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臺金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金公司
圖片來自levitevillage

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是一家曾經存在的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以煉製及其加工產品聞名,經營金瓜石礦山前後約40年。

簡介

金瓜石的採礦設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破壞。戰後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在國民政府的整頓之下,金瓜石礦區的營運逐漸穩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其在臺灣之公私產業皆由國民政府接收。為辦理各項接收工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合組臺灣省接收委員會,於1945年11月開始運作,主要負責接收日本在臺灣之產業[1]

由於金瓜石礦區在日本時代後期全由日本資本臺灣礦業株式會社)所有,國民政府(經濟部)因而接收了該礦區的所有權,並在1946年移交資源委員會接辦,成立「臺灣金銅鑛籌備處」,擬定修復、恢復運作等工作。

首先恢復開採金礦及採收沉澱銅,除陸續修復重要坑道選礦場外,並新建金銀沉澱物及沉澱銅泥冶煉設備。1948年,臺灣金銅礦籌備處改為「臺灣金銅鑛務局」。由於金瓜石礦區隸屬於臺灣金銅鑛物局,因而所出產的金礦在經過煉製之後,即由臺灣銀行官定價格全數收購;雖然此作法使國內黃金價格平穩,但也埋下了日後礦區停產的伏筆。隨著國共內戰爆發、生產黃金成本過高的情況之下,金瓜石礦區重啟銅礦的生產作業,並培育出「以銅養金」的經營模式,並在1951年開始恢復銅礦之開採。

1955年,臺灣金銅鑛物局改組為「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並引進國外技術及設備,在銅礦生產逐年增加的情況下,金瓜石礦區曾維持不錯的營運業績。不過,1973年之後,金瓜石礦區的金銅產量漸趨枯竭,為了提昇產量,臺金公司從1978年開始嘗試大規模露天開採的方式,並將營運重心轉至以礦物冶煉、加工為主;臺金公司為了提升礦產加工能力,於1981年向銀行貸款,在水湳洞附近興建禮樂煉銅廠。

但由於國際銅價不斷下跌,臺金公司於1985年進行部門縮編,並將禮樂煉銅廠移交台灣電力公司接管。在無力償還銀行貸款的情況下,臺金公司終於在1987年宣告歇業,而金瓜石礦區的土地則由台灣糖業公司接收,結束了金瓜石的產金歲月。

業務發展

不同於瑞芳礦山的情況,金瓜石礦區是基隆三大礦區中條件相對最佳的,又在1950年代出現奇特的「以銅養金」現象。於是利用西元1950年6月韓戰爆發引起銅價上揚的機會,大量開採銅礦以彌補金產的虧損,渡過黃金價格低迷的難關。此外,金瓜石礦區在煉製設備改進、探礦的工作上持續進行,加上1955年改制經營後積極擴大生產設備,種種因素使得臺金公司不管在金、銀、銅的產量方面,都有相當的突破。1963-73年間,金瓜石礦區透過國內外科學團體的協助,努力探勘新礦,甚至還在濂洞灣海底進行金屬礦的探勘,但收穫不大。

1979年,國際之間的黃金價格突然急速漲升[2],臺灣又興起一股採金熱,金瓜石礦區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曾經以機器設備在本山露頭部分及樹梅坪一帶,進行露天開採,同時「禮樂煉銅廠」(屬於臺金公司)也開始運作,利用金瓜石礦區礦產煉銅,並於該年煉出金17067臺兩、銀34900臺兩等金銀副產品

而1979年開始的「採金熱」斷斷續續維持到1988年金價的下跌而冷卻。隨後,1990年6月, 禮樂煉銅廠關閉,正式代表基隆河流域及整個臺灣採礦產業的結束。[3]

參考文獻

  1. *竇薇薇. 臺灣日產的接收. 檔案樂活情報=Archive Lohas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15-05-18, (No.95) [2016-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7) (中文). 
  2. 黃金再貨幣化 - MBA智庫百科
  3. 金之史-光復 - 什麼狀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