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穿越萬里茶路

穿越萬里茶路

中文名:穿越萬里茶路

裝幀;平裝

定價;18.00

作者;劉曉航編著,張福臣編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307148796

《穿越萬里茶路》劉曉航編著、張福臣編,並由武漢大學出版社於2015年1月出版。該書主要以茶路為軸心展開了對茶文化、茶路歷史以及其對文化文明影響力的研究

目錄

序言介紹

《穿越萬里茶路》以茶路為軸心展開了對茶文化、茶路歷史以及其對文化文明影響力的研究。中俄萬里茶路創造了亞歐大陸近代經濟貿易的輝煌,在兩個多世紀裡,在經濟全球化的初瀾中,中國商人、英國商人、俄國商人等,圍繞茶葉貿易展開激烈的商戰,隨着茶葉貿易的展開,在這條穿越亞歐大陸的萬里茶路沿線,形成一座座城鎮,促進了中國江南文明與中原文明、北方草原文明,與俄國西伯利亞文明、遠東文明、歐洲文明的碰撞與融合。

名人推薦

這套書里的每本書都像一席美食每一菜,每一飯,每一勺羹,每一段親情,每一種滋味,都包含着一段歷史,一個故事,甚至一段悲歡離合的往事。這樣,一日三餐地匯總起來,一年,一百年,一千年,便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歷史。

——阿成

生活氣息,現代筆觸,藝術視野,文化情懷。走進六書坊,走進一片新天地

——肖復興

六書坊以其選題獨特、內容豐盈、文字雅致的風格,漸漸為讀書界所熟悉,受到讀者的歡迎

——徐魯

六書坊是你親密的夥伴,六書坊會陪伴你度過許多幸福的時光,六書坊讓你的閒靜生活充滿色彩

——葉辛

目錄

一、自唐宋開始的茶葉貿易

二、明末清初。中國茶葉征服了全世界

三、中俄茶葉之路的源頭——福建武夷山

四、黑茶之鄉——湖南安化

五、天下茶商雲集湖北羊樓洞

六、咸寧柏墩「生牲川」獨領青磚風騷四百年

七、張之洞經略湖北茶政

八、漢口——東方茶葉港

九、漢口的中國茶商及其組織

十、俄國皇太子尼古拉二世訪問漢口

十一、茶船逆漢水北上

十二、河南賒店——萬里茶路水陸轉運中心

十三、運茶商隊過黃河,穿越太行山

十四、晉商大本營——祁縣、太谷、榆次

十五、北出雁門關,萬里茶路分東、西路

十六、茶路穿越蒙古高原

十七、中俄茶葉貿易的交易點——恰克圖

十八、《中俄陸路通商章程》的簽訂與俄商運茶新路線

十九、幾位顯赫的俄國大茶商

二十、萬里茶路的衰落及其原因

二十一、復興萬里茶路的現實意義

二十二、重走萬里茶路的一路光影

參考書目

序言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只知道自漢代至元末。在中國的西部有一條絲綢之路,曾經是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這條通道在元末被大漠風沙湮沒。但是,從清代中葉開始一直到20世紀初,從中國的江南產茶區有一條穿過整個中原腹地和北方草原、蒙古高原,縱深進入西伯利亞,延伸到莫斯科、彼得堡直至歐洲的重要國際商道,一直到20世紀初才淡出歷史舞台,這就是曾經繁盛了260多年的中俄萬里茶路,俄國人至今仍然稱它為「偉大的茶葉之路」。中俄萬里茶路創造了亞歐大陸近代經濟貿易的輝煌,在兩個多世紀裡,在經濟全球化的初瀾中,中國商人、英國商人、俄國商人等,圍繞茶葉貿易展開激烈的商戰,隨着茶葉貿易的展開,在這條穿越亞歐大陸的萬里茶路沿線,形成一座座城鎮,促進了中國江南文明與中原文明、北方草原文明,與俄國西伯利亞文明、遠東文明、歐洲文明的碰撞與融合。萬里茶路上活躍的經濟貿易活動,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鏈:茶葉的種植、加工製作、長途水陸運輸、市場交易而形成龐大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力資源流,促進了沿途不同地區近代工業化的進程,成為近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範例。

