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班牙油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班牙油條
圖片來自雪花新聞

西班牙油條 (吉拿棒)[1] [2] ,(西班牙語:Churros),中國譯為西班牙油條或吉事果,是一種源於西班牙的條狀麵食。

簡介

西班牙油條(吉拿棒),一般叫做吉拿果,吉拿棒,或拉丁果,除了西班牙之外,也在拉丁美洲法國葡萄牙美國加勒比海多個以拉美人為主的島嶼流行,是當地早餐/下午茶時經常會享用的甜品。

在西班牙,大街小巷的攤檔和咖啡館裏,西班牙油條無處不在,這些油條不僅是油炸的,而且也是早餐中的硬貨。但是,西班牙油條的和中國的油條貌似完全是兩回事兒,我們的油條是微鹹的主食,而西班牙油條卻是小甜點

傳統的西班牙油條製作並不複雜,比製作中國油條要簡單許多,配方只用小麥粉、水和調配而成的麪漿,直接用機器或裱花袋壓成條狀,在滾燙的橄欖油中油炸後,撒上糖粉既得。

由於不加酵母小蘇打,西班牙油條不如中式油條那麼蓬鬆,質感相對更緊實,尺寸也更小一些,適合作為小零嘴,用手拿著吃。

歷史起源

吉拿棒的起源尚不清楚。

  • 一種理論認為,這一概念是由葡萄牙人從中國帶到歐洲的。
    • 中國明朝的時候,葡萄牙船隊乘船前往東方,學習了油條的製作技術並傳至西班牙
    • 新的糕點很快被引入西班牙,並進行了改良,使麵團通過星形噴嘴擠出而不是拉出。
    • 後來,西、葡殖民者將這種吉拿棒的製作技術播到他們在拉美的殖民地
  • 另一個理論認為,吉拿棒是西班牙牧羊人為了代替新鮮的烘焙食品而製作的。
    • 西班牙的牧羊人由於需長期在野外放羊,沒有條件烘烤麵包,便發明了油炸麵糰的簡易做法。
    • 這種高熱量食物,更適合寒冷的野外生活。

此外,如果是從中式料理學回甜點技術,會配巧克力的最主要原因是這在當時是極為盛行的飲品——巧克力是在西班牙殖民南美洲時期帶回來的新興產物,當時西班牙人剛學會製作巧克力飲品,便將吉拿棒和巧克力搭配再一起,竟也碰撞出絕配火花,成為流傳百年的經典套餐。

製作方法

一般來說吉拿棒都是以麵粉製成的生麵團製作,但亦有用馬鈴薯粉

生麵團透過花邊擠筒擠出來,使吉拿棒帶有花紋,然後再放進油鍋裡炸。

炸好的吉拿棒會灑上糖或肉桂粉,就成為一種美味的點心。

食用方式

吉拿果不僅是早餐的主食,還是下午茶中百搭的甜食,以及晚上酒吧的解酒小點。傳統實心的Churros喫起來講究,喫前要先在肉桂糖粉裏轉一圈,然後再蘸上香濃的巧克力醬,撒上肉桂粉,再來杯滾燙的熱巧(吉拿果的金牌搭檔),堪稱完美。

通常吉拿棒都蘸上濃郁的熱朱古力(巧克力))或咖啡來吃。

而在古巴/哥倫比亞,吉拿棒撒白糖一起食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