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煤炭森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煤炭森林(英文:Coal forests)為石炭紀晚期(賓夕法尼亞世)至二疊紀廣泛分布於地球大部分熱帶地區的大片森林及樹沼,其中大量的植物的死亡外後,被埋在地底形成了泥炭,最後轉化為煤。

煤炭森林泥炭層中的碳元素多半由植物行光合作用分離二氧化碳而來,而氧氣則是放回大氣之中,也因此讓大氣的氧濃度大幅增加,可能高達 35%。這讓呼吸系統效率較差的動物仍然能夠輕易地攝取到氧氣,進而促使節肢動物的巨大化,例如體型如的巨脈蜻蜓[1]

煤炭森林覆蓋了熱帶歐美大陸(歐洲北美洲東部、非洲西北角)與熱帶華夏古陸(主要為中國)。石炭紀末晚期時的氣候變遷造就了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較寒冷乾燥的氣候使得森林變為破碎的棲地,最後使得整個雨林生態系崩毀。在這之後,遺留的煤炭森林只能在北美洲少部分地區(例如阿巴拉契亞與伊利諾伊州)與歐洲中部發現。

在石炭紀末期時,煤炭森林又開始繁盛了起來,主要位於亞洲東部(中國),而歐美大陸上的煤炭森林則永遠無法回到以前的規模。這些位於中國的煤炭森林甚至直到二疊紀時期仍然存在。石炭紀末期時進入了冰河時期,全球溫度下降與南岡瓦那大陸出現大面積的冰帽,肇因於大量植物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減緩了溫室效應;溫度的下降可能因此促使煤炭森林重新開始興盛。

環境生態

煤炭森林包含了較低洼的沼澤地帶與有河流流經的陸地。當河川泛濫時,沖刷開的淤泥最終會形成天然的堤,並在河流較和緩的地區形成湖沼,堤外的泥土則會變得乾燥。當一個林地地區變得足夠乾燥時,就有機會因為打雷引發森林大火,形成木炭,最後成為絲煤。

植物

煤炭森林中植物的種類與數量均十分豐富,而且不同種類的植物偏好不同的生活環境。蘆木屬多半叢生於湖沼或河的岸邊,石松綱中副似石松屬(Paralycopodites)為先驅植物,生長於接近乾涸的淺湖淤泥之中、奇木屬(Diaphorodendron)則偏好在泥炭開始累積後的環境。其他種類則喜歡生長於被洪水沖毀後的森林裸露地表,雜木屬(Synchysidendron)與鱗木屬(Lepidodendron)偏好礦物質豐富的土壤,而鱗皮木屬(Lepidophloios)則偏好泥炭土。科達樹偏好沼澤中土壤較乾燥的地區。封印木屬偏好河堤與沼澤之間的棲息地。在石炭紀末期至二疊紀時期時,樹形蕨逐漸取代了石松綱成為主要的植被分布[2]

視頻

煤炭森林 相關視頻

曾經繁茂的森林,因為地質變動,變成了豐富的煤炭資源!
2016河北公考真題,類比推理,水、森林和煤炭之間什麼關係?請看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