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腹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腹鷚
Buff-bellied Pipit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Hiyashi Haka 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Anthus rubescens

目/科/屬  雀形/鶺鴒/鷚

遷徏狀態   冬候鳥/台灣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4-17cm/約21g

別名:褐色鷚,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喙細長,下嘴黃褐、上嘴及嘴先黑褐色。腳肉褐色。

  • Japonicus亞種繁殖期:
  1. 嘴轉黑。臉平淡,有淡眉線及眼先,頰及喉黃白具黑顎線。
  2. 頭及體粉灰褐色。翼暗褐具淡色羽緣,有2條淡色翼帶,尾羽為暗褐色。
  3. 腹麵粉褐,頸側、胸及脇具黑褐色縱斑。
  • 雄鳥非繁殖期:
  1. 體背轉較暗的褐灰色,有2條淡色翼帶轉趨明顯。
  2. 腹面漸轉污白。顎線、頸側、胸及脇之黑褐色縱斑更密集明顯。

棲地&習性

海岸、草澤、海岸灘地,在荒蕪的樹木繁茂的田野和多岩石的地區的無樹苔原上繁殖。

以昆蟲,包括蚱蜢,和蝗蟲直翅目),甲蟲(鞘翅目),蟲子(半翅目),包括植物蝨子蚜蟲為主食,也採食草籽。

繁殖期

6月至7月。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整個範圍的大部分區域中常見且普遍。

鳴聲

單或雙聲短促「唧、唧」聲。

外觀相似性

水鷚體背較明亮、偏黃褐,腳黑褐色,有暗色眼先。頸側、胸及脇之黑褐色縱斑較細且稀疏。繁殖羽體下為素淨的粉黃褐色,幾無暗色縱斑。

赤喉鷚體背較明亮,有明顯縱紋。頸側、胸及脇之黑褐色縱斑較細且稀疏。繁殖羽頭至胸為紅色。

分佈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American Buff-bellied Pipit. Sennen. West Cornwall.
黃腹鷚 Buff bellied Pipit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