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雀衛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雀衛星(Suzaku),原名Astro-E2,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聯合日本多所大學,以及美國宇航局共同研製的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是日本發射的第5顆X射線天文衛星,主要目的在於研究宇宙中發出X射線輻射的等離子體的性質、星系團的演化,以及活動星系核周圍的物理過程等等。該衛星於2005年7月10日在鹿兒島航天中心用M5火箭發射升空,用於替代2000年2月發射失敗墜入太平洋的Astro-E衛星。

2005年8月8日,衛星上的X射線微熱量觀測儀發生故障[1]冷凍機內的液氦完全汽化,導致儀器無法冷卻到預定的溫度而喪失了工作能力,而其他設備則運轉正常。

衛星簡介

該衛星於2005年7月10日在鹿兒島航天中心用M5火箭發射升空,用於替代2000年2月發射失敗墜入太平洋的Astro-E衛星。

具體結構

朱雀衛星重1680公斤,運行在高度約570公里的近圓形軌道。主要儀器為:

  • 軟X射線望遠鏡(XRT),由5台掠射式望遠鏡和5台終端設備組成,掠射式望遠鏡口徑40厘米,由170層套筒組成。5台終端設備包括:
    • 1台X射線微熱量觀測儀(XRS),朱雀衛星上的主要設備,分辨率約12eV,設計工作溫度為0.06K,用液氦和固體氖製冷,設計壽命為2年。
  • 硬X射線探測器(XRD),工作在10-700keV的硬X射線波段,總接收面積約350平方厘米。

發現黑洞

2005年7 月 10 日在鹿兒島縣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用 M5 運載火箭發射的「朱雀」號 X 射線天文衛星「ASTRO-EⅡ」繼搭載的「X 射線 CCD 照相機」開始工作之後,「硬 X 射線觀測儀」(HardX-rayDetector)於 8 月 19 日成功觀測到距地球 1500 億光年的橢圓形銀河「人馬座 A」發出的信號,證明「硬 X 射線觀測儀」達到了設計能力。

科學家認為,在「人馬座 A」的中心部位,隱藏着高出太陽數千萬倍質量的巨大黑洞[2],周圍氣體被吸引入黑洞時,會釋放出光、X 射線、伽馬射線等強烈射線。「硬 X 射線觀測儀」觀測到了氣體被吸進黑洞時發出的硬 X 射線和伽馬射線光譜。高能放射產生於黑洞附近,「硬 X 射線觀測儀」通過廣泛觀測高能數據,能夠用目前為止最高的精度觀測黑洞吸入氣體時的情景。

「硬 X 射線觀測儀」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以及東京大學等眾多大學合作,花費15 年時間研製的日本獨創的 X 射線觀測儀器。「朱雀」號搭載的觀測低能域射線的「X 射線 CCD照相機」和觀測高能域的「硬 X 射線觀測儀」兩組觀測裝置,今後將繼續對黑洞物質流入、超新星爆發引起的元素合成,以及宇宙線的起源等眾多謎團進行深入觀察。

最新成果

伽瑪射線暴,簡稱伽瑪暴(GRBs),是宇宙中一種極其強烈的恆星級的爆發現象,由美國的Vela軍事衛星在1967年首次探測到。持續時間的分布是對伽瑪暴進行分類的依據之一,利用高斯混合模型以及最大期望算法,分析朱雀衛星伽瑪暴持續時間的分布。分析結果顯示,朱雀衛星伽瑪暴的持續時間仍然服從雙峰分布,雙高斯成分模型能夠更好的描述該分布,這一結論支持已經被廣泛接受的長短暴分類方法,同時與其他衛星數據的分析結果一致。

視頻

藍箭朱雀一號火箭發射正常 三級火箭飛行姿態異常致衛星未能入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