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欽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欽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

欽州市原圖鏈接

簡介

欽州,位於中國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南海之濱,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欽州市具有亞熱帶向熱帶過渡性質的海洋季風氣候特點。境內地形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沿海灘涂,主要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部有六萬大山;西北部有十萬大山,橫貫欽州境內,欽州市瀕臨北部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2℃,絕對最高溫度37.5℃(1968年7月28日),絕對最低溫度-1.8℃(1955年1月12日)。

欽州北鄰廣西首府南寧,東與北海市和玉林市相連,西與防城港市毗鄰,轄2縣2區(靈山縣、浦北縣、欽南區、欽北區),另設有欽州港經濟開發區和欽城管理區,有海外華僑同胞38萬人,分布在46個國家和地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欽州

面積:10843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Qin Zhou

人口:379.11萬(2010年戶籍人口)

別名:安州

方言:粵語-欽廉片,客家語-涯話 等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氣候條件:帶海洋性的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著名景點:三娘灣,八寨溝,馮子材故居,劉永福故居,大蘆村

東興市竹山村大清國欽州界[1]

原圖鏈接

下轄地區: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

政府駐地:永福東大街11號

火車站:欽州站、欽州東站

電話區號:0777

車牌代碼:桂N

郵政區碼:535000

地理位置:中國北部灣沿海

行政代碼:450700

大學:北部灣大學,廣西英華職業學院

地區生產總值:734.4億元(2011年)

市樹:秋楓

市花:龍船花

建制沿革

欽州,古稱安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朝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欽州市屬象郡轄地。

南北朝宋代時期置宋壽郡,梁代設安州。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安州為欽州。據民國《欽州縣誌》:「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取欽江為名。」。唐武德五年(622)改寧越郡為欽州總管府,元改為欽州路,明初改為欽州府。

民國年間改為欽縣,屬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解放後,廣東省設欽廉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改隸廣西省,1955年復隸廣東省。1965年7月再隸廣西壯族自治區,改為欽州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下轄上思、防城、欽州、靈山、浦北、合浦、北海七個縣市。

1983年10月8日,撤銷欽州縣,設立欽州市,以原欽州縣的行政區域為欽州市的行政區域。

1983年10月劃出北海縣和防城港,1987年7月劃出合浦縣歸北海市管轄,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劃出防城縣和上思縣歸防城港市管轄。

1994年6月28日,撤銷欽州地區、欽州市,設立地級欽州市,新設欽北區、欽南區,市人民政府駐新興路。

名稱來源

在先秦時期,欽州屬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欽州屬秦設象郡所轄;從漢朝、三國一直至晉時期,欽州屬交州合浦郡所管,於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稱為末壽郡,隋開皇十八年(598)易名為欽州,取「欽順之義」,此為欽州的最早得名。之後一直沿用此名。

欽州市原圖鏈接

1949年12月7日解放後,欽州先後屬廣東省欽廉專區,廣西省欽州專區,廣東省欽州專區,廣東省合浦專區,湛江專區,廣西省欽州專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專區,1994年6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欽州地區,設立地級欽州市,欽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1]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8月欽州市現轄2個市轄區、2個縣: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2012年7月小部分欽南區的街道劃到欽北區。

欽州市 面積1084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79.11萬人(2010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欽州常住人口為307.97萬人。[2]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欽州市位於南華准地台的南端,地質構造複雜,地層發育較全,出露地層以下古生界志留系最為發育;岩漿岩以酸性侵入岩為主,主要有花崗岩和流紋岩;褶皺、斷裂構造發育,並具明顯的分帶性,存在發生中等以上地震的條件。

欽州市形狀略為方塊形,主要屬丘陵地貌類型。境內東、西、北三面崇山環拱,丘陵起伏連綿,地形複雜。西北部屬山區,以十萬大山為主體,山高翠拔直參天,壑深飛瀑若無地;北部和西部屬中丘陵區,除少數山地及高丘陵外,一般海拔在250米左右;中部屬低丘台地、盆地和河谷沖積平原區,以低丘和河谷平原為主,土地稍平坦;東部屬低丘陵區;南部屬低丘濱海崗地、平原區,有市內最大的沖積平原——欽江三角洲。全境地勢為西北及東北部高,自北向南傾斜,南部地勢顯著下降。全市山地(海拔500米以上)10.08平方公里,占0.22%;中高丘陵(海拔100—500米) 686.83平方公里,占14.75%;低丘(100米以下)2835.52平方公里,占60.89%;台地、階地441.99平方公里,占9.49%;平原(0—10米)473.3平方公里,占10.16%; 水域 (河流、水庫等) 108.53平方公里,占2.33%;其他100.78平方公里,占2.16%。[3]

