識以紅、黃、綠色為主,紅黃是國旗、黨旗、軍旗的主色調,綠色既是軍隊的特有色彩,又是生命和生命科學的本色,寓意研究院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敢於擔當,勇於創新,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