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恭城武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恭城武廟
圖片來自sogou

恭城武廟,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西山南麓,1994年7月8日為第四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作為「恭城古建築群」之一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恭城武廟在恭城文廟西側,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主要建築有戲台、雨亭、前殿、正殿、後殿,正殿供奉關羽,後殿供奉媽祖和九子娘娘。[1]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Template:Lang-za),通稱廣西Template:Lang-za),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自治區之一,首府為南寧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中南地區,南瀕北部灣,與越南接壤。廣西壯族自治區有中國最多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通用普通話,地方語言有壯語侗語廣東話次方言、桂柳官話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是廣西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占31%),廣西僮族自治區於1958年由廣西省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改制成立。1965年,僮族更名為壯族,自治區也隨之改為現名。

廣西主要城市為南寧柳州桂林

歷史

廣西壯族自治區距今5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就有柳江人白蓮洞人活動。值得注意的是,鄰省廣東馬壩人的生活年代距今約十四萬年,比柳江人,白蓮洞人要早上十萬年左右,遠古時代廣東的開發比廣西來得早。廣西最早的人類在史書中稱百越百粵原住民,是壯語 BOUX YAEJ 的漢字記音,至今壯族支系還有 BOUX YAEJ 的自稱。壯族就是古代百越部族西甌雒越支系的後裔,是廣西最早居住的土著民族。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向南方侵略嶺南珠江流域占領 西甌國雒越國,改設的桂林郡的全部,以及南海郡和象郡的一部分,即今日廣西的地域範圍 。秦朝滅亡,趙陀依靠土著越族支持而獨立建南越國南粵國)時期沿襲秦朝郡縣轄制,西部有所擴展。

三國南北朝時期,今廣西的大部分地區屬廣州,歸廣州刺史部管轄;南部北海市玉林市欽州市跟今廣東省的湛江市範圍一道屬交州,歸交州刺史部管轄;北部桂林市賀州市與今廣東省的韶關市範圍一道屬於荊州,歸荊州刺史部管轄。

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取消州,恢復秦朝的郡縣二級制,州治下的郡直屬中央,今廣西地區分屬多個不同的郡。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貞觀十道,今廣西大部分地區與今廣東海南越南北部地區一起隸屬嶺南道五代十國中後期,今廣西中部和東南部屬南漢國,北部屬馬楚,西部屬吳權交趾

宋朝初期在嶺南恢復「嶺南道」,後來改為「廣南道」,繼又把「」改成「」。宋至道三年(997年)將廣南路一分為二,設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其中,廣南西路包括今日廣西全境,以及雷州半島海南島等地。「廣西」之稱由此而來。

元朝大部分時候,嶺南地區和海南島沒有單獨設置一級行政區劃,而是將原宋朝廣南東路轄區歸江西行省管轄;原廣南西路劃歸湖廣行省管轄,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和廣東省雷州半島,都歸湖廣行省管轄。

元朝末期,設「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是廣西建制「省」開始,以後一直設「廣西省」。

明朝初期,兩廣江西湖南分開。由於廣西三個民族反明起義猛烈,明朝皇帝朱元璋採用分而治之的辦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廣西門戶廉州劃歸廣東。清朝及中華民國也大體上沿用明的區劃。

參考文獻

  1. 國家文物局 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第Ⅵ卷. 文物出版社. 2008: 178–181. ISBN 978-7-5010-2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