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議事亭前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議事亭前地(葡萄牙語:Largo do Senado),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一個廣場,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歷史沿革

因位處明朝起中國官員以至葡萄牙人議事機構──澳門議事會(即今市政署大樓)前,故而得名[1]。議事亭前地為處澳門中心區域,歷來上任的澳門總督,必在此舉行儀式,檢閱駐澳門的海陸軍隊。1940年,曾豎立一個攻打前山炮台和殺害清朝將士之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銅像,文革期間被華人群眾拉倒,原地則被改建一噴水池至今,俗稱因此而成。

議事亭前地周圍一帶的建築物極富有歐洲特色,不少已被評為紀念物及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列入受文物保護之建築物,其門面都不許改動,只可以改動室內架構。九十年代初,澳葡政府更重金聘請葡萄牙的技師以黑白相間之葡國石鋪砌前地及相連街道地面,使之成為帶葡萄牙城市風格的行人專用區,現除了遊客必到之處外,議事亭前地仍是澳門社區活動的熱門地點。

前地中建築之演變

美士基打銅像

1940年前,因人與車輛十分稀疏前地十分空曠,只是近兩旁建築設置一處小花圃,放置數排木長椅供遊人歇息;1940年,在較近新馬路與市政廳大樓(市政署大樓舊稱)正中設立一梯形草地(窄邊向前地方向)上種植數棵大樹,中間樹立一混凝土圓石柱,其上豎立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穿着軍服拔劍)銅像,兩旁近郵電局與其對面設立十數個泊車位。銅像在1966年12月「一二·三事件」中被華人群眾拉倒。

牌樓

在50至70年代中旬,澳門的親北京團體在每年十月於議事亭前地(或附近一帶如星光書店舊址、郵電局旁)豎立由跨前地之木製紅色牌樓,與市政廳大樓相對,慶祝過後便拆卸,印證著澳門當時政治對立的局面。牌樓通常高三層,與附近建築物高度幾乎相同,仿照北京天安門樣式布置,上面有澳門同胞慶祝國慶字樣,落地注中有當時之政治標語,上有大型繪畫,每年主題不一,晚上亮燈或燃放鞭炮以示慶祝。雙十節時則有仿南京門的木製牌樓。

噴水池

美士基打銅像被拉倒後,原址被改作一相同形狀之水池,其上有一小級梯形突起,上鋪設圓形的噴水嘴,水下配十數盞不同顏色燈光,假日期間噴水池以中間水柱為主,周邊圓形小水注向中心間斷圍射,兩級彩色燈光相間閃耀,對於70年代生活樸素之澳門居民來說,閒時或節日一家大小在噴水池散步、小童玩擦地炮已成一種優閒之活動。80年代末在前地設立數個大型植物水泥躉,內種熱帶植物,四邊設有橫椅以分隔噴水池前後,因當時只有噴水池周邊小部分地區屬不准行車之地,從噴水池至郵電局門前仍需過馬路。至90年代之前,該處仍是人力三輪車的其中一個認可停泊處;在1993年年中起前地進行半年之重整,格局成現在的面貌。

天球儀

現時噴水池之位置跟過去與市政廳大樓的距離相距較遠,較接近仁慈堂大樓。圓形地凹陷處有數個同心圓石階,噴水池中央放置一個正立之天球儀葡萄牙國徽上也有天球儀,代表葡人航海遠征之象徵,有著作誤寫成地球儀),其上標有黃道赤道銅環,而秋分點正對着市政廳大樓。噴水池池底置有數十個白燈泡,晚上亮燈,以不同燈光向上噴水錶演。而且自整個前地由普通水泥地換成鋪設成波浪型葡國石後,除特別車輛(市政署工作車輛)外整個前地皆不准行車,而只在郵電局旁設立花槽與休憩台階供遊人乘涼與對面設立木椅;與此同時,因為一同鋪設葡國石,與板樟堂、賣草地連成一體[2]

視頻

議事亭前地 相關視頻

澳門議事亭前地(澳門四大廣場之一)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