氣候環境

欽州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在著名的亞洲東南部季風區內,太陽輻射強,季風環流明顯。由於南臨北部灣,西北靠十萬大山,主要受海洋氣候影響,也受大陸氣團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是中國濕熱多雨的地方之一。

水文環境

欽州市的南部為遼闊的欽州灣。欽州灣屬中國南海北部灣的一部分,位於魚產富饒的北部灣之最北部, 廣義的欽州灣, 東起合浦縣的英羅港,西至防城縣的北倉河口,海岸線長1478公里。狹義的欽州灣,是獨指欽州市沿海的海灣,這個海灣居北海港和防城港之間,東起大風江口,距北海港18海里,西至企沙港(防城各族自治縣境內),距防城港8海里。海灣總面積908.37平方公里,其中灘涂面積171.82平方公里,淺海面積736.55平方公里(水深5米以內的454.38平方公里,5—10米的266.06平方公里,10—20米的16.11平方公里) 。縱深長20餘海里,自北向南延伸,南面向北部灣敞開。灣首及灣口都很開闊,中部較窄,寬1.5—3海里,呈兩頭大中間細的喇叭狀。大陸架自北向南傾斜,淺海屬半封閉性大陸架海域,底形傾斜徐緩, 坡度一般在2°以內,大部分海區底形比較平坦。底質在北部沿岸10海里以內,幾乎全是泥沙質淺灘。灣內水較淺,一般水深2—18米,最大水深29米。灣內由於陽光充足,水溫適宜,加上養分豐富,浮游生物多,適於各種魚類和其他海產的繁殖與生長,以及飛禽鳥類生存,僅經濟魚類就達130種。海灣海水平均透明度為3尋左右 (海民以兩手平伸之長為一尋,約1.7米),這是因為浮游生物及其他懸浮物含量較多影響的結果。海水的酸鹼度冬季在8.20—8.30之間,夏季平均為8.26。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據廣西區水利局有關資料估算, 欽州市地下水資源總儲量約為16.08 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為4.82億立方米,僅可供全市生活用水。但地表水資源豐富,河流年徑流量64.8億立方米, 占全區總徑流量的2.68%;年徑流深1091毫米。單位面積產水量為106.1萬立方米每平方公里,耕地畝均有水量為5470立方米,人均有水量約4772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欽江為20.3億立方米,茅嶺江為25.9億立方米,大風江為18.6億立方米。

地表水資源的年內年際分配不均勻,汛期或豐水年常發生災害性洪水,而枯季或枯水年常出現大面積乾旱。 每年4—9月為汛期,10月至翌年3月為非汛期,5—9月,在颱風的影響下,大雨暴雨頻繁,這段期間是洪汛的高峰期,其雨量約占全年雨量的80%。

河流徑流量的年內分配,汛期欽江占83%,茅嶺江占77.2%,大風江占87.9%;非汛期欽江占17%,茅嶺江占22.8%,大風江占12.1%。

植物資源

全市陸地植物共有228科、 931屬,近2000種,其中喬木670種,分別占廣西和全國喬木樹種的60%和23%, 灌木411種。按用途分類,主要分成用材樹種、藥用植物、果類植物等13個大類。

藥用植物有1077種, 占植物種數的53.9%,其中常用的有200多種。但由於開荒擴種農作物,植樹造林重針葉林輕闊葉林以及大量挖采等原因,有些藥用植物大為減少甚至絕種。

據1990年市林業部門的統計資料,已知的陸地植物資源種數就有228科近2000種,約占廣西區植物種數的33.3%。海洋動物資源僅魚類就達500種之多。

礦產資源

欽州市礦產資源計有錳、鈦鐵、石膏、煤、鐵、砂金、石灰石、重晶石、獨居石、鋯英石、金紅石、石英砂、硅石、磷、黃鐵礦、鉛、銅、鈾、花崗岩、粘土和稀土礦等20多種,其中以錳、石膏、鈦鐵礦等著稱。[4]

區域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欽州市總人口為379.11萬,常住人口為307萬。其中市區人口109.76萬人,少數民族 人口占總人口10.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4人。欽州下轄的靈山縣城人口中21萬,浦北縣城人口7萬。

到2010年底, 欽州市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欽州全市都通用白話(屬粵語欽廉系)、啀話(屬客家語粵台片啀話小片),少數民族使用當地方言。[5]

歷史文化

文化現象

兩萬年前,在靈山縣馬鞍山居住的「靈山人」學會用火,還學會製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四五千年前,生活在今欽南獨料、靈山三海岩、浦北古立、欽北馬敬坡等多處遺址的古人學會製造和使用陶器。

