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刺鐵絲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刺鐵絲網(barbed wire),是一種防禦型的金屬絲,身上布滿尖銳的刃口,刃與刃之間亦有相同的距離。這類絲網價格低廉,用來保護牆內的財產,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里塹壕戰的重要防守設備。

若一個人或一隻動物經過有刺鐵絲網時,便會遭受到皮膚上的痛楚,嚴重者更會受傷。有刺鐵絲網的製造十分簡單,只需要幾條固定鐵絲網的柵柱,然後再利用例如訂書機的工具,即可完成構造。就算一個不熟練的製造者,也能夠很快完成構造。

在1865年,Louis Jannin發明了有刺鐵絲網。1874年,伊利諾伊州迪卡爾布的Joseph F. Glidden等人改良為更成功的鐵絲網。在最早時期使用鐵絲網的目標,是想限制牛和其他牲畜的活動範圍。由於鐵絲網較其他類型的柵欄更容易建造。因此它在19世紀初被美國通行,平民百姓更能大規劃地利用鐵絲網來限制畜牧。

歷史

有一名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州DeKalb城Waterrman村的農民,名叫亨利露絲。他發明了一樣利用木塊組成的絲網刃,目的為了防範外來闖入的生畜[1]。他於1873年某一次將自己的發明公開給城裡的縣集市,因此就有幾名市民(Isaac Ellwood, Joseph Glidden and Jacob Haish)將此發明加以改良,於1874年2月份公諸於世。

防人柵欄

有刺鐵絲網大都能夠有效地防止生畜逃跑,但對人類來說,只要在攀爬時巧妙地避開鐵刺,越過常規有刺鐵絲網並非難事。為了防範人類的前進,一些高度設防的地方例如監獄,就會使用一種特製的鐵絲網——刀片刺網(razor wire)。這種鐵絲網身上每隔數寸就附有尖銳的金屬刺條,在未受保護的情況下足以令一個人受傷。所以,刀片刺網比起其他普通的有刺鐵絲網更難攀越。有時刀片刺網上的刺條更連接電路,攀爬者接觸到刺條便會遭到電擊,常見於監獄、戰俘營、古拉格等收容設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類有刺鐵絲網被用來阻擋敵兵前進,另外更使用它來防範戰俘逃亡。在某些學校的圍牆上也有鐵絲網的設置,除了防盜外還能具體遏止學生逃學。部分的國界上也有鐵絲網的身影,如美墨邊界、柏林牆、三十八度線、巴勒斯坦猶太人屯墾區、馬其諾防線[2]、南北塞浦路斯邊界、南北蘇丹邊界等等。

鐵絲網除了軍事和收容用途外,也用在一些國家的大使館和領事館中防止外來的敵意人士擅闖進入,尤其在兩國外交處於險惡的地區,如美國和以色列的使領館為防恐怖份子和暴民攻擊而在圍牆頂端加裝了鐵絲網。

現今,於世界各地的群體事件、示威、抗議活動中,維持秩序的鎮暴警察會使用一種稱為「蛇籠」的彈簧狀鐵絲網,可從一輛專門的運輸拖車上將蛇籠拉出來以阻絕抗議隊伍的前進。

視頻

有刺鐵絲網 相關視頻

丘頂上有刺鐵絲網和地雷區,工兵清除完畢,部隊順利通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