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颶風伊迪絲英語:Hurricane Edith)是1971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最強烈的颶風,於9月5日由一股東風波發展而成,然後迅速在加勒比海增強至颶風強度。風暴在9月9日快速增強並以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五級颶風強度在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角登陸。然後短暫進入洪都拉斯灣並穿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後在中美洲上空快速減弱。風暴在途經墨西哥灣時因受到一個低壓槽的影響而轉向東北,並在加速朝陸地進發的同時再度增強,於9月16日以風速每小時170公里強度在路易斯安那州登陸。之後系統穩步減弱,於9月18日在喬治亞州上空消散。

颶風在阿魯巴附近經過時導致兩人喪生。伊迪絲以五級颶風強度襲擊中美洲,摧毀了成百上千戶民宅,至少導致35人遇難。得克薩斯州因漲潮導致沿海地區出現洪災,但沒有造成嚴重損失。路易斯安那州部分地區因風暴而引發山洪和龍捲風爆發,導致了中到重度損失。巴吞魯日出現的一場藤田級數達到F3的龍捲風摧毀了多所房屋,還令多人受傷。向東遠至佛羅里達州都出現了龍捲風爆發,幾幢小型建築物被完全摧毀。整個美國因這場颶風導致的經濟損失達到2500萬美元(1971年美元,相當於1.58億2020年美元)[1]

目錄

氣象歷史

8月31日,一股東風波從達喀爾附近海岸離開非洲,並向西進入熱帶輻合帶,於9月2日組織成一股擁有小規模圓形對流區域的熱帶擾動。系統繼續西進,經過西經40°線後其對流有所減少。到了次日,熱帶擾動熱帶輻合帶的雲層下幾乎已經看不出來。東風波逐漸與熱帶輻合帶分離,一架颶風獵人偵察機的報告表明系統內存在下層環流,並且估計於9月5日在位於格林納達以東約415公里海域上空發展成了熱帶低氣壓

低氣壓快速西進,於9月6日清晨經過小安的列斯群島南部。環流的南部在委內瑞拉東北部經過,不過進入加勒比海後,另一架偵察機未能確認系統中存在下層環流。此後不久,低氣壓由於進入了一片風切變較為輕微的區域而開始組織起來並進一步加強,於9月7日在庫拉索附近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將其命名為「伊迪絲」(Edith)。起初,風暴西北方向約1200公里處有一股冷心上層低氣壓持續存在,伊迪絲因一片狹窄而持久的高壓脊影響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這片高壓脊從大西洋西南部一直延續到了墨西哥灣。隨着繼續朝加勒比地區的開闊海域前進,上層低氣壓也逐漸減弱並由一股反氣旋替換。風暴因此得以進一步增強,於9月8日在加勒比海中南部達到颶風強度。

9月9日,風暴迅速增強,僅24小時內就從颶風強度的最低標準增強為風速達每小時260公里的五級颶風,這時其所處位置在尼加拉瓜近海。導致風暴快速強化的原因尚不清楚,據氣象部門推測,這有可能是因上層對流層中的一股上層低氣壓轉變成反氣旋所釋放出的斜壓能量所致。颶風達到最高強度時飛入系統的偵察機報告遇到了極強的亂流,對機組人員的安全構成威脅。風暴中心出現了一個非常清晰的風眼,其直徑僅有8公里。9月9日晚,颶風在尼加拉瓜東北部的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角登陸。


由於進入了中美洲東北部的山區地形,颶風伊迪絲迅速減弱,登陸18小時後風速就已降至每小時130公里,屬一級颶風強度,並進入了洪都拉斯灣。風暴在向東北方向行進的過程中繼續減弱,並以風速每小時115公里的熱帶風暴強度在伯利茲市附近登陸。之後伊迪絲穿過尤卡坦半島並進一步削弱,於9月11日晚以熱帶風暴強度的最低標準在坎佩切附近進入墨西哥灣。伊迪絲接下來朝西北方向行進,起初雖然風切變較弱,水溫也較高,但系統並未再次增強。這是因為受到了一片與墨西哥灣西北部上空存在的颶風弗恩(Fern)緊密聯繫的反氣旋影響。該反氣旋生成一股東風上層氣流穿過伊迪絲,這樣的環境不利於系統強化。之後颶風弗恩進入得克薩斯州內陸上空,伊迪絲周圍的氣流開始有利於其發展,風暴進入墨西哥灣36小時後有了小幅度的再次增強。

伊迪絲繼續向西北偏西方向的墨西哥海岸進發,但到了9月14日清晨,風暴在塔毛利帕斯州近海停止了前進。一道中緯度低壓槽朝風暴逼近,迫使伊迪絲轉朝東北方向緩慢漂移。這時系統離墨西哥海岸僅有幾公里的距離,並且也沒有得到增強。9月15日,風暴加速朝東北前進並增強至颶風強度,然後轉朝東北偏東方向的路易斯安那州海岸進發,於9月16日在卡梅倫以南約48公里的一片人煙稀少的地區登陸,登陸時風速為每小時170公里,屬於二級颶風。這次到達陸地上空後,伊迪絲迅速減弱,在路易斯安那州上空降級為熱帶風暴,再在密西西比州境內減弱成熱帶低氣壓。低氣壓繼續朝東北偏東方向移動,於9月18日在喬治亞州西北部上空消散[2]

視頻

颶風伊迪絲 相關視頻

大西洋上的颶風 海倫
2020大西洋颶風季極端活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