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菠蘿麵包
圖片來自熱血台中

菠蘿麵包[1] [2],亦稱波羅包酥皮麵包,是一種甜味麵包

菠蘿麵包沒有餡料,發源於香港,約於1960年代出現。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亦稱「鳳梨」)因而得名[3],所以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菠蘿的成分。

目錄

發源由來

菠蘿麵包的發源,其產生由來有兩種說法:

  • 其中一種說法,是因為早年香港人對原來的麵包不滿足,認為味道不足,因此在麵包上加上砂糖等甜味餡料而成。菠蘿包外層表面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雞蛋麵粉豬油烘製而成,為平凡的麵包加上了口感,以熱食為佳[4]
  • 另一說法,指菠蘿包發展自俄羅斯的圓形麵包,但香港人為這款麵包加上酥皮成為菠蘿包[5]。酥皮要做得香脆甜美,而包身則是軟身才好吃。

相似品

菠蘿麵包的外形與日本蜜瓜包(又稱甜瓜包),及香港本地的墨西哥包相似;蜜瓜包和菠蘿麵包經常被混淆,但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麵包。

製作方法

===材料=== (8份)

  • 基礎麵糰------------------ 500 克
  • 菠蘿皮--------------------- 約20 份
  • 無鹽奶油------------------ 100 克
  • 糖粉------------------------ 100 克
  • 全蛋------------------------ 1 個
  • 奶粉------------------------ 10 克
  • 高筋麵粉------------------ 約250 ∼ 300 克
  • (表面裝飾)全蛋液-------------- 適量

步驟

A. 製作菠蘿皮

  • 將奶油與糖粉攪拌均勻,至顏色變淡略微鬆發的狀態,分次(3 次)加入全蛋液充分攪拌,最後加入奶粉拌勻。再慢慢加入高筋麵粉拌至不沾手的狀態即可。
  • 將菠蘿皮麵糰搓揉成長條狀,分割成每個25 克的小麵糰備用。

TIPS菠蘿皮最佳的狀態是調整至如耳垂的軟硬度即可。

B. 基礎麵糰製作

  • 依P.22「3 大經典麵包配方& 做法大公開」,備好經典台式麵包基礎麵糰。

C. 中間發酵

  • 將完成基礎發酵後的麵糰分割成8 等份( 每個約60 克)。
  • 將分割好的麵糰滾圓。
  • 麵糰滾圓後蓋上塑膠袋,進行中間發酵( 約20分鐘)。

D. 整型

  • 工作檯面先撒上高筋麵粉,將鬆弛好的麵糰,整成圓球形。
  • 抓住收口處,準備沾黏菠蘿皮。
  • 麵糰的光滑面與菠蘿皮黏合。
  • 在掌心以旋轉方式,將菠蘿皮慢慢推薄。
  • 菠蘿皮包覆整個麵糰。旋轉過程中,可適量沾取高粉,避免菠蘿皮遇熱變得濕黏。

E. 最後發酵

  • 包滿菠蘿皮的麵糰利用模型壓出,或刮板、刀背切畫出花紋。
  • 將畫好花紋的菠蘿麵糰排列至烤盤, 放置於室溫(或約30 ∼ 35℃)的密閉環境進行最後發酵, 讓麵糰膨脹至兩倍大(至少40∼ 60 分鐘)。
  • 麵糰最後發酵完成。
  • 在表面刷上全蛋液。最後發酵建議在室溫下密閉的空間進行(但溫度也不能過高, 且要補充濕度),避免菠蘿皮的油脂融化,影響造型的美觀。同時也必須拉長後發的時間,直到充分發酵完成。製造適合的發酵環境,菠蘿麵包才會發得好。

G. 烘烤

  • 將烤箱預熱至指定溫度(上火210℃ / 下火170℃),將菠蘿麵糰放入烤箱,先烤10分鐘,再將烤盤轉向後,轉為上火150℃ / 下火150℃,再烤5 分鐘,出爐後重敲,置於涼架上放涼。

