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茜草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茜草藤

茜草藤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地上部分。茜草,別名蒨草、血見愁、地蘇木、活血丹、土丹參、紅內消等。夏、秋季採集,切段,鮮用或曬乾。

中文學名 茜草藤 龍膽目
植物界 茜草科
被子植物門 亞科 茜草亞科
雙子葉植物綱 茜草屬
禾本目 茜草
亞綱 菊亞綱 分布區域 四川、江蘇、上海、浙江

藥用價值

  1. 茜草治療婦女經水不通:茜草一兩.黃酒煎 空心服。(《經驗廣集》)[1]
  2. 茜草治吐血燥渴:用茜根、雄黑豆祛皮,炙甘草等份,研末,井水糊丸如彈子大,每次溫水化服一丸。《聖濟總錄[2]
  3. 茜草治療吐血不定:茜草一兩.生搗羅為散.每服二錢 水一中盞 煎至七分 放冷 食後服之。(《簡要濟眾方》)[3]
  4. 茜草治鼻血不止:茜根、艾葉各一兩,烏梅肉兩錢半,研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烏梅湯送服五十丸。《本事方
  5. 茜草治療吐血後虛熱燥渴及解毒:茜草(銼)、黑豆(去皮)、甘草(炙 銼)各等分。上三味搗羅為細末 井華水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溫熱水化下, 不拘時服。(《聖濟總錄》茜草丸)
  6. 黑髭烏髮 茜草一斤,生地黃三斤取汁, 用水五大碗,煎茜草絞汁,將渣再煎三次,用汁同地黃汁微火煎成膏瓶裝;每日空腹溫酒服半匙,一月髭發如黑漆,忌蘿蔔,五辛。
  7. 五十歲行經 :婦人五十後,經水不止,作敗血論。用茜根,又名過山姜一兩,阿膠側柏葉炙黃芩各五錢,生地黃一兩,小兒胎髮一團燒灰,分作六劑,每劑用水一盞半,煎七分,入發灰服。《唐藥經驗方
  8. 茜草用於瘀血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跌打損傷腫痛,兼熱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涼血。治瘀血經閉,可單用,或配丹參赤芍當歸等藥同用,則可增強活血通經作用;若為血枯兼瘀之經閉,又當配製首烏、熟地黃川芎等,以養血活血通經。
  9. 茜草用於血熱妄行之多種出血證。茜草性寒入血分,能涼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均可選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證,輕者單用,重者可配小薊、白茅根、山梔子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藥神書》十灰散。治大腸蘊熱之腸風便血,常配黃芩地榆槐角等藥,以清腸涼血止血。治血熱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黃、側柏葉等藥,以涼血止崩;若氣虛不攝,沖任虛損,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黃芪、山萸肉、烏賊骨等藥,以補氣攝血,收澀固脫。
  10. 茜草用於風濕痹痛。茜草活血通經,故亦治風濕痹痛,若屬熱痹者,常配忍冬藤絡石藤秦艾等藥,以清熱通絡止痛;屬風寒濕痹者,又當與川烏獨活海風藤等同用,以祛風除濕、散寒通痹。
  11. 茜草治產後瘀阻腹痛,屬熱者,常配敗醬草、紅藤、赤芍等藥,以清熱化瘀止痛;屬寒滯者,常配當歸、川芎、炮姜等藥,以散寒暖宮、化瘀止痛;兼氣虛血虧者,常配炙黃蔑人參、當歸等藥,以補虛化瘀。治跌打損傷瘀腫,常配紅花川斷、骨碎補等藥,以活血消腫療傷。
  12. 茜草用於瘡癰,痔腫。茜草能涼血化瘀以消散瘡癰,治熱毒瘡瘍或乳癰,常配蒲公英銀花地丁等藥;治痔瘡腫痛,常配大黃虎杖地榆等藥。
  13. 茜草用於黃疸。茜草涼血清瘀熱而退黃,用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山梔大黃等藥,以清熱涼血,利濕退黃。

形態特徵

茜草,草質攀援藤木,長通常1.5-3.5米;根狀莖和其節上的鬚根均紅色;莖數至多條,從根狀莖的節上發出,細長,方柱形,有4棱,棱上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葉通常4片輪生,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0.7-3.5厘米,頂端漸尖,有時鈍尖,基部心形,邊緣有齒狀皮刺,兩面粗糙,脈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脈3條,極少外側有1對很小的基出脈。葉柄長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多回分枝,有花10餘朵至數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細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黃色,干時淡褐色,盛開時花冠檐部直徑約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長約1.5毫米,外面無毛。果球形,直徑通常4-5毫米,成熟時橘黃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性狀鑑別

乾燥莖下端粗約3-4mm,呈圓形,外表面淡紫紅色或棕紅色;上端莖呈四方形,枯綠色,莖的棱上有粗糙細毛刺。體輕,質脆,易斷,斷面平整,內心色白而松。莖節上輪生葉片,葉柄及葉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葉多脫落。氣微,味微苦。 以條均勻,外皮紅紫,內心黃紅者為佳。

栽培技術

生長習性

茜草喜涼爽而濕潤的環境。耐寒,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栽培為好。

整地與施肥

選地勢高,排水好的田塊,深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3000公斤,尿素[註 1]20公斤,磷鉀肥50公斤,然後作畦,等待播種。

播種

茜草用種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種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後,秋播在封凍之前。

  • 種子繁殖: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成淺溝,再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澆水,保墒,以利出苗。行距為30厘米。每畝播種量3公斤。茜草出苗後,應加強田間管理,生長一年後即可移栽。移栽時,將茜草苗按行株距50×3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澆水保墒,以利成活。
  • 扦插繁殖:選生長健壯,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的莖蔓,每2—3節剪成插條。按行株距10×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上露1節。澆水、保墒、遮蔭,以利成活。培育1年即可移栽。

田間管理

茜草齊苗後,注意中耕除草。乾旱天氣及時澆水,陰雨天氣注意排水。苗高30厘米時,於株旁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現後,除留種株植外應摘除花蕾,以減少養分消耗。

病蟲害防治

茜草根腐病可於發病初期用1:1:120波爾多液防治,或用多菌靈防治。白粉病用粉銹寧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可用蚜蟎淨防治。

收穫與加工

茜草一般於移栽後2—3年的秋季,地上莖葉枯萎後採挖。先將地上莖藤割去,再刨出地下根,去淨泥土,曬乾即可入要出售。畝產量150公斤。

注釋

  1. 「尿素」:尿素,又稱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白色晶體。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作為一種中性肥料,尿素適用於各種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化學氮肥。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