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樑上棟

圖片來自監察院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887年 大清山西崞縣
逝世 1957年7月12日 中華民國臺北
國籍 中華民國
別名 梁次楣、獨臂將軍
教育程度 山西大學堂 伯明罕大學工科
職業 軍人
政黨 中國國民黨

經 歷

  • 中國同盟會
  • 交通部參事
  • 山西省議會議員、國民黨山西支部理事
  • 中國國貨銀行董事長
  • 陸軍部外交事務處處長
  • 國際聯盟軍事顧問會中國常務代表
  • 接收青島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膠澳保安處處長
  • 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膠東軍事外交特派員
  • 北平特別市社會局局長、參事、代市長
  • 商務司司長、包頭市政籌備處長
  • 財政部財政整理委員會委員
  • 國民大會代表、第1-4屆國民參政會員
  • 國防最高委員會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
  • 華北軍事慰勞團副團長、監察委員
  • 經濟資源農村水利委員、監察院副院長

代表作

樑上棟(生1887年-1957年7月12日歿)字次楣,山西崞縣(今定襄縣)北社村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目錄

生平

早期

光緒三十二年,於山西西學專齋第三期畢業,取列中等,准作舉人。後考取了公費赴英國留學,入伯明罕大學工科。在英國留學期間,他於1910年在倫敦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1912年,樑上棟歸國,當時正逢南北議和,山西都督閻錫山袁世凱派陸軍第三鎮盧永祥部驅逐至綏遠袁世凱認為山西都督已離開山西,山西民軍已失敗,遂命令談判代表提出拒絕承認山西乃起義省份之一。樑上棟南桂馨等人同南方革命黨代表在上海進行聯絡,堅持山西應屬起義省份。後來孫中山回國後,通過孫中山袁世凱的交涉,山西為起義省份的地位獲得袁世凱承認,陸軍第三鎮盧永祥部撤離山西省,山西都督閻錫山遂返回山西

南京臨時政府各部以「次長取實」,當時于右任為交通部次長,遂聘樑上棟為交通部參事。後樑上棟當選山西省議會議員,返回山西。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等黨派合併改組為國民黨,樑上棟出任國民黨山西支部理事。當時孫中山應邀到北京會晤袁世凱,後來受到山西各界及閻錫山敦請,遂來山西訪問,樑上棟和穀思慎閻錫山、國民黨山西支部、山西國民公會等方面的委託,到北京迎接孫中山。同年9月17日,孫中山啟程赴山西樑上棟一路陪同,隨行者還有主持國民黨華北黨務的張繼孫中山秘書吳鐵城、教育部次長景耀月(山西人)、澳大利亞端納、交通部派出的照料人員葉恭綽等人。9月21日孫中山啟程離開山西,樑上棟將其送至石家莊

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

後來,樑上棟未繼續學業(一說曾就讀於陸軍大學),歷任中國國貨銀行董事長、陸軍部外交事務處處長。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他負責處理交戰國在中國的事宜,例如日本德國宣戰後,德國奧匈帝國俘虜的收容事宜,接收天津漢口租界的事宜等。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作為顧維鈞的隨從武官參加了中國代表團,赴巴黎和會。後來,他任國際聯盟軍事顧問會中國常務代表,還曾經被推舉為第六屆大會主席。1922年,他奉令歸國,任接收青島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膠澳保安處處長。

北伐之後,他出任國民革命軍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膠東軍事外交特派員。閻錫山統治北平天津時期,他任北平特別市社會局局長、參事、代市長等職。1930年,他任國民政府實業部商務司司長。1932年,他應傅作義的邀請,出任包頭市政籌備處處長。1933年,他任國民政府財政部財政整理委員會委員。1937年,他被山西省商會推舉為國民大會代表。

抗日戰爭中

抗日戰爭爆發後,樑上棟國民政府遷至武漢,後當選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並連任第二、三、四屆。在國共摩擦中,他曾和鄧穎超許德珩陶行知莫德惠陳嘉庚仇鼇張一麐劉王立明晏陽初諸位代表發表了「加強團結、停止摩擦」的談話。樑上棟的談話發表在1940年4月8日的《新華日報》上,其中他說, <style data-mw-deduplicate="TemplateStyles:r61209892">.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style>

我們有抗戰到底的決心、決勝的信念。團結,這是與抗戰、勝利不可分的東西,全國人民都是在抗戰建國的旗幟下團結起來的,在艱苦的抗戰工作中團結起來的,如今抗戰的路途只走了一半,建國的大業還未完成,若分離,必然同歸於盡,要共存只有堅持團結。

1937年10月,樑上棟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風紀第一巡察團委員,在江西南昌抗日前線召集軍事將領會議,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受傷,其右臂被割去。後來他繼續到浙江、江西前線巡察,獲授陸軍上將軍銜,人稱「獨臂將軍」,回到重慶時受到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設宴招待。1941年,他兼任國防最高委員會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他和中統方面不和,曾斥責姚大海等人迫害周北峰等人。

抗日戰爭後

抗日戰爭勝利後,樑上棟出任華北軍事慰勞團副團長,後來他擔任監察院監察委員、經濟資源農村水利委員等職務。

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準備同中國共產黨進行談判。樑上棟為此曾經夜訪李宗仁,稱閻錫山對中共認識最深,鑒於太原戰役中太原即將失陷,遂勸李宗仁電召閻錫山到南京開會。李宗仁聽從了樑上棟的勸告,將閻錫山召到南京。後來閻錫山於同年6月組成了所謂的「戰鬥內閣」 。

之後,樑上棟臺灣。1954年,監察院副院長劉哲病逝,樑上棟接任。

1957年7月12日,樑上棟病逝。其副院長職務由同為山西人的李嗣璁接任。

家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