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藍寶石號列車

藍寶石號

圖片來自TRAVELERLUXE


藍寶石號(德語:Saphir)是曾經運行於比利時港口奧斯滕德德國魯爾區工業城市多特蒙德間一班國際列車所使用的名稱,由德國聯邦鐵路在1954年至1987年間經營。其命名源自藍寶石的德文名稱,藉此凸顯比利時在寶石加工業的重要地位。列車自開行以來曾先後被納入長途列車全歐快車城際列車等類別,直至1987年被歐城列車梅姆林號取代而停運。在1993年至1995年期間,藍寶石號的名稱也曾被用於德國境內開行的城際快車班次。一年後,由於多特蒙德所在的魯爾區內已有巴黎-魯爾號帕西法爾號兩班全歐快車提供魯爾區經比利時南部至巴黎的服務,為了避免重複運營,藍寶石號在德國境內的始發及終到站遂由多特蒙德改至法蘭克福,同時列車在法蘭克福-科隆區間會與北行的萊茵-美因號連掛運行,而兩班列車在南行方向則各自運行。[1]


目錄

歷史沿革

長途列車

藍寶石號最初是在1954年作為二戰前運行於多特蒙德奧斯滕德普爾曼快車德語Pullman-Express的繼任者,由德國聯邦鐵路長途列車F)類別開行,並途經杜塞爾多夫科隆亞琛列日布魯塞爾等地運行。其時刻表設置可以與奧斯滕德-多佛爾火車渡輪及多佛爾-倫敦的列車服務實現中轉,從而在整體的運行圖中允許乘客在上午10點離開倫敦(維多利亞車站),但比原先提前三個小時抵達萊茵-魯爾城市群的目的地。

藍寶石號使用德國聯邦鐵路VT08.5型柴聯車德語DB-Baureihe VT 08擔當本務。在運營初期,藍寶石號在英文刊物中按英文使用習慣被稱為「Sapphire」,但到了1963年,在英文的《庫克歐陸時刻表》(Cook's Continental Timetable)中便開始使用以德文命名的「Saphir

全歐快車

1957年6月2日,藍寶石號成為首批被納入全歐快車TEE)類別的列車之一,。VT08.5型柴聯車隨即在同年7月15日被替換為專為全歐快車設計的VT11.5型柴聯車。同時,列車可在科隆火車總站與另一班全歐快車萊茵-美因號實現中轉,從而從而提供由布魯塞爾經萊茵河谷至法蘭克福的全歐快車接駁服務。

75次 停靠站 74次
里程 時刻 時刻 里程
0 08:15 多特蒙德 21:52 464
18 08:28 波鴻 21:37 446
34 08:43 埃森 21:24 430
54 08:59 杜伊斯堡 21:08 410
77 09:17 杜塞爾多夫 20:50 387
117 09:52 科隆 20:18 347
187 10:39 亞琛 19:31 277
203 赫爾斯塔爾 19:16 261
217 11:09 韋爾維耶 19:04 247
242 11:34 列日 18:43 222
342 12:38 布魯塞爾(北) 17:29 122
348 12:46 布魯塞爾(南) 17:22 116
401 13:18 根特 16:50 63
441 13:43 布魯日 16:26 23
464 13:59 奧斯滕德 16:10 0

隨着藍寶石號在1959年5月31日的運行圖調整中改為經由萊茵河右岸的線路運行,並在威斯巴登經停及換向,列車與萊茵-美因號的連掛運行被終止。1966年,由於藍寶石號在奧斯滕德-布魯塞爾區間的上座率不景氣,其比利時境內的始發及終到站又改至布魯塞爾,因此列車的線路亦變為布魯塞爾-法蘭克福間運行。1971年夏天,西歐各國對列車車次進行了統一全面調整,由布魯塞爾東行的列車使用奇數車次,由法蘭克福西行則使用偶數車次,因此藍寶石號獲得了編號為TEE21/20次的車次。 在1971年9月26日的運行圖調整中,德國聯邦鐵路開始構建由四條線路組成的城際列車IC)網絡,藍寶石號也被定位為該網絡的組成部分,與其它全歐快車及城際列車共同被納入發車間隔為每兩小時一班的運營線路。列車在此時將西行的始發站改至紐倫堡,並將編組更換為由機車牽引的客車車廂,使用由德國聯邦鐵路提供的TEE/IC型車廂德語TEE/IC-Wagen (DB)。而為了提高運營效率,其車廂會與運行於不同區間的德國國內列車班次輪番運用。

