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茜草科是雙子葉植物綱,龍膽目的一個科。多為木本,少數為草本。葉對生,很少3枚輪生,通常全緣,具托葉。本科的共同解剖構造有:氣孔常分布於葉片的下面,為2至多個輔助細胞所伴隨,這些細胞平均列於孔口的邊旁;葉片無腺毛;莖的維管束為單一併生型。早期的分類系統(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茜草科分類在茜草目內,瀕危種。
本科約有500屬 6 000餘種,廣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草本延伸至寒帶。中國約有70屬近600種。主要產於東南部和西南部。
形態特徵
喬木、灌木或草本,有時為藤本,少數為具肥大塊莖的適蟻植物;植物體中常累積鋁;含多種生物鹼,以吲哚類生物鹼最常見;草酸鈣結晶存在於葉表皮細胞和薄壁組織中,類型多樣,以針晶為多;莖有時有不規則次生生長,但無內生韌皮部,節為單葉隙,較少為3葉隙。葉對生或有時輪生,有時具不等葉性,通常全緣,極少有齒缺;托葉通常生葉柄間,較少生葉柄內,分離或程度不等地合生,宿存或脫落,極少退化至僅存一條聯接對生葉葉柄間的橫線紋,裡面常有粘液毛 (colleter)。[1]
花序各式,均由聚傘花序複合而成,很少單花或少花的聚傘花序;花兩性、單性或雜性,通常花柱異長,動物(主要是昆蟲)傳粉;萼通常4-5裂,很少更多裂,極少2裂,裂片通常小或幾乎消失,有時其中1或幾個裂片明顯增大成葉狀,其色白或艷麗;花冠合瓣,管狀、漏斗狀、高腳碟狀或輻狀,通常4-5裂,很少3裂或8-10裂,裂片鑷合狀、覆瓦狀或旋轉狀排列,整齊,很少不整齊,偶有二唇形;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而互生,偶有2枚,着生在花冠管的內壁上,花葯2室,縱裂或少有頂孔開裂;雌蕊通常由2心皮、極少3或更多個心皮組成,合生,子房下位,極罕上位或半下位,子房室數與心皮數相同,有時隔膜消失而為1室,或由於假隔膜的形成而為多室,通常為中軸胎座或有時為側膜胎座,花柱頂生,具頭狀或分裂的柱頭,很少花柱分離 (Galium等);胚珠每子房室1至多數,倒生、橫生或曲生。
漿果、蒴果或核果,或乾燥而不開裂,或為分果,有時為雙果爿(Galium);種子裸露或嵌於果肉或肉質胎座中,種皮膜質或革質,較少脆殼質,極少骨質,表面平滑、蜂巢狀或有小瘤狀凸起,有時有翅或有附屬物,胚乳核型,肉質或角質,有時退化為一薄層或無胚乳(Guettarda等),堅實或嚼爛狀;胚直或彎,軸位於背面或頂部,有時棒狀而內彎,子葉扁平或半柱狀,靠近種臍或遠離,位於上方或下方。X = 6-17,通常11,次為9和12。
地理分布
本科屬、種數無準確記載,Airy-Shaw 的統計為500屬6000種;而 E. Robbrecht** 的統計為637屬10700種。廣布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少數分布至北溫帶。我國有18族、98屬、約676種,其中有5屬是自國外引種的經濟植物或觀賞植物。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少數分布西北部和東北部。
化學成分
許多植物含有多種有經濟價值的生物鹼和黃酮類,如奎寧(quinine)、辛可寧(cinchonine)、辛可尼丁(cinchoniodine)、奎尼丁(quinidine)、鈎藤鹼(rhyncho-phylline)、異鈞藤鹼、柯諾辛因鹼(corynoxeine)、異柯諾因鹼、柯楠因鹼(corynantheine)、二氫柯楠因鹼(hirsuti-ne)、硬毛帽木因鹼(hirsuteine)、梔子素(gardenin)、梔子苷(gardenoside)、去羥梔子苷(geniposide)、山梔子苷(shanzhiside)、紫茜素(purpurin)、茜素(alizarin)、偽紫茜素(pseudo-purpurin)、茜草色素(munjistin)等主要化學成分。
主要價值
本科植物的經濟用途是多方面的,如飲料 coffee (Coffea屬) ;藥用 qunine (Cinchona屬)、ipecacuanha (Cephaelis ipecacuanha) 、rhyncophylline (Uncaria 屬多種) 、black gambir (Uncaria gambir) ;材用有團花 Neolamarckia cadanba 等; 染料有茜草屬Rubia 的某些種。此外還有許多觀賞植物。
茜草科有不少經濟植物,飲料用的如咖啡,觀賞用的如六月雪、梔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