殊不知,這條曾經創造了偉大的商業輝煌、融合不同地區文明的茶葉之路的源頭之一就在湖北南部的羊樓洞古鎮,萬里茶路最大的集散地就是被譽為東方茶葉港的漢口,以晉商為主體的運茶船隊,從漢口啟程逆漢水北上,行程700多公里,到河南的賒店,水運結束,用騾馬馱運繼續北上,渡黃河,翻越太行山羊腸小道,進入晉商故里的晉中,過雁門關,分成東路經張家口沿張庫大道到庫倫(今蒙古國的烏蘭巴托)直至恰克圖:西路從殺虎口到西北重鎮歸化(今呼和浩特)到庫倫直至恰克圖。由於中俄邊界茶葉貿易,中俄邊境的小城恰克圖成為一個經濟文化重鎮,甚至引起正在倫敦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的關注,他撰寫了題為《俄國的對華貿易》的評論文章,刊登在1857年4月7日的《紐約每日論壇報》上,分析俄國獨享了在中俄邊境貿易的優越地位及深遠影響

到了20世紀初,由於國際政治風雲變化,中國與俄國發生的國內革命與社會變遷,以及世界茶葉市場新格局的出現,再加上交通線路的巨大變遷,曾經繁盛了260年的萬里茶路終於淡出歷史舞台,被人們淡忘,成為20世紀最大的歷史遺忘。但是,萬里茶路沿途至今保存着許多彌足珍貴的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復興萬里茶路,再現萬里茶路的輝煌,重新評價它的價值,以此來推動三國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已經成為中俄蒙三國政府和民間的共識。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指出,17世紀開始到20世紀初的萬里茶路和今天石油天然氣管道是中俄兩國的「世紀大動脈」。

近十年來,中俄蒙的學者和企業家們呼籲萬里茶路復興的呼聲越來越高,啟動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從2012年開始,國家文物局也啟動了「中俄萬里茶路文化線」的申遺,先後召開茶路遺產保護的研討會。通過了「赤壁宣言」和「賒店共識」。繼2014年世界遺產保護大會通過將絲綢之路和大運河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提議後,中俄萬里茶路的沿線城市如武漢、二連浩特、武夷山等地為提議將中俄萬里茶路申遺,相繼開展「重走中俄萬里茶路」等各種形式的尋訪茶路遺址、遺蹟和理論研討活動,以推動中蒙俄三國聯合申遺的進程。[1]

本書以清代中葉中俄萬里茶路的興起到20世紀初的衰退為時間主線,以萬里茶路的源頭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湖北羊樓洞到東方茶葉港漢口、漢江上的古老城鎮天門岳口、襄陽、老河口、水陸轉運中心河南南陽的賒店、洛陽的孟津渡口、太行山的晉城、晉商大本營晉中的祁縣、榆次、張家口、呼和浩特、二連浩特到蒙古國的庫倫、中俄邊境的恰克圖及俄羅斯境內萬里茶路幾個主要的接點城市為敘述的空間,以茶路形成的歷史事實和與茶路相關的歷史人物與重大事件(包括以晉商為主體的華商、英商、俄商、官府與民間茶商),來介紹萬里茶路的輝煌歷史與在時代的急風暴雨中它必然湮沒的悲哀,以及在當代經濟全球化中復興萬里茶路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

文摘

裝載茶葉的船因茶包的體積大,在信江上行駛的茶船船身比較大,長達12~15米,寬達2.5米,吃水0.8米,因船身像烏鴉尾巴,當地人稱為「鴨稍子」。船從河口出發,可以直行長江,不需換舟。茶船從河口鎮進入常年通航的信江,順流出黃沙港,西經弋陽、貴溪往西行,過黃金埠,從餘干縣的瑞洪鎮駛入鄱陽湖。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流域面積達16萬平方公里,其周邊港汊密布,水深而波緩,數十噸的茶船暢通無阻,船北行120公里,出湖口,進入長江。從河口鎮至湖口縣,順流路程為300公里,行程為5天。

鄱陽湖水進入長江的出口,其東為湖口縣,其西是長江重要的港埠九江。由九江出口的茶葉,主要是紅茶、綠茶、茶末。紅茶和綠茶從九江轉運到上海,加工包裝後運銷歐美,茶末轉運漢口,再運銷往俄國和歐洲各國。茶船自九江西行逆水而上,不論春夏秋冬,江上的茶船都要依靠縴夫們佝僂着腰身往上游背纖。從九江經武穴,過陡峭的西塞山,過黃石、鄂州,到黃岡,西行華容,終於看到大漢口碼頭。逆水上行共計180公里,行程為6~8天。從武夷山的下梅村、赤石啟程,崇安陸路到江西河口,再經信江、鄱陽湖,出九江到漢口,水陸兼程,總行程快的要一個月,慢則要40天,這主要看水路上是否一帆風順了。

相關視頻

茶頻道《遇見茶》葉澤欽:一個人的萬里茶路

參考資料

  1. 穿越萬里茶路 , 文軒網 201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