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圖片來自mdc.idv.tw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Charles de Gaulle R91)是一艘隸屬於法國海軍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除了是法國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外,也是法國海軍的旗艦

戴高樂號於2001年5月18日正式成軍,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

戴高樂號不只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更是有史以來第一艘及現時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歷史

為了取代1960年代時建造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福熙號[1] (Foch R99)與其姊妹艦克里蒙梭號航空母艦Clemenceau (porte-avions)(Clemenceau R98),法國早在1970年代中期時就已開始規劃下一代航空母艦的建造計畫,但戴高樂號的龍骨實際上卻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國船舶建造與服務局DCNS(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DCN)位於布雷斯特的海軍造船廠中安放起建。然而,在一開始規劃時該艦原本是被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依照法國海軍旗艦命名的傳統,命名為黎塞留號(Richelieu)以承繼二次大戰時的戰艦黎塞留號。但在1989年實際起造時又被當時的總理戴高樂主義派Gaullisme的席哈克命名為戴高樂號

由於冷戰時代的結束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國家財政困難,原訂1996年服役的戴高樂號工期一再延誤,直到1994年5月時才完工下水,以致連就役日程也往後延至1999年。但之後由於又陸續發現核子反應爐強度不足進行補強,與斜向飛行甲板(angled deck)長度不足無法安全起降美製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而在2000年時又進行了甲板延長改造工程,將斜向甲板的長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啟用的日程一延再延。

2001年5月18日戴高樂號正式就役,比原本預計的就役時間足足晚了五年,進度延誤所造成的損失成為法國財政上的一個巨大黑洞。服役後的戴高樂號成為第473特遣艦隊Task_Force_473的核心,作為法國對外武力投射的主力工具。同年9月11日發生了911事件,為了協助美軍進行持久自由行動掃蕩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戴高樂號與隨行的護衛艦隊首度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於12月9日到達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南方的海域上。在美軍主導的攻擊行動中,戴高樂號上的艦載機至少進行了140次以上的偵察與轟炸任務,是該艦服役以來第一次參與作戰任務。戴高樂號於2002年3月曾進入新加坡港進行休息補給,並於7月1日時返回母港土倫

2015年11月,為了報復伊斯蘭國在法國發起的巴黎恐怖攻擊事件查理週刊槍擊事件,戴高樂號航母戰鬥群前往波斯灣,以艦載飛機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大本營進行空襲行動。

2020年4月,戴高樂航空母艦上出現新冠病毒疫情。截至4月19日,已有1081名船員確診。

構造與設計

戴高樂號使用核子動力,因此續航力理論上是沒有極限,受限於核子反應爐與推進器架構,戴高樂號極速僅有27節,不及前代航艦。極速的減損換來的是其它性能的精進,戴高樂號酬載一般有120噸食糧、3,400噸燃料,食糧的儲備量可以讓航艦維持45天佈署。燃料的儲備則可以讓航艦維持7天、每日100架次的飛機出勤任務。一般海外佈署時戴高樂號會有一艘油輪伴隨,以每週一次的頻率進行燃料補給。就法國軍方的統計,戴高樂號航艦戰鬥群從土倫出發,在22節航速下經蘇伊士運河僅需8天即可到荷姆茲海峽,或是22天可抵達好望角,對政治干預力主要在非洲與中東的法國來說,戴高樂號作為實力投射的工具非常顯赫,且在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服役前,這等戰力在歐洲國家間也是獨一無二。

戴高樂號的飛行甲板面積12,000平方公尺、機庫容積4,600平方公尺,機庫長138公尺、寬29公尺、高6公尺。位於側舷的升降機長21公尺、寬12公尺,最大承載重量36公噸,等於可以一次將2架戰機從機庫送往飛行甲板。戴高樂號配備比前代要更長的C 13-3蒸氣彈射器,因此飛機操作的彈性上並未因極速問題而減損,但戴高樂號只配備了兩具艦首彈射器(美軍航母通常為四具)。

然而由於噸位只有美國的同類艦隻一半,而艦載機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約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陣風式戰鬥機超級軍旗攻擊機兩款法製戰機,以及美製的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