21次 停靠站 20次
里程 時刻 時刻 里程
0 18:07 布魯塞爾(南) 13:28 701
61 18:16 布魯塞爾(北) 13:20 640
106 19:19 列日 12:26 595
131 19:37 韋爾維耶 12:08 570
161 20:05 亞琛 11:46 540
231 20:55 科隆 10:53 470
264 21:22 波恩 10:32 437
324 21:58 科布倫茨 09:58 377
422 威斯巴登 09:00 279
425 22:49 美因茨 276
463 23:14 法蘭克福 08:22 238
維爾茨堡 07:04 102
紐倫堡 06:06 0

藍寶石在紐倫堡-科隆路段是作為城際列車2號線(慕尼黑-法蘭克福-科隆-漢諾威)的組成部分。然而,城際列車2號線原本在法蘭克福至科布倫茨區間是經由威斯巴登的萊茵河右岸運行,但藍寶石號則是一個例外,它在東行沿萊茵河左岸運行,並經停美因茨;西行才經停右岸的威斯巴登,並連續在法蘭克福火車總站威斯巴登火車總站進行換向。此外,東行的藍寶石號可在科隆火車總站與全歐快車萊茵-美因號(阿姆斯特丹波恩)、運行於城際列車1號線的貴族號(Patrizier漢堡 → 科隆)和運行於城際列車2號線的日耳曼尼亞號(Germania,漢諾威 → 科隆)實現中轉。西行的藍寶石號則可科隆火車總站與運行於城際列車1號線的施瓦本之箭號(Schwabenpfeil斯圖加特 → 漢堡)、運行於城際列車2號線的全歐快車鑽石號(布魯塞爾 → 漢諾威)實現中轉。

城際列車

自1978年5月28日起,德國聯邦鐵路開始在藍寶石號所行經的城際列車2號線區間中搭載二等車廂。其中法蘭克福至布魯塞爾路段的西行列車(TEE20次)仍享受全歐快車待遇,而紐倫堡至法蘭克福路段搭載二等車廂的編組則獲得相同的名稱、但使用IC20次的車次編號。

1979年5月27日,藍寶石號搭載二等車廂的運行區間被拓展至全路段,因已不再符合全歐快車的標準,它在德國境內被降級為城際列車類別。至1980年6月,列車在全路段都被定位為國際性質的城際列車類別,同時它在德國境內的始發/終到站回遷至西部,但設於科隆而非多特蒙德。1981年,列車的運行線路的西端重新由布魯塞爾延長至奧斯滕德始發及終到,提供由奧斯滕德-布魯塞爾-科隆的服務。自1984年6月3日起,比利時國家鐵路在相同的區間構建城際列車B線,藍寶石號在此被納入發車間隔為每兩小時1班的服務網絡。

後續運營

1987年5月31日,隨着歐城列車EC)類別的全新面世,藍寶石號被運行於相同區間的歐城列車梅姆林號取代而停運。

在1993年5月23日的運行圖調整中,梅姆林號的服務區間被延長至奧斯滕德-多特蒙德間運行。此時每天共有4班全歐快車服務運營於布魯塞爾-科隆間,梅姆林號便是其中之一。1997年12月14日,隨着連接巴黎經布魯塞爾至科隆之間的大力士高速列車開始投入運營,梅姆林號就此停運。

另一方面,藍寶石號的名稱在1993年至1995年間也被用於德國國內的城際快車ICE)服務中,但其運行區間與全歐快車時期的藍寶石號已不盡相同:

