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暗棕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暗棕鵟

中文學名:暗棕鵟
學名:Buteo rufofuscus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Aves
目:鷹形目( Accipitriformes )
科:鷹科( Accipitridae )
屬:鵟屬( Buteo )
種:暗棕鵟
命名者及年代Forster, JR, 1798
瀕危物種保護級別:二級保護物種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紅色名錄保護級別:無危物種

暗棕鵟

虹膜: 深紅棕色,蠟膜:黃色 ;腿: 黃色。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 [1]

形態特徵

體長55厘米,是一種帶黑色和紅色羽毛的大型蹲式鵟類。背部和頭部是黑色, 喙:黃色, 乳房和尾巴是橙褐色,胸部白色被一道寬紅帶穿過。腹部黑色,有白色條紋;頂面有一個相似的, 但灰色帶。下體部分,有棕色、黑色和白色混合。肛門區域偏紅。[2]

生態習性

空中猛禽,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面對危機重重的草原,暗棕鵟有一雙鋒利的鷹爪,能輕易插進獵物的身體內,非常強勁有力! 翅膀可以伸展到兩米至三米之間,一副大鵬展翅的兇猛飛撲樣子,是陸地上動物的剋星,很少猛獸能阻擋飛撲而下的暗棕鵟! 在高山草甸上捕獵,但也在納米比亞沿岸的沙漠灌木叢中捕食。 ifuun> 暗棕鵟的生態習性</ref>

棲息環境

具有遷徙行為。有些會離開自己的巢穴300多公里。 棲息環境多樣,包括乾旱地區和降雨量較高的地區,經常活動于山區、山地和崎嶇地形的坡谷。 喜歡追趕受傷的獵物。肉食性,以獵捕哺乳動物,特別是齧齒動物為食,也吃爬行動物,如蜥蜴。偶爾也吃鳥類昆蟲

生長繁殖

築巢季節7-12月,通常在8-9月開始,放置在懸崖邊緣,少見於小樹或灌木叢的底部。 巢: 結構較簡單,連續使用多年,主要由枯樹枝堆集而成,內墊有松針及細枝條和枯葉,有時也墊有羽毛和獸毛。 卵: 每窩2-3枚, 孵化期: 40天。雙親輪流孵化,但雌鳥擔任主要孵化任務。 雛鳥: 在窩裡生活53-56天後離巢飛行。

分佈範圍

波札那、賴索托、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 遊蕩:辛巴威。

暗棕鵟降落後居然像人一樣行走

【正見新聞網2016年03月30日】 南非早前出現一幕奇景,一隻鷹竟然像人般,收起雙翼,以兩條腿站立步行,十分自信地走近一條動物屍體,準備開餐。

這幅圖由一名動物愛好者拉爾夫(Clint Ralph)在南非比勒陀利亞附近的山區拍攝。而相中的鳥是鷹科的暗棕鵟(Jackal Hawk)。

拉爾夫表示跟兒子在山區懸崖邊等候猛禽飛過來,結果拍到這一幕有趣情景。[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