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秭歸長江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秭歸長江大橋,原名「香溪長江大橋」,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是國務院《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和《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也是擬建的湖北省骨架公路網中第6縱的第2條支線跨越長江的節點工程。大橋起於秭歸縣郭家壩鎮東側,接 Shoudou 334(China).svg 334省道,於兵書寶劍峽跨越長江,橋長883.2米。為原「香溪長江公路大橋工程」的主體部分,於2015年8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工期4年,於2019年9月27日全面建成通車[1],是宜昌市境內的第7座長江大橋。

香溪長江公路大橋

「香溪長江公路大橋工程」是由多座特大型橋樑、隧道及大型滑坡處置組成的項目群,工程包括「五橋一隧」: 香溪長江大橋、香溪河大橋、靈觀台大橋、AK0+180大橋、三岔溝大橋、吳家溝隧道。工程起點在秭歸縣郭家壩鎮米倉口隧道出口約290米處,接 Shoudou 334(China).svg 334省道,於兵書寶劍峽跨越長江,再於劉家壩跨越香溪河,終點位於香溪河西岸的歸州鎮向家店,復接 Shoudou 225(China).svg 225省道,全長5.419公里。由武漢市政建設集團作為牽頭方與中鐵大橋局七公司、武漢市市政路橋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投資建設,是湖北省公路領域首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概算總投資約21億元人民幣,批覆建設工期48個月。其中,「香溪長江大橋」於2019年2月更名為「秭歸長江大橋」[2]

香溪長江公路大橋是完善湖北省「六縱五橫一環」骨架公路網的重要接線工程,是帶動「一江兩山」旅遊開發項目的重要控制性和基礎性工程之一,也是宜昌特大城市「三環」線的節點工程。該工程建成後,徹底打破了秭歸縣長江兩岸交通一直以來依靠汽車輪渡的現狀,使國家高速公路滬蓉線和滬渝線相互連通,把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等黃金旅遊區以最便捷的路線連為一體,加速推進大三峽旅遊開發、農業發展,對改善三峽庫區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和移民安穩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設計

秭歸長江大橋採用橋型為主跨531.5米的中承式鋼箱桁架拱橋,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鋼箱桁架推力拱橋。橋面寬32.3米,橋身由23節巨型鋼桁片組成,每個鋼桁片最重達263公噸,最輕的亦有33.4公噸。全線採用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為公路-Ⅰ級。設計單位為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在長江水位最高175米時,大橋樑面距離水面為118米,拱頂最高點離水面高達176米。

大橋的橋身顏色最初設計為白色,因秭歸縣是「臍橙之鄉」而改為採用橙色,與臍橙顏色相一致。秭歸長江大橋最初設計寬度是23米,施工設計時決定採納當地民眾建議,在車道兩側增加人行道及觀光通道。秭歸縣是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王昭君屈原的故鄉,大橋的設計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及歷史元素:秭歸長江大橋設計為拱橋,形如彩虹,象徵屈原精神。

視頻

秭歸長江大橋 相關視頻

世界最大的推力拱橋,秭歸長江大橋,很宏偉吧
秭歸長江大橋今天通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