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EF59型電力機車

EF59型電力機車日語:EF59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國有鐵道的幹線電力機車車型之一,是為滿足山陽本線[1]瀨野至八本松間高坡區段(簡稱「瀨野八」)的補機需要,於1960年代由EF53、EF56型電力機車改造而成,適用於供電制式為15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鐵路

目錄

背景

1962年(昭和37年) ,山陽本線三原至廣島區間完成電氣化改造。1963年(昭和38年)末,隨着岡山至廣島之間的貨物列車改為電力機車牽引,日本國有鐵道決定對瀨野至八本松間的高坡區段(簡稱「瀨野八」)實行補機無煙化,以電力機車取代以往使用的D52型蒸汽機車來擔任補機。當時日本國鐵曾經考慮了多種替換方案,例如計劃新造EF60型電力機車、改造既有的EF10型電力機車EH10型電力機車、又或者增加配屬ED60型電力機車。

考慮到各種方案的成本,由於信越本線東北本線高崎線的旅客列車逐漸採用電力動車組營運,因此最終決定以數量過剩而運用狀態良好的EF53型電力機車作為改造對象,使其適應該大坡度區段的使用條件,經改造後的機車被改稱為EF59型電力機車。最初,日本國鐵原本打算將機車最高運行速度定為85公里/小時以下,並定型為EF20型電力機車,但由於特急旅客列車會在廣島站加掛補機,並在廣島至瀨野間以90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運行,因此機車的最高運行速度仍定為95公里/小時,並定型為EF59型電力機車。

改造

主要改造內容包括改變傳動齒輪比,將齒輪比從2.63加大至3.67,以提高機車的牽引力;加裝重聯控制裝置[2],機車兩端加裝重聯控制用的電氣插座和空氣管路;機車往東京方向的一端改裝帶有自動解掛裝置的自動車鈎,而往下關方向的一端在前窗下方畫上V字型虎紋的警戒色圖案

1960年代初,由10000系貨車組成的高速貨物列車不斷增加,當這些列車在「瀨野八」區間加掛補機時,需要手動連接列車制動風管(BP)、總風管(MR)以及電空制動連接線。為了簡化機車與高速貨車的解掛作業,EF59型電力機車又陸續改裝電空式密接自動車鈎。

1968年(昭和43年),所有EF53型電力機車均已完成改造,EF53型電力機車正式從日本國鐵編制中消失,而EF59型電力機車則按完成改造的先後次序重新編號。

視頻

EF59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山陽本線中行走的381系特急電力火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