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池上斷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池上斷層。原圖鏈接

池上斷層(英語:Chihshang Fault),臺灣東部花蓮縣台東縣地震斷層。它位於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之間的主要活動碰撞帶內,具左移性質之逆移斷層,縱長約65公里,由花蓮瑞穗東南方一帶向南南西延伸至池上東南方錦園南方萬安附近,是一個活躍的逆斷層系統,不斷產生裂縫和斷裂,滑移速率遠比美國聖安德列斯大斷層快。

概述

池上斷層極版塊碰撞區簡介--
池上斷層歸為第一類活動斷層,是一個活躍的逆斷層系統。人們一直認為它是蠕動的。斷層面則呈現上陡下緩的向東傾斜曲面,接近地表傾斜約60度,至深度約25-30公里處則轉為接近水平。赤山斷裂位於東北山脈與西南西南之間,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池上斷層從北部的榆裡延伸到南部的關山,全長約35公里。

特性

迅速滑動

池上斷層具有迅速的表面滑動,其滑動速度約為2-3厘米/年,在滑動滑動方向上的蠕變速率約為4厘米/年,池上逆斷層的特性打破一般認為平移斷層才會有斷層潛移的觀念。台灣東海岸的海岸山脈的池上斷層,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土地上可以觀察到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菲律賓板塊以8.2厘米/年的速度向西北移動。在不斷增大的力作用下,岩石在斷層結構中破裂並移位。

形成斷層的主因

池上活動斷層是縱谷大斷層的一部分,縱谷大斷層是由於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對歐亞大陸板塊前緣的碰撞而產生,花東縱谷正是菲律賓海板塊向亞洲大陸前緣碰撞、聚合的縫合帶。

地質學

海岸山脈的形成不是在台灣,而是在呂宋島北部。它主要由鈣鹼性火山岩組成。在中新世晚期,海平面高,沉積了像粉狀的Plio-第四紀沉積物,形成了分層的沉積岩。由於板塊運動產生的壓縮力,海岸山脈的岩石層經歷了折疊,衝斷和隆升。池上斷層極版塊碰撞區簡介-花東縱谷南段卑南大溪東側緊靠海岸山脈關山鎮電光村之梯田。池上斷層出露於梯田西緣,由於池上斷層持續潛移活動,梯田圳溝溝壁受到逆衝斷層壓縮性應力作用,呈現剪切破裂及褶曲。近年來每年水平位移量達到2公分。

根據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余水倍博士等人1999及2001所發表的研究,目前菲律賓海板塊每年仍以8.2公分的速率向西北碰撞、聚合,不僅花東縱谷是地殼的大斷裂帶,從1999年9月21日的集集大地震以後的研究,中央山脈西部山麓的新城斷層、車籠埔斷層觸口斷層馬尼拉海溝沿線,也是地殼大斷裂帶。[1]

學術研究

池上斷層,為逆移兼具左移分量之斷層。1951 年臺東地震與 2003年成功地震皆造成池上斷層沿線部分地區地表破裂現象,與斷層的活動有關,且由近二十年來的研究指出,本斷層具有持續的潛移作用現象。

由池上斷層的古地震研究結果顯示,過去 800 年以來至少有 5次地震事件造成沉積層錯移,每次事件造成沉積層垂直位移數十公分,最大位移量約 60 公分,推估斷層的活動周期約 50-120 年。依目前的調查資料而顯示,大多數的地表破裂都沿者同一位置或相近位置的既有斷層面再度活動,除了斷層位置位於秀姑巒溪或卑南大溪的溪床上外,池上斷層沿線因在多次重複的斷層作用下,形成有極明顯的地形特徵。

池上斷層的變形帶隨不同地區寬窄不定、從數十公尺到數百公尺。例如春日鍋蓋樑、東竹連續小丘、瑞源二層坪,這些大小不一的構造小丘,皆為受池上斷層活動而上盤隆起的變形帶。[2]

觀光價值

花東縱谷景點

池上斷層長150公里,是台灣國家風景名勝區之一,有山脈森林濕地,步道,河流,農田牧場等。同時也是台灣重要的農業生產區之一。具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價值。自然景觀非常有利於農業。一個凹陷的低谷裂谷,除了兩個高山山脈外,還允許沉積物和養分與雨水溪流一起流入。從而產生了厚厚的沖積土壤,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池上米就是從這樣的地理環境中產出。

影片

地質課的最佳戶外教室~池上斷層
地質之旅-池上斷層教育園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