八寨溝原圖鏈接

秦代,小篆漢字開始流入使用。鐵器農具逐步得到推廣使用。

漢初,趙佗自立為南越王,管轄嶺南地區。在其統治期間,「稍以詩書化其民」。三國時期,吳國著名學者虞翻來交州收徒講學10餘年,「門徒常數百人」,影響較大。

隋開皇十七年(597年),令狐熙任桂州總管府總管,對轄區「弘示恩信,開設學校以教化其民」。

唐朝時期,中原一些文化名人如張悅、宋之問、高駢等被流放欽州,推進欽州文化發展,出現了以欽州景物人事為題材的詩歌。欽州、廉州設立州學(儒學),靈山縣創立學宮,州縣儒學和學宮積極培養科舉人才。

唐代,欽州陶瓷業發達,工藝水平高,產品運銷東南亞及西亞各地。唐開元二十年(732年)出現以精泥製作的巨型陶碑《刺史寧道務墓志銘》。

宋朝時期,知州陶弼、岳霖等人重視教育,陶弼還主持編修第一本《欽州志》。岳霖拓建儒學館舍。

明代,嘉靖年間欽州重建州學文廟5間,合浦建有齋、海天、尚志、和融4所書院,靈山建了海北書院。

清代,府、州、縣各地尤其是圩鎮又興辦一批書院。欽州修復鰲州書院,改名為回瀾書院,建成東坡書院(後移至鎮龍樓改為綏豐書院,今欽州市一中),建成銅魚書院(今小董中學)。

清末民初,欽州坭興陶發展成為一種特殊工藝品,集書法、繪畫及窯變成色於一身,成為收藏欣賞佳品。民國4年(1915年),坭興陶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展金獎。民國19年(1930年)又獲比利時世界陶瓷展覽會第一名金質獎。

民國時期,文化教育進一步發展。書院改為學堂、學校,培養學科實用人才。

方言俚語

欽州市區和靈山縣通行方言為白話,屬於粵語欽廉系,亦有少數使用新立話。浦北縣通行廉州白話,欽北區通行壯話和新立話

而犀牛腳地區通行海獺話。而全市亦有部分地區使用涯話(屬於客家方言),劉永福第一母語便是涯話。

民族文化

欽州市民間在春節、中秋、元宵節、三月三、端午節、嶺頭節等節慶期間,有舞獅、舞龍、舞春牛、舞鹿、舞鶴、舞蝙蝠等傳統習慣,並開展鬧花燈、唱山歌、唱採茶、賽龍船、跳嶺頭等文化娛樂活動。全市廣播覆蓋率94.86%,電視覆蓋率94.88%,有線電視入戶率23.79%。成功舉辦了「天下名龜出欽州」暨「千年古陶」欽州坭興文化節和第三屆中國·欽州國際海豚節暨《激情三娘灣》文藝晚會。總投資5500萬元的市文化藝術中心竣工投入使用。

風景名勝

八寨溝

八寨溝旅遊區位於欽州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萬大山腹地的貴台鎮境內,總面積三萬多畝。八寨溝是亞熱帶雨林、竹林,山澗、瀑布清澈生動,大小泉潭分布有致,砂頁岩形態奇特,物種植被豐富,是集探險、獵奇、游泳、休閒度假、避暑、觀光的旅遊勝地。

八寨溝旅遊區距離南北高速公路二十餘里,距離欽州至上思縣二級公路僅是三公里

多。進入景區道路,均是混凝土和柏油路路面,無高坡要道。

八寨溝旅遊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為21.3—22.4攝氏度。

自然景觀、地貌。有八公里長的砂頁岩山澗地貌,八十多個大小各異的泉潭,小的像浴盤,大的可同時容納百人游泳戲水。落差大小不同的瀑布隨着山澗的延伸隨時可見,流底深潭令人生畏。可容納百人避風雨的仙人石屋、古老傳奇的賊王寨,雲繞山轉營盤景觀、仙女戲水潭、牛郎織女橋(古石橋),還有九曲十八彎的人造月亮湖和松虬藤纏、獸走鳥鳴、遮天蓋地的原始森林等等,天然各色,大自然造化形成了八寨溝美山美水的獨特旅遊景觀和稀有的砂頁岩山澗地貌。

三娘灣

三娘灣位於欽州市南部犀牛腳鎮境內,距欽州市區38公里、南寧168公里、北海100公里,南臨北部灣,背倚烏雷嶺,是中華白海豚之鄉、電影《海霞》拍攝地。三娘灣以碧海、沙灘、奇石、綠林、漁村、海潮、椰林、中華白海豚而著稱, 2005年被評為「廣西十佳旅遊景區」。

三娘灣不但擁有金黃柔軟的沙灘、清麗恬靜涼爽宜人的海防林、千姿百態的礁石、古樸溫馨獨且特色的漁家村寨,而且還有海上精靈中華白海豚,其中三娘石、鎮海石狗、「海霞姑娘」—三娘灣女子民兵隊、漁家旅館等景點常常令遊客流連忘返。