  • 1992年5月31日–1993年5月22日:斯圖加特-漢堡
  • 1993年5月23日–1995年5月27日:卡爾斯魯厄-漢堡

現況

自2002年以來,布魯塞爾-法蘭克福間開設有經由科隆-萊茵/美因高速鐵路運行的直通城際快車服務。在2010年夏季的運行圖中,每天共有3班城際快車往返於布魯塞爾南站至法蘭克福火車總站之間,其單程耗時約為3小時05分至3小時15分。同時每天也有6班大力士高速列車往返於巴黎-布魯塞爾-科隆之間,其發車間隔約為每一小時或兩小時1班。而由奧斯滕德始發前往德國,或由比利時始發前往魯爾區的列車服務則已不復存在。

使用車輛

柴聯車

在1954年的開行初期,藍寶石號使用VT08.5型柴聯車提供運營。在列車於1957年6月2日升級為全歐快車後,本應開始替換德國聯邦鐵路專為全歐快車設計的VT11.5型柴聯車(1969年後改稱為601型。但因車輛交付延期,這項替換直至同年7月15日才完成。VT11.5型柴聯車採取7節固定編組(頭尾2節動力車及中部5節載客拖車)組成,其中載客拖車包括3節一等座車、1節一等座車/酒吧車Voiture-bar合造車和1節餐車,每日在多特蒙德或法蘭克福-布魯塞爾或奧斯滕德間執行1個往返的任務。

客車車廂

1971年9月26日起,藍寶石號開始改用由機車牽引的「TEE/IC型車廂」。這是德國聯邦鐵路在1962年專為長途列車萊茵的黃金號所設計及稍作改進的型號,因此也被稱為「萊茵的黃金型車廂」(Rheingold-Wagen),它們均成為德國聯邦鐵路所擔當的全歐快車或城際列車的車廂規範<。

客車的標準編組由5節一等車廂構成,包括1節隔間座車、2節開放座車、1節隔間座車/酒吧車合造車和1節餐車。其編組與柴聯車時代的客車編組相同,但容量有所增加,這是因為單節客車車廂的長度大於VT11.5型柴聯車的單節拖車長度。這些客車車廂在當時會與其它全歐快車或城際列車班次執行一個複雜的套跑運用,例如在1971年的冬季運行圖中,它們會在下列班次間執行為期3天的套跑運用:

日數 列車 區間 線路
第1日 藍寶石號 紐倫堡 → 布魯塞爾
藍寶石號 布魯塞爾 → 法蘭克福
第2日 梅里安號 法蘭克福 → 巴塞爾 城際列車3號線
奧托·哈恩號 巴塞爾 → 漢堡 城際列車3號線
第3日 大多姆貝格號 漢堡 → 科隆 城際列車1號線
鷹號 科隆 → 紐倫堡 城際列車2號線

至1972年5月23日,隔間座車/酒吧車合造車已從編組中摘除,列車編組減為4節。此時它主要與另兩班全歐快車范·貝多芬號及倫勃朗號執行一個為期5天的套跑運用。1974年,列車編組中的餐車又被隔間座車/酒吧車合造車所取代。

自1978年起,德國聯邦鐵路開始在列車運行的紐倫堡-法蘭克福區間加載二等車廂,1979年後又將加載二等車廂的區間拓展至全路段。在1982年的冬季運行圖中,藍寶石號的標準編組由7節車廂構成,當中包括2節一等車廂、4節二等車廂及1節餐車。

1987年,在列車轉變為歐城列車類別並更名為梅姆林號後,開始使用由比利時國家鐵路提供的客車車廂。在1993年的運行圖中,梅姆林標準編組由7節車廂構成,當中包括2節一等車廂、4節二等車廂及1節二等車/自助餐車合造車號的。

牽引機車

自1971年以來,藍寶石號在原則上以科隆為界、分別由德國聯邦鐵路及比利時國家鐵路的電力機車擔當牽引任務。其中比利時國家鐵路最初使用15型電力機車SNCB Class 15、1973年後改用18型電力機車16型電力機車SNCB Class 16作為主要的牽引機車。他們均為可適應3000直流電(比利時)和15千伏16⅔赫茲交流電(德國)的雙電壓制式機車,可以直接通過兩國邊境的亞琛火車總站而無需換掛。然而列車有時也會在比利時境內的部分路段使用直流電專用的23型電力機車SNCB Class 23

列車在科隆以東的德國境內路段則主要使用103型電力機車擔當本務。

參考文獻

  1. 藍寶石號,隨意窩,201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