主要發展

香港

菠蘿麵包,香港人俗稱菠蘿包,即「有著菠蘿表皮的麵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麵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間香港的餅店都有售賣菠蘿包,不少茶餐廳冰室都有供應,一般作為早餐或下午茶的點心。

菠蘿麵包的售價一般會比其他有餡料的麵包便宜,但味道又較沒有餡料的餐包豐富,所以深受香港人歡迎。除了香港外,在華南地區亦甚為普遍[4]

在香港,有一種亞種菠蘿麵包,它裏面含有蜜汁叉燒,被稱為菠蘿蜜汁叉燒/叉燒包

由於菠蘿麵包的脆皮使用砂糖和豬油製成,所以熱量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因此不宜經常享用[6]

台灣

台灣販賣的菠蘿麵包種類繁多,有香港菠蘿包和日本蜜瓜包的變種、香港菠蘿包、日本蜜瓜包。雖然在外型上和港式菠蘿包相似,味道並不完全一樣。外層脆皮主要由類似餅乾的麵糰製作而成,這點與蜜瓜包相似。

2011年2月,台北市糕餅公會號召全台糕餅業者投票,結果出爐,菠蘿麵包、蔥花麵包紅豆麵包、奶酥麵包拿下「四大天王」,堪稱最台麵包,其中菠蘿麵包以壓倒性的票數拿下冠軍。

所謂的傳統台式麵包,其實源自早期華洋集處的香港,後再傳入台灣,在台灣廣受歡迎。

菠蘿油

菠蘿油是從菠蘿包發展而來的食品,橫向切開夾著一塊厚切的牛油片[7]

將剛出爐的帶熱菠蘿包夾上冰涼的牛油片,當牛油片被菠蘿包的熱力溶於麵包內,麵包夾層會被溶化的牛油染成黃色。 食用時,菠蘿油與菠蘿包不同之處是能夠吃出厚重牛油味。

由於除了菠蘿麵包本身大量的糖與豬油外,更加上了大量牛油,所以菠蘿油比菠蘿包的脂肪膽固醇高上許多,屬於熱量高但營養價值偏低之食物。

香港很多茶餐廳都會供應菠蘿油,搭配奶茶作為下午茶餐或早餐

一些茶餐廳會將牛油連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送上餐桌,讓客人將牛油夾至菠蘿包時,仍保持在冰凍狀態,以加強口感的對比。

不少香港電影電視劇中也有菠蘿包及菠蘿油的出現,例子有動畫《麥兜菠蘿油王子》,以「菠蘿油王子」作為麥兜父親麥炳的綽號。

其他變化

個別餅店或茶餐廳在菠蘿包上加上變化,創新、特色的口味層出不窮,如:

亦有加入水果味道的:

軼聞

2005年,菠蘿包曾被提名為颱風名字,但落選。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作為評審之一說:「若說『某某國家正被菠蘿包襲擊』,說出來太搞笑了。」[8][9]

參見

視頻

港式 菠蘿包 菠蘿皮做法 水合法 不添加臭粉 豬油❤️❤️❤️ KitchenAid 🌸第二集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最懷念最甜蜜的古早味記憶「菠蘿麵包」_《經典不敗台式麵包》,blogspot,2017-06-02
  2. 菠蘿麵包,愛料理
  3.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2006年12月27日
  4. 4.0 4.1 菠蘿包詳細介紹:歷史 - 新界特產 - 特色谷. m.tesegu.com. [2019-09-16]. 
  5. 奶茶菠蘿油叉燒意 解構茶記美食香港文化密碼. 香港01. 2019-03-28 [2019-07-02]. 
  6. 各類麪包、配料及塗醬所含脂肪、鹽、糖及熱量比較. 香港衛生署. 2013-12-31. 
  7. 鎮店包王 豬油上位,蘋果日報,27-6-2008。
  8. 明報》,2005年05月24日
  9. 香港天文台. 颱風菠蘿包. YouTube. 2017-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