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葵興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葵興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圖片來自mapio

葵興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英語:Kwai Hing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香港新界葵青區葵興的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港鐵葵興站外,現時有5條巴士路線及1條專線小巴路線以此為總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上方為新葵興廣場葵興政府合署

目錄

總站路線資料(巴士)

九龍巴士37M線

葵興站 ↺ 葵盛(中) 於1980年5月1日投入服務,1982年5月16日縮短至葵興地鐵站,途經葵康苑、葵盛邨及高盛臺,為穿梭葵青區內的短途循環路線。

九龍巴士40A線

葵興站 ↔ 平田

九龍巴士44M線(特別班次)

長安 → 葵興站 此特別班次1993年12月6日投入服務,途經青荃橋、荃灣路及葵芳,只於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九龍巴士61M線(特別班次)

葵興站 → 友愛(南) 於2004年2月8日投入服務,途經大窩口站、荃灣、屯門公路、屯門公路轉車站、大欖涌、小欖、香港黃金海岸、咖啡灣、三聖邨、置樂花園、安定邨及友愛邨,此特別班次只於平日下午繁忙時間開出一班(1810)。

九龍巴士240X線

沙田(黃泥頭) ↔ 葵興站 於2014年12月15日投入服務,途經廣源邨、小瀝源(牛皮沙街)、沙田第一城、沙田圍、香港文化博物館、青沙公路(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碧海藍天、荔枝角站、美孚站、葵涌道及葵芳,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九龍巴士272P線

大埔(富亨) ↔ 葵興站 於1995年5月1日投入服務,2015年1月10日大幅修改路線,途經富善邨、大埔中心、大埔墟、新達廣場、廣福邨、白石角、香港科學園、大埔公路-沙田段、青沙公路(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碧海藍天、荔枝角站、美孚站、葵涌道及葵芳,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新界區專線小巴89A線

葵興站 ↔ 荃灣(河背街)

途經路線資料(巴士)

九龍巴士30線

荃威花園 ↔ 長沙灣 於1973年7月16日投入服務,途經美孚新邨、荔景、麗瑤邨、葵芳、葵興、大窩口站、荃灣市中心及荃景圍,只限往荃威花園方向途經此總站。

九龍巴士33A線

荃灣(如心廣場) ↔ 旺角(柏景灣) 於1982年5月16日投入服務,途經楊屋道、大窩口、葵涌邨、葵興、葵芳、美孚新邨、長沙灣及深水埗,只限往荃灣(如心廣場)方向途經此總站。

九龍巴士38線

葵盛(東) ↔ 平田 於1975年12月23日投入服務,途經葵興、青山公路-葵涌段、樂富、黃大仙、鑽石山、牛池灣、九龍灣、牛頭角、觀塘及藍田站,只限往平田方向途經此總站。

九龍巴士38P線

葵盛(中) ↔ 平田 於2018年3月5日投入服務,途經葵興、青山公路-葵涌段、黃大仙、九龍灣商貿區、觀塘及藍田站,只限往平田方向途經此總站。

九龍巴士40X線

烏溪沙站 ↔ 葵涌邨 於1993年12月26日投入服務,2005年5月1日延長至葵涌邨巴士總站,途經葵興、梨木樹邨、城門隧道、瀝源邨、沙田第一城、亞公角及馬鞍山,只限往烏溪沙站方向途經此總站。

九龍巴士43線

長康 ↔ 荃灣西站 於1977年9月1日投入服務,途經青康路、青衣南橋、葵芳、葵興、大窩口及沙咀道,只限往荃灣西站方向途經此總站。

九龍巴士43A線

長宏 ↔ 石籬(大隴街) 於1985年8月25日投入服務,途經長亨邨、青康路、青衣南橋、葵芳、葵興及石蔭邨,只限往石籬(大隴街)方向途經此總站。

九龍巴士44M線

長安 ↔ 葵涌邨 於1986年11月2日投入服務,途經青衣邨、翠怡花園、青衣南橋、葵芳及葵興,只限往葵涌邨方向途經此總站。

龍運巴士A32線

葵涌邨 ↔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於2016年12月3日投入服務,途經葵興、葵芳、青衣南橋、長青邨及長康邨,只限往葵涌邨方向途經此總站。