戴高樂號配備有非常先進的電子設備與法國最新銳的阿斯特15型防空飛彈(Aster 15)與薩德哈爾(SADRAL)輕型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使得整體的攻擊能力遠超過去法國擁有過的幾艘航艦,在由法英合作的次世代航空母艦還沒登場之前,戴高樂號可能還得穩居歐洲戰力最強的航空母艦好一段時間。

後續發展

傳統上法國海軍向來會採取同時擁有兩艘航空母艦的編制,以確保縱使在其中一艘進廠維修時,也還有一艘可以值勤的配置方式。因此,除了目前擁有的戴高樂號外,法國海軍仍然需要建造另一艘航空母艦,才能完成理想的編制。

然而,由於戴高樂號的建造過份昂貴,法國政府並沒有打算興建另一艘同級艦,再加上近年來歐洲逐漸在政經軍事方面趨向統合,因此與其他國家採取相同標準以節省建造成本已是主流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下一艘法國航艦極有可能是採用與英國合作開發的方式建造。

雖然法國方面較偏好使用核子動力來驅動船隻,但考量到英國皇家海軍的低建造成本要求,2004年時法國總統席哈克曾正式公佈,法國下一艘航空母艦將會重新使用傳統動力系統,並考慮以燃氣渦輪引擎作為動力。

最後,法國因為歐洲金融風暴以及軍事合作等諸多問題,最終於2013年法國國防與安全白皮書2013 French White Paper on Def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中宣佈放棄第二艘航艦的建造。

在2018年10月23日,法國國防部長弗洛倫斯.帕爾麗(Florence Parly)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海軍防務與海事展 (Euronaval 2018)開幕時,宣布法國啟動替換戴高樂號的新航母的初期研究階段,此一項目稱為新世代航空母艦(Porte-Avions de Nouvelle Génération,PANG)。這項研究計畫分為四個計畫,涵蓋未來新型航空母艦的作戰需求以及面臨的戰場威脅、新航母的主要構型和特徵(例如推進系統、彈射與降落攔阻系統、使用的機種等)、各項必要的基礎工程架構、未來可能的技術創新、研發與建造時程 、估算成本、評估維持(兩艘)航母的可行性等等,而法國主要防務廠商如達梭飛機公司(Dassault)、泰利斯(Thales)集團、海軍集團(Naval Group)等都會參與研究工作;此一研究工作會耗資3600萬歐元並持續約18個月(在2020年中完成),希望新航母能在2030年代服役(戴高樂號 預定在2040年左右除役),服役到2080年代左右。弗洛倫斯.帕爾麗表示,新航母必須符合2030年代的技術趨勢,包括搭載德國與法國剛開始合作的次世代戰鬥機(NGF)以及UCAS無人作戰空中系統(Unmanned Combat Air System,UCAS)等。法國打算在2025年左右達成新航空母艦的主要決議,新艦會服役到2080年左右。

在2019年3月11日,路透社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批准了她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的繼任者──黨魁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的一系列歐盟改革提議,其中包括建構「歐洲共同航空母艦」 (common European aircraft carrier)。「歐洲洲共同航空母艦」是回應法國總統馬克洪(Emmanuel Macron)先前提出的歐洲防務重整提案。梅克爾表示,歐洲共通航空母艦將是歐盟扮演在全球安全角色的重點項目,而歐洲擁有這樣的能力是一件好事。德國與法國已經展開新一代戰鬥機的合作計畫,而如果「歐洲共同航空母艦」在德國與法國主導下推行,咸信就會與法國的新航空母艦計畫關連。

在2020年2月底法國總理投資委員會( Comité ministériel d'investissement,CMI)會議中,法國國防部提出了PANG的方案;依照消息,此時的PANG方案採用核子動力(而非傳統動力),排水量約70000到75000噸級。在2020年5月11日,法國國家武裝部隊委員會(l'Assemblée nationale la ministre des Armées)的聽證會上,國防部長弗洛倫斯.帕爾麗(Florence Parly)接受菲尼斯泰爾省(Finistère)的議員迪迪埃.勒加克(Didier Le Gac)詢問時表示,國防部已經完成PANG新一代航空母艦的論證工作,並將提案移交給總統伊曼紐.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他會在6月的國防委員會會議上決定是否正式推動。

