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雪風號驅逐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雪風號驅逐艦
圖片來自痞客邦

雪風(ja)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驅逐艦陽炎型8號艦。戰後被當作賠償艦交給中華民國海軍

概要

該艦是在眾多投入到太平洋戰爭的大日本帝國海軍(包括朝潮型驅逐艦[1] 、陽炎型驅逐艦及其改良型的夕雲型驅逐艦,以及島風共50艘新銳的艦隊型驅逐艦)之中,唯一1艘從戰前即已成軍並殘存至終戰的甲型驅逐艦(乙型驅逐艦則有響、潮2艘)。由於日本海軍的驅逐艦經常投入激戰區,損耗率極高,而「雪風」不但參與過16次以上的作戰並取得戰果,且近乎絲毫無損的狀態存留至戰爭結束,擁有著「不死鳥」「奇跡的驅逐艦」等美稱。

戰歷

「雪風」於和暦3月24日下水,並在和暦19401月20日於佐世保海軍工廠竣工。開戰前與「時津風」、「初風」及「天津風」組成第十六驅逐隊,「雪風」為驅逐隊司令艦。開戰時,驅逐艦長為飛田健二郎中佐。「雪風」所屬的第十六驅逐隊與第二十四驅逐隊共同組成第四急襲隊,並以輕巡洋艦「長良」為旗艦。

開戰

於1941年12月12日初次參戰,並在菲律賓黎牙實備進行登陸支援。其後於12月24日參與拉莫灣的登陸支援,但被P-40的機槍掃射而令油缸受損,並且有6名人員受輕傷。12月27日,於棉蘭老島達沃接受工作艦明石」的維修。工程進行期間,重巡洋艦妙高」因B-17轟炸機空襲而受損,而「雪風」在飛田艦長的指揮下成功躲避該次轟炸。1942年1月9日,下轄於高木武雄少將指揮的東方攻略部隊,並作為第二護衛隊(第二水雷戰隊)的一員從達沃灣出擊。1月11日參與萬鴉老攻略作戰,於基麻作為登陸作戰進行支援,24日於肯達里、31日於安汶、2月20日於帝汶島各地從事登陸作戰支援。2月27日在泗水參與爪哇海戰役,此次海戰亦為「雪風」初次參與的海戰,期間曾救助約40名盟軍士兵。3月3日,於泗水北方海域取得擊沉美軍潛艇「白樺」號的記錄。3月29日,參與新畿內亞西部方面攻略的掃蕩戰「N作戰」,4月23日於安汶出港,4月30日回到日本本土吳港。

於6月參與中途島海戰,當時為近藤信竹中將所指揮的第二艦隊攻略部隊的一員。原本作為輸送船團(運輸船隊)的護衛並預備從事防空戰,但由於南雲機動部隊在海戰中損失了全部4艘主力航空母艦(赤城加賀蒼龍飛龍)而被逼撤退。在返回後,艦長改為菅間良吉中佐。7月14日,「雪風」再次被編入大規模的艦隊中,並所屬於第十戰隊。在完成飛鷹型航空母艦飛鷹」訓練期間的伴隨任務後,與僚艦「時津風」共同為輸送船「南海丸」作護衛,並在7月26日進入拉包爾。輸送任務完成後航向特魯克島錨地,並參加因美軍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而爆發的第一次所羅門海戰。返回特魯克島後,從事重巡洋艦最上」(於中途島海戰嚴重受損)回航佐世保的護衛任務。9月4日,護衛由橫須賀出港的航空母艦雲鷹」前往特魯克島。10月26日,所屬於第三艦隊(南雲機動部隊)並參與南太平洋海戰,當初為旗艦航空母艦翔鶴」的直衛,在「翔鶴」中彈後改為航空母艦「瑞鶴」的護衛艦並與美軍軍機交戰。在海戰後,由於守衛「瑞鶴」在功而被山本五十六聯合艦隊長官授予感狀。

