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1型電力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韶山1型電力機車(SS1),是中國鐵路的第一代(有級調壓、交-直流電傳動)國產客、貨兩用幹線電力機車。該型電力機車原稱6Y1型,原型車為蘇聯的VL60型電力機車,首台機車於1958年試製成功,但因質量不過關未能批量生產,此後20多年間經歷了三次重大技術改進,跳出了仿製的框架,於1968年更名為"韶山1型",1980年基本定型並投入大批量生產。1958年至1988年間,原株洲電力機車廠累計生產了826台韶山1型機車。
韶山1型機車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一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電氣化鐵路幹線的主型電力機車,並開創了中國鐵路以"韶山"(毛澤東故鄉)命名的幹線電力機車家族的生產歷史,其研製經驗為以後中國電力機車的研製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背景
韶山1型電力機車的研製始於19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隨着國民經濟逐漸恢復,為了在第二、第三個五年計劃內更大規模地開展經濟建設,國務院科學規劃小組編制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在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也制定了《鐵路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提出"技術政策的中心環節是牽引動力的改造,要迅速地有步驟地由蒸汽機車轉到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上去"。但由於當時中國工業基礎薄弱,也缺乏製造幹線電力機車的經驗,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要取得電力機車的製造技術,蘇聯的協助自然成為首選。1957年10月,毛澤東率領代表團赴蘇聯參加蘇聯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活動,並選派了50位科學技術人員隨同赴蘇訪問考察,中國籍此機會向蘇聯提出了向中國提供電氣化鐵路及電力機車技術資料的要求,並列入《中蘇技術合作協議》條文。隨後,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組織了一個由第一機械工業部、鐵道部以及高校有關專家學者組成的電力機車考察團,分成電力機車總體、機械、電機、控制、電器、工藝、引燃管及高壓開關等6個專業組,於1957年12月赴蘇聯諾沃切爾卡斯克電力機車廠(НЭВЗ)、全蘇列寧電工技術研究院(ВЭИ)進行為期四個月的電力機車製造技術考察學習[1]。
研製
研製電力機車的首要條件是決定供電制式,在當時相當先進的電壓25千伏、頻率50赫茲的交流供電制式僅在法國和蘇聯國內少數鐵路試用,中國曾經考慮採用當時最普及3000伏直流供電,但經過詳細論證,最終決定採用25千伏工頻單相交流制。在蘇聯工程技術專家的指導下,中國決定以蘇聯當時最新型、剛投入批量生產的N6O型電力機車為原型,結合中國鐵路的技術規範進行仿製。考察團在完成電力機車技術設計任務書和技術設計預定任務之後,於1958年6月全部回國,組成了電力機車設計處,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展開了電力機車的研製。
由於株洲機車車輛工廠和湘潭電機廠有合作製造工礦用小型電力機車的經驗,鐵道部決定以這兩家工廠承擔電力機車的試製任務,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北京鐵道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單位參加聯合設計。1958年7月15日至20日,由國家技術委員會等組成的技術審查委員會在湘潭電機廠審核了國產電力機車的設計任務書和技術設計方案,設計過程中方對H60型機車進行大量修改以滿足中國鐵路的實際需要,其中重大修改達78處。
試製工作於同年8月開始,株洲機車車輛工廠負責機車車體、轉向架等機械部分,而湘潭電機廠負責牽引電動機、整流裝置等電氣部分。1958年11月18日,由株洲機車車輛工廠負責試製的電力機車車體、轉向架等機械部分組裝完成,隨後被送往湘潭電機廠進行總體組裝。
1958年12月28日,中國第一台幹線電力機車在湘潭電機廠出廠,定型為6Y1型,編號0001,命名為韶山號。"6Y1"型號中的"6"代表機車有六根車軸,"Y"代表採用引燃管整流,"1"代表第一種型號。6Y1型機車設計為客、貨兩用幹線電力機車,採用低壓側調壓開關調壓,功率為3900千瓦,最大速度為100公里/小時。機車出廠後隨即赴北京,在新建的環形鐵道試驗基地進行試驗,但引燃管整流器不能正常工作返廠整修。
在1959年10月的國慶節期間,6Y1型"韶山號"電力機車與大連機車車輛工廠的巨龍型、戚墅堰機車車輛工廠的先行型、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的衛星型柴油機車一同前往北京展出,並於同年12月參加第二次全國工業交通展覽會。1959年11月12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親自題詩祝賀[2]。
視頻
韶山1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鐵路機車小科普:韶山1型電力機車 ,搜狐,2018-02-05
- ↑ 有了智能高鐵,我們也懷念它…… ,華商網,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