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泉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象泉河[1] 又稱朗欽藏布藏語寫為གླང་ཆེན་གཙང་པོ,漢語譯名「朗欽藏布」。是印度河主要支流之一,也是薩特萊傑河主幹流和河源。發源於西藏西北部,流出中國進入印度後稱為「薩特萊傑河」,河長309公里,流域面積22760平方公里。
地理文化
- 流域遍布札達縣,是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最為重要的古代文明發祥地,同時該河也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薩特累季河的上游,東方是獅泉河。
- 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歷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國("漢文史書"稱其為「羊同」、「女國」等)、古格王國都曾以這一流域為中心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由於這一流域與南亞、中亞緊相毗鄰,因此也成為中外文明交流的一個十字路口,歷來被國內外學術界高度重視。在富饒燦爛的藏族文化遺產中,由於古象雄文明產生的年代久遠,傳播地域廣闊,因此對藏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相對都有着極其深遠的重要影響。
水文概況
-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西段蘭塔附近的現代冰川,源頭海拔5300米。
- 從源頭西流至門士橫切阿伊拉日居,經札達、什普奇,穿越喜馬拉雅山後流入印度河。從源頭至曲松多為上游段,長74公里,落差1023米,平均坡降17%;
- 由曲松多至扎布讓為中游段,長130公里,落差1377米,平均坡降為5.5‰。其中,札達以上為峽谷,以下為寬谷,水流較緩,河道分叉,多江心洲,支流較多,階地發育;
- 扎布讓至什普奇為下游段,長105公里,平均坡降7.2‰,以峽谷為主,峽谷段河床寬僅20~50米,其餘則寬約100~200米。
民生經濟
象泉河流域主要為沙生針茅占優勢的亞高山荒漠草原,畜牧以放養藏綿羊、氂牛為主。農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種植青稞、豌豆、春小麥等。什普奇一帶作物是一年兩熟,可種植水稻,是阿里地區的主要農牧區。
風俗習慣
藏族人有許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都呈現在某種程度上仍沿襲着傳統習慣。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佛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六字真言:「嗡嘛呢唄咩吽」的石堆)、打卦、供奉曼達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在地佛教的習俗。
參考文獻
- ↑ 象泉河是札達最重要的一條母親河,是西藏重要的古代文明發祥地,每日頭條,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