第三次所羅門海戰 11月,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局對日軍愈趨不利。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決定以兩艘金剛型戰艦比叡霧島)向瓜達爾卡納爾的亨德森飛行場進行砲擊。「雪風」被編入向飛行場進行砲擊挺身艦隊,並進入瓜達爾卡納爾島。美軍為迎擊日軍,兩軍因而爆發第三次所羅門海戰。11月12日深夜至11月13日黎明前發生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第一次夜戰,並為預計以外的夜間艦隊戰,過程相當混亂。根據齊藤通信士(艦橋勤務)所指出,激烈的攻擊在一瞬間已完結,連魚雷也沒有發射過。該戰鬥中,第十六驅逐隊令僚艦「天津風」嚴重受損。「雪風」也被友軍艦艇誤射而發生若干水浸。第一次夜戰完結後,「雪風」與驅逐艦「照月」、「白露」、「夕暮」共同護衛不能操舵的旗艦及戰艦「比叡」。早上,於「比叡」乘艦的第十一戰隊司令官阿部弘毅中將已移乘到「雪風」。這時,「比叡」桅桿上因仍懸掛著戰艦用且很大面的中將旗而成為敵機的目標,並被近彈擊中。而「雪風」因鍋爐發生龜裂而發揮不到極速﹐於11月14日沒有參與第二夜戰,並往特魯克島錨地撤退。尚且,有見解指出戰艦「比叡」是被「雪風」的魚雷作擊沉處分。在戦闘詳報中指出美軍戰鬥機曾作出機槍掃射及投棄數枚魚雷的記錄。

受損的「雪風」在特魯克島錨地接受工作艦明石」的修理後,於12月9日回到呉港。1943年1月19日﹐為航向南方的大和型戰艦武藏」及輕巡洋艦「大淀」進行護衛,並於1月23日到達目的地[。「雪風」與第十驅逐隊共同被編入南東方面部隊、後來被編入外洋部隊(第八艦隊),並前往拉包爾。

第十六驅逐隊

1943年2月1日期間參與達3次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退作戰,並取得大成功。第一次作戰中驅逐艦「巻雲」沉沒、「巻風」嚴重損毀。第二次作戰中驅逐艦「舞風」嚴重損毀、「江風」及「黒潮」亦有所損傷。第三次作戰中驅逐艦「磯風」嚴重損毀。在毎次的艱巨的任務中均有驅逐艦受到損傷,只有「雪風」仍然絲毫無損。其後從事對萊城輸送部隊護衛任務,3月3日發生俾斯麥海海戰,合共7隻的輸送船團在美軍及澳軍的反跳爆撃空襲下被全滅,並有3,000人戰死。包含「雪風」在進行護衛的8艘驅逐艦,有4艘(白雪、荒潮、朝潮、時津風)被擊沉。由開戰開始到第十六驅逐隊時期共同行動的僚艦及姊妹艦「時津風號驅逐艦」也在該戰鬥中被擊沉。其後,約2個月間從事所羅門海域的輸送任務。

1943年5月,美軍於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登陸令阿留申方面之戰漸轉不利,因此,「雪風」護衛航空母艦「瑞鶴」等的第一航空戰隊返回日本。5月7日到達東京灣,6月1日因需進行改裝而進入吳港。在吳增設了25毫米槍機,以及當時最新的兵器雷達

6月16日,「雪風」編入第二艦隊﹐並為第三艦隊(戰艦金剛榛名)、第七戰隊(重巡洋艦熊野鈴谷)作護衛航向特魯克島。在6月22日到達後,航向瑙魯島參與輸送作戰,亦為前往拉包爾的重巡洋艦鳥海」從事護衛任務。6月30日,「雪風」隸屬於外南洋部隊,並與「谷風」、「江風」、「涼風」、「濱風」前往拉包爾。其後,來往於布因島與拉包爾之間,7月6日至9日,在這3日內作為第八艦隊旗艦。以驅逐艦作為艦隊旗艦為極罕有的記錄。7月12日(伊藤俊二司令官)指揮第二水雷戰隊,並參加補給科隆班加拉島守備隊的物資輸送。7月12日夜間,美國艦隊因阻止日本艦隊而爆發科隆班加拉島海海戰。「雪風」的逆探在夜間戰鬥有效發揮效果。該戰鬥由旗艦「神通」嚴重受損(後沈沒)開始,其後「雪風」與「濱風」、「清波」、「夕暮」同共發射魚雷,令美軍聯合國方面有3艘輕巡嚴重損毀、1艘驅逐艦被擊沉、2艘嚴重損毀,而科隆班加拉島的登陸作戰亦獲得成功。有說法認為「雪風」擊沉了3艘巡洋艦。

7月20日,與重巡洋艦「鳥海」、「鈴谷」、「熊野」共同從事向科隆班加拉島的輸送作戰,在滿月的夜間受到美軍軍機的轟炸,驅逐艦「夕暮」、「清波」被擊沉,重巡洋艦「熊野」損毀嚴重。雪風乘組員內,有 流言認為「夕暮」成了「雪風」的替身。7月25日,「雪風」在拉包爾出發並於4日後到達特魯克島。8月28日﹐為上月20日夜間空襲期間受損的重巡洋艦熊野」作返回吳時的護衛,9月2日回到日本內地。在吳時增設25毫米機槍,10月6日為航空母艦「瑞鳳」作護衛,並在19日到達新加坡。11月15日至12月17日,為給糧艦「伊良湖」往來日本至特魯克島錨地期間的護衛。其間,第十六驅逐隊的僚艦「初風」在布干維爾島海海戰中與重巡洋艦妙高」相撞,並在其後沈沒。

