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邪靈龍屬
圖片來自pinterest

邪靈龍屬名:Daemonosaurus)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北美洲

邪靈龍的頭顱骨短,牙齒長、向前突出,這在早期獸腳類恐龍中是相當獨特的。邪靈龍是原始形態的二足獸腳亞目恐龍,是三疊紀恐龍和侏羅紀時期的進階型恐龍之間的過渡物種,有助於研究最早期恐龍之間的演化關係[1]

目錄

化石與命名

在1980年代,賓夕法尼亞州立博物館的挖掘團隊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幽靈牧場進行化石挖掘工作。在一個帶有腔骨龍化石的岩塊中,發現了邪靈龍的頭顱骨化石。正模標本(編號CM 76821)是目前的惟一化石,包含:一個遭到擠壓變形的頭顱骨與下頜、數節頸椎、數根肋骨。另一個正在處理、清除母岩的大型石塊,可能也包含邪靈的身體骨骼化石。幽靈牧場是個著名的化石挖掘地點,當地已發現許多腔骨龍的化石,近年更發現太陽神龍的化石。腔骨龍、太陽神龍是其他兩種早期的獸腳類恐龍。

幽靈牧場屬於欽爾組(Chinle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三疊紀末期的雷蒂亞階,約2億500萬年前。當時的獸腳亞目已開始分話成數個演化支,而更原始的邪靈龍則與其他新獸腳類恐龍共存於相同時期。

在2011年,古生物學家漢斯·戴爾特·蘇伊士(Hans-Dieter Sues)、斯特林·內斯比特(Sterling J. Nesbitt)等人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顯齒邪靈龍D. chauliodus)。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邪靈蜥蜴」,暗指化石發現地的幽靈牧場;而種名意為「有明顯的牙齒」,意指牠們的牙齒向前傾斜、突出。

體徵

研究人員參考類似獸腳類恐龍的身體比例,估計邪靈龍的身長約1.5公尺。邪靈龍的頭顱骨,與其他三疊紀獸腳類恐龍有明顯差異,口鼻部較短,前上頜骨、前段上頜骨具有大型牙齒,上頜、下頜的最前端牙齒向前傾斜、突出;而後段牙齒較小。

除此之外,邪靈龍的頭顱骨狹窄而高,眼眶相當大,眶後骨有個骨突延伸至眼眶內,淚骨的腹突延伸向顴骨的前後緣,顴骨的上下距離高,顴骨側邊有明顯稜脊,第三頸椎有卵形的深空腔。

參考文獻

  1. 2011年度十大新物種:會"笑"的蟬與膨脹鯊均上榜. 網易探索. 2011-12-11 [2011-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8) (Chines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