龍運巴士NA32線

葵涌邨 ↔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經機場客運大樓) 只限往葵涌邨方向途經此總站。

途經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新界區專線小巴89線

葵蓉苑 ↔ 荃灣(河背街)

新界區專線小巴89B線

荃灣(海貴路) ↺ 葵盛(葵孝街)

新界區專線小巴89P線

石頭街 ↺ 葵芳

新界區專線小巴89S線

葵芳站(興寧路) ↺ 葵盛(高盛臺)

新界區專線小巴94線

石圍角 ↔ 葵盛圍

新界區專線小巴94A線

梨木樹 ↔ 葵盛圍

新界區專線小巴406線

石籬 ↺ 葵盛

新界區專線小巴412線

葵涌邨 ↺ 石籬

過往路線

九龍巴士68A線

新界英語: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深圳市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九龍半島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7%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歷史

新界西貢區黃地峒曾發現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物,說明新界地區歷史悠久。

中石器時代的文物暫時未有發現,新石器時代中期( 距今約七千年前)的文物在一九九零年代興建赤鱲角機場時於大嶼山扒頭鼓出土. 新界的西貢,南丫島等地不時有新石器時代至近代的文物出土.

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後,今天的新界被納入爲秦境,屬番禺縣管轄。由東晉中期至明朝初期期間,今天的新界之地曾分別屬寶安縣東官縣東莞縣廣州府等行政區管轄。至明朝,寶安縣改名爲新安縣,竝屬之管轄。直至1898年6月9日,即英國在香港島建立殖民地的56年後,英國政府清政府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由九龍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為止。然而在1899年4月14日,英國在接管新界時,遭新界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4月19日才正式接管。自此,原屬新安縣(即寶安縣)之深圳河以南土地(包括新界、新九龍)才屬於英國管有。

英軍管有新界時,香港島已發展成一個現代化、商業化的對外開放城市,新界則仍然是一個相對落後和傳統的農業社會[1]。港督卜力基於駱克的報告及建議,決定對新界採用間接管治的方針,採用一套較近似於中國人的制度,即由鄉親父老來治理鄉村,並表明土地等私人財產可繼續由私人擁有,民間風俗、習俗也依舊不變[2]

由於新租借的土地並沒有統一名稱,所以英國人便把這塊土地稱為「New Territories」(即「新領土」),中文名稱「新界」,可指為「新的租界」之意。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讓地(九龍)的界限線後來發展為界限街。惟因城市發展,界限街以北至九龍群山以南之土地已歸入九龍一部分,稱為「新九龍」。但根據《香港法例》第1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5,新界的定義仍包括新九龍。

此外由於十八區區界變更,新界的範圍亦隨着改變。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按《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原先為香港新界範圍內的水域及濕地,根據《香港法例》第591章第5條,位於深圳的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被視為位於位於新界以內、新九龍以外,香港可以自2007年7月1日(口岸啟用日)以租借方式(原定租金為每年7百萬港元,2018年起改為每年1千元人民幣象徵式租金)在該處恢復治權。

陸地界線變化

在開埠初期,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於是以深圳河和沙頭角河作為中港界線,而該兩河的河源是相接的,儼如一狹小的海峽,因此中港之間當時是一水之隔,與中國大陸完全沒有相連。最少至1922年,中港邊界東面仍以沙頭角河為界;隨著沙頭角河舊河口的乾涸並形成了中英街後,香港與中國大陸才開始陸地相連。但後來中方把成為內流河的沙頭角河重新整治,把河口建於深圳一方的中方的沙頭角範圍內。現時,新界與深圳之間除了與沙頭角河以南的中英街社區陸地連接之外,其餘都是一水之隔。

另外,位於落馬洲和馬草壟之間的深圳河段經改道後,由於河道拉直,雙方交換了一些土地。其中最大幅是舊河道和新河道之間形成的落馬洲河套區,本為深圳管轄,現改為香港新界管轄。

參考文獻

  1. James Hayes. 《新界百年史》. 
  2. 香港故事 一場被抹去的香港新界戰事—新界六日戰. 香港01. 2017-08-23 [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