PANG論證過程中,包括討論由法國自行研製彈射器的可能性,結果認為無論是蒸氣彈射器或電磁彈射器,由法國自行研製的成本都會太高(因為需求數量太少),且技術風險大,因此決定從美國引進EMALS電磁彈射器以及AARS先進攔阻系統。由於EMALS彈射能力以及機種適應性優於蒸氣彈射器,對艦載機的結構限制較小,有助於大幅SCAF艦載版與陸基版(空軍)的差異。

依照2020年5月PANG提交給法國總統時的概念設計,其排水量高達70000~75000噸級,比現役戴高樂號(排水量42500噸)大幅增加;這主要是因為SCAF未來空戰系統的艦載機噸位設定是30噸級,遠比現役法國海軍Rafael M戰鬥機(20多噸)大。法國國防部規劃PANG在位於 聖澤納爾(Saint-Nazaire)的大西洋造船廠(Chantiers de l'Atlantique)建造,而不是先前建造戴高樂號的布雷斯特(Brest )船廠;之前建造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時,就是為了遷就布雷斯特原有船塢的尺寸,導致艦體規模和長度受限,連帶影響了航空作業能力。大西洋造船廠在2008年11月由韓國STX Corporation購併成為STX Europe;STX Corporation在2016年宣告破產後,義大利芬坎蒂尼(Fincantieri)造船集團與法國接觸要購買大西洋造船廠,雙方在2017年9月達成協議簽署合約,芬坎蒂尼與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各持有大西洋造船廠一半股份。此外,法國海軍土倫基地內負責維修船艦的沃邦乾塢也無法容納70000噸級的航空母艦,而法國正考慮對沃邦乾塢進行擴建。

在研究論證中,法國海軍認為雖然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的建造和壽期總成本較低,但未來40年化石燃料的可獲得性可能出現問題,讓法國海軍缺乏興趣。而PANG採用核子動力另一個更重要的戰略性原因是,確保維繫法國核能產業與關鍵技術;現在法國海軍只有12個艦載反應器(戴高樂號有兩座,四艘凱旋級彈道飛彈潛艦與六艘紅寶石級核能攻擊潛艦都各有一座,全部都是K15型),之後新造的核能船艦由於技術進步、反應器更換燃料的週期延長,會進一步減少法國核能產業的工作量。如果法國軍事核能技術的未來不能確保,將導致核能工業專業技術和產能逐漸流失,進而增加法國海軍軍用核子動力推進系統在服役生涯的風險,這將危害法國唯一戰略核威懾武力──彈道飛彈潛艦的運作。依照PANG的研究,法國海軍認為70000噸級的PANG航空母艦裝備兩部以K15反應器為基礎的改進型號,就能擁有足夠的功率。

依照PANG的估計,建造首艘航空母艦的成本在40億到60億歐元之間,包含研發與建造。戴高樂號航空母艦預定在2038年除役,因此法國海軍希望PANG最遲能在2036年開始試航,因此建造工作希望能在2026年啟動;目前法國打算在2024年簽署PANG的建造合約。建造航母的地點預定是聖納澤爾的大西洋造船廠,建造效能高於布雷斯特的海軍造船廠。不過,布雷斯特海軍船廠的工期可以完全依照法國軍方的需求,但若在民營的大西洋船廠建造,就必須排在廠方訂單簿中,建造期程必須根據船廠手中建造工作來排定廠房、船塢等各項設施的工期;這意味著航母的預算撥款期程如果發生變化,或者發生設計修改,對建造時程就會造成更多不確定影響。由於航母艦體建造與組裝工作相對較快,因此可能的作業方式是船體在大西洋船廠建造完成,然後將船體移到布雷斯特海軍船塢,進行耗時更多的艤裝和調整測試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