歸回吳港後,艦長由菅間良吉少佐轉為寺內正道少佐。另外,第十六驅逐隊司令,也從島居大佐轉為吉川文二大佐,而驅逐隊司令艦亦改為「天津風」。在這期間,「雪風」第三度進行改裝。拆除2號主砲(艦尾部分)並改成2座3聯裝九六式二十五毫米高角機槍,亦像刺蝟般在艦上其他地方增設了九六式二十五毫米高角機槍(3聯裝、單裝)﹐以圖強化對空裝備。在電探(雷達)方面,在前桅桿裝備了對水面用的22號,而後桅桿則裝上對空用13號

1944年1月10日至11日,「雪風」與「天津風」護衛包含輕型航空母艦千歲」及4艘輸送船的七三一船團,由北九州門司出發航向新加坡。1月16日﹐「雪風」發現上浮的美軍潛艇,接著「天津風」對美軍潛竹艇進行攻擊,而「雪風」則返回作船團護衛。最後,「天津風」被美軍潛艇「紅鰭」號的魚雷擊中,包含艦橋的前部艦身被炸斷﹐殘骸飄流在海上,而吉川驅逐隊司令亦戰死。輸送船團雖然蒙受以上損失﹐但任務尚算成功,「雪風」在2月4日返回日本。之後,「雪風」護衛著航空母艦「千歲」、驅逐艦「初霜」及第一航空艦隊前往塞班(2月5日~3月20日橫須賀、3月29日~4月8日呉),之後亦與戰艦「大和」與重巡洋艦摩耶」同行前林加錨地,與第一機動部隊合流。

第十七驅逐隊

第十六驅逐隊在開戰時共有4艘驅逐艦,但在1944年2月時「時津風」與「初風」陸續沈沒,「天津風」亦因嚴重損毀而正在修理當中,因此在事實上只剩下「雪風」1艘。在同隊解隊後,於3月20日,「雪風」被編入第十戰隊(旗艦輕巡洋艦矢矧」)轄下的第十七驅逐隊,並作為5號艦。第十七戰隊中有「雪風」同為陽炎型驅逐艦的「浦風」、「磯風」、「濱風」、「谷風」所構成,而由珍珠港攻擊中途島海戰開始,為經常在最前線活動並經歷多次戰事的驅逐艦戰隊。在「谷風」乘組員之間開始流傳「雪風將十六驅的僚艦全部吃光」的流言﹐因此周遭的氣氛並不歡迎「雪風」的加入。

1944年5月,聯合艦隊主力進入塔威塔威錨地。第十七驅逐隊於同地開始進行對潛哨戒任務。5月14日,前年由寺內艦長擔任艦長職位的驅逐艦「」被美軍潛艇以魚雷擊中並下沈,雖然「雪風」前往作出救援,但這時「電」已經完全沈沒。5月18日,「雪風」因觸礁而令螺旋槳損毀。需要橫靠著戰艦「大和」,並由「大和」艦上的工作班之手進行應急修理。但因不能達到全速前進的狀態,在翌月的馬里亞納海戰中與驅逐艦「卯月」、「響」共同參加第二補給部隊並作為護衛。其後,美軍潛艇於塔威塔威錨地的行動中陸續將日本的驅逐艦擊沈,隸屬第十七驅逐隊的「谷風」就是被美軍潛艇「鯔魚」號(SS-257)的魚雷擊沈。亦為第四艘與「雪風」同隊後沈沒的艦隻。6月19至20日發生的馬里亞納海戰以日軍大敗告終,由「雪風」所護衛的補給船團亦受到空襲。「雪風」這時使用探照燈的強光照向美軍軍機機組人員,在使其目眩的奇招下擊落3架敵機,但仍不能完全擊退美軍軍機﹐6月20日,「雪風」將受到損傷的油槽船「玄洋丸」(與清洋丸)以魚雷作擊沈處分。6月26日,前往佩比達礁支援因座礁的驅逐艦「」,助其成功逃脫後,於7月3日,回到日本。

