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56型電力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EF56型電力機車日語:EF56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鐵路的幹線客運電力機車車型之一,由日立製作所、三菱電機、川崎車輛等企業聯合設計製造,適用於供電制式為15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鐵路

歷史

1937年(昭和12年),日立製作所[1]、三菱電機、川崎造船所、川崎車輛等企業在EF53型電力機車的基礎上,合作研製了EF56型幹線客運電力機車。EF56型型電力機車帶有為列車供暖的蒸汽鍋爐,使機車在冬季牽引旅客列車時無須再加掛暖房車。

EF56型電力機車投入運用初期,主要擔當東海道本線[2]上優等旅客列車的牽引任務。其中EF56-6號機車更被指定為日本皇室御召列車的專用牽引機車,車身兩側裝有金黃色的裝飾帶,這台機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和EF53型電力機車(16~18)用來牽引御召列車,直到1953年才被EF58型電力機車取代。戰爭結束後,EF56型電力機車和EF57、EF58型電力機車共同成為東海道本線普通旅客列車的主型牽引機車。

1958年(昭和33年),隨着直流電氣化區段延伸至東北本線,EF56型電力機車逐步由沼津機關區轉配屬至宇都宮機關區,用來牽引東北本線的客運列車。1961年(昭和36年),宇都宮機關區開始配屬EF57型電力機車,並對EF56、EF57型電力機車的蒸汽鍋爐進行了自動化控制改造。此後,EF57型電力機車陸續改裝列車供電系統,為列車的電熱取暖裝置提供電源。EF57型電力機車完成供電系統改造後,只有蒸汽鍋爐的EF56型電力機車改為以牽引行包列車為主。

1969年(昭和44年),為了滿足山陽本線瀨野至八本松間高坡區段(簡稱「瀨野八」)的牽引需要,對其中五台EF56型電力機車進行了相應改造,改造內容包括改變傳動齒輪比、加裝重聯控制裝置等措施,使其適應該大坡度區段的使用條件,經改造後的機車被改稱為EF59型電力機車,均配屬瀨野機關區使用。宇都宮機關區餘下的EF56型電力機車則繼續用來牽引行包列車,隨着宇都宮機關區開始配屬EF58型電力機車,該區的EF56型電力機車於1975年(昭和50年)全部報廢。而經過改造的EF59型電力機車亦在1987年(昭和62年)停運報廢。

技術特點

EF56型電力機車是幹線客運用的大型直流電力機車,適用於供電制式為15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鐵路。機車採用非承載式結構的全金屬箱形車體,車體長度比EF53型電力機車延長了500毫米。早期的1~7號機車車體外觀多處採用了圓弧過渡,後期的8~12號機車則採用了稜角分明的車體外觀以節省生產工序。機車兩端為露天的通過台區域,車體兩端各設有一個司機室,車體中部為電氣室。司機室前方中央設有一扇端門,在司機室內機車運行方向的左側設有司機操縱台。電氣室內有貫通的雙側內走廊連接兩端司機室。車頂安裝有兩台雙臂式受電弓,其安裝位置為遷就蒸汽鍋爐而相對靠近車體中心。取暖蒸汽鍋爐採用立型煙管式設計,所用燃料為重油。

EF56型電力機車採用客運電力機車標準的2Co-Co2軸式,機車走行部為兩台帶有導輪輪對的轉向架,每台轉向架包括兩對導輪和三對動輪。車鈎和通過台直接安裝在轉向架構架的端樑上。兩台轉向架之間設有彈性聯接裝置,以提高機車的小半徑曲線通過性能,並用於傳遞牽引力;聯接裝置為安裝在端梁的大型球形接頭,取代了以往使用的中間緩衝器和牽引拉杆結構。懸掛裝置由鋼板彈簧、螺旋彈簧均衡梁組成。牽引電動機採用抱軸式懸掛,輸出的扭矩通過一級減速齒輪傳遞給輪對,牽引齒輪傳動比為27:71(1:2.63)。

EF56型電力機車是直—直流電傳動的直流電力機車,機車主電路結構與EF53型電力機車大致相同,通過調節起動電阻、牽引電動機的三段式串—並聯轉換和磁場削弱來達到調速的目的。機車起動和加速時,六台牽引電動機全部以串聯連接,並逐步減少起動電阻的阻值;然後將每三台並聯連接的牽引電動機為一組,兩組牽引電動機以串聯連接;最後六台牽引電動機全部並聯連接,直至達到最高速度。為擴大機車的調速範圍,在三種連接方式均可以對牽引電動機使用一級磁場削弱。機車採用MT17A型直流串勵牽引電動機,額定功率為225千瓦,額定電壓為675伏特。

視頻

EF56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第二十五條 電力機車區間被迫停車請求救援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