於7月在因島船塢更換螺旋槳及再之強化對空兵裝,新增了25毫米單裝機槍10挺及13毫米單裝機槍4挺。西村祥治少將轄下的第二戰隊(戰艦扶桑山城)被編入栗田健男中將的第二艦隊,由「雪風」「浦風」「磯風」「濱風」作護衛並於9月22至23日從日本出發,在10月4日到達林加錨地。。10月20日以後在雷伊泰灣海戰隸屬於第二艦隊第一遊擊部隊(通稱栗田艦隊)第2部隊﹐並參加對第三戰隊(戰艦金剛榛名)的直衛任務。但由於「雪風」的渦輪發電機內的齒輪出現損傷,所以使用出力較小的柴油發電機參加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 10月22日,栗田艦隊從汶萊出擊。在突入雷伊泰灣後,不但被美軍潛艇襲擊,更在美軍航空隊猛攻下,旗艦「愛宕」及戰艦「武藏」被擊沈而蒙受重大損失。姊妹艦「濱風」亦由中彈而速度下降,因而脫離為「武藏」作護衛的第十七驅逐隊。並且,「雪風」在7月時曾護衛過的戰艦「山城」及「扶桑」與以下的西村艦隊被全滅,而小澤機動部隊的航空母艦「瑞鶴」亦被撃沈。10月25日,上午7時45分,栗田艦隊與美軍護衛航空母艦部隊相遇。在這海戰中的栗田艦隊的全部將士,包括指揮官、參謀、軍官,更不用說「雪風」,所有人都將美軍的護衛航空母艦誤認為大型的正規航空母艦。在「大和」進行艦砲攻擊期間,包含了「雪風」的第十戰隊向10公里外的美軍艦隊發射了20枚以上(矢矧7枚、雪風與浦風4枚、野分不明、磯風等8枚)魚雷作遠距離攻擊,當中有1枚命中目標。可是,「雪風」卻報告「1艘美軍正規航空母艦被擊沈、1艘新型航空母艦發生大火、擊傷2艘驅逐艦、主砲發射了462枚砲彈(剩餘98枚)、機槍子彈1萬發、魚雷4枚(剩餘12枚)」。其後,「雪風」航向因美軍軍機攻擊而不能航行的重巡洋艦筑摩」作救援,但後來「大和」發出『雪風得復歸原隊,筑摩的救助由野分進行』的命令。姊妹艦「野分」在救助已沈沒的「筑摩」乘組員後作出退避行動,但被包括戰艦「新澤西」號的美軍艦隊捕捉而被擊沈。「野分」並沒有生還者,而「筑摩」的生還者為水上偵察機搭乘員與砲塔員各1名。另一方面,「雪風」前往因魚雷誘爆而不能航行的重巡洋艦鈴谷」作救援,但在救援開始前「鈴谷」發生大爆炸,而令「雪風」倖免逃於難。

雷伊泰灣海戰後,日本軍艦從東南亞向日本撤退。這時艦隊的編成有所變更,第十戰隊解散,第十七驅逐隊改為下轄於第二水雷戰隊。這時的十七驅逐隊司令驅逐艦,因須為空襲的戰死者舉行水葬而令出港時間有所延遲,所以司令艦改回「浦風」。11月16日,戰艦「大和」「長門」及「金剛」從文萊錨地出港並由「雪風」等艦隻作護衛。11月21日,「金剛」與「浦風」在台灣近海被美軍潛艇「海獅號潛艇 (SS-315)」號(USS Sealion,SS-315)攻擊而沈沒。於「浦風」的谷井保驅逐隊司令官及以下全員戰死。因此第十七驅逐隊變成3艘。11月24日返回吳,「雪風」其後為戰艦「長門」作護衛並航向橫須賀港,11月25日,進入橫須賀港口。但之後並沒有閒著,第十七驅逐隊立刻折返吳並為航空母艦「信濃」進行護衛任務。「信濃」本為大和型戰艦第3號艦,後來因更改設計成為航空母艦,並為達七萬噸級的大型航空母艦空母。

信濃號航空母艦 在橫須賀出港後,「信濃」立即被美軍「射水魚」號(USS Archerfish, SS-311)跟蹤。「雪風」開始搜索在「信濃」的雷達中發現的不明目標,並報告『沒有對友軍識別作回應,乾舷高,應該是漁船』作回覆。這漁船正是上浮後跟蹤「信濃」的「射水魚」號。11月29日,「信濃」在潮岬近海受到「射水魚」號的魚雷攻擊後沈沒。1945年1月,第十七驅逐隊協助訓練特攻兵器回天。於3月19日的吳軍港空襲期間,身經百戰的戰艦日向」與輕巡洋艦「大淀」等多數艦船開始受到損傷時,在繫留到川原石海岸附近浮標後以對空砲火還擊,有2架(或3架)美軍軍機被擊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