王崗山

王崗山位於欽州市以西48公里的欽北區大直鎮內。是十萬大山的余脈,在天然林保護面積740.1公頃,海拔最高峰994.6米。王崗山山嶽險峻、地貌奇特,茂密的熱帶雨林、竹林、清沏的山澗瀑布飛花匯成「王崗春色」—欽州八景之一。95年被自治區林業廳評為「自治區級森林公園」。屬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季風盛行,年平均氣溫為21.3℃一22.4℃

王崗山有海拔944多米高峰頂上800多畝天然平地的獨特地貌,神奇而出名的收揮排神泉、滿目青綠的竹林,蒼翠各異的古樹;還有石屋、石塔、古城牆等等,形成王崗山奇特的天然旅遊景觀和人文古蹟景點。常年溪流淙淙,游魚可數,大小瀑布到處可見。正在籌建的王崗山中型水庫,有狹長的幽深水道,有九曲十八灣的阡陌港汊,有神態各異的水中島嶼,水上遊樂環境極好。

王崗山有國家一類保護珍貴植物有金花茶、桫欏。國家二類保護植物有馬蹄參,格木,顯脈金花茶、狹葉坡壘、東興金花茶等屬廣西特稀有珍貴植物。另還有許多珍惜植物和黑葉猴、金錢豹、赤鹿等多種動物,其中冠斑犀鳥、白鷳最為名貴。

還有孫中山先生在王崗山領導反清武裝起義、中國共產黨組織在王崗山建立游擊根據地等舊址。電影「英雄虎膽」以王崗山革命鬥爭作為素材和拍攝地。

大蘆村

大蘆村民俗風情旅遊區是廣西三個著名古村(鎮)之一,距離縣城3.8公里,以古建築、古文化、古樹(俗稱「三古」)名列廣西三個古村鎮之首,具有民宅建築古老、文化內容豐富、古樹參天、生態環境良好這四個特點。大蘆村古宅由九個建築群落組成,始建於明、清兩個朝代,建築面積達22萬多平方米。此外,大蘆村現保存有305副古對聯,對聯內容以修身、持家、創業、報國之特點,1999年經過廣西民間協會評審,被廣西楹聯學會和廣西民間藝術協會授予「廣西楹聯第一村」稱號。

2005年大蘆村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農業示範點」。2007年5月,再次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村里同時保存有300多年的古樟樹,古木畢樹,村里還有不少的老荔枝樹,和新種的果樹,現種有荔枝、元眼1700多畝,椪柑800畝,其中大蘆的三月紅荔枝以其皮薄、肉厚、清甜聞名海內外。

龍門群島

龍門群島旅遊區位於美麗茅尾海南端,距離欽州市區約25公里。主要景點有仙島公園、七十二涇、茅尾海、龍門島、亞公山、青菜頭、綠島、五馬歸槽等景點。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勝地。

仙島公園:又稱逸仙公園,位於欽州港龍門群島七十二涇景區入口處的龜島上。始建於1995年9月,是欽州市委、市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規劃建設「南方第二大港」—欽州港而建造。

七十二涇:又名龍涇還珠,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北起欽江出海口—沙井港,南至欽州灣內灣的門戶—三墩。

龍門島:是龍門群島中最大的島嶼,為龍門港鎮所在地,人口有8000餘人,大多數以捕魚為生,是著名的漁鄉,離市區一個小時的車程。位於茅尾海出口,是水上進出欽州的門戶。島上至今仍保存有清代修築的炮台遺址和民國時期修建的「將軍樓」及欽州古八景之一「玉井流香」。

鑊耳樓古民居景區

余屋「鑊耳樓」座落於浦北縣小江鎮長田村委余屋村,距離縣城約8公里處,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

「鑊耳樓」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余屋鑊耳樓古民居建築群於2002年被浦北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寧長真(?~627)廣南西道欽州人。寧猛力之子,俚僚帥酋。寧長真的家族是壯族先民西原蠻的後代,世代為嶺南豪酋。歷代封建王朝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屢次出兵征討,但也無濟於事,為了長治久安,不得不採取以撫為主的策略,調整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係。從漢代到唐朝,均推行羈縻政策,寧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襲欽州刺史。

寧原悌(644~728) 一名寧悌原,世稱寧諫議,欽江縣人,唐高宗麟德元年(644)出生於欽江縣。 出生宦海門第,寧氏家族在當時的欽廉地區為顯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導蠻夷,開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間,寧氏「五世七刺史」。曾祖為廉州刺史,父封諫議大夫。死後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時,並立祠於上蒙村,嗣後欽州、靈山皆有寧諫議廟。

馮敏昌(1747~1806)大寺鎮馬崗村人。是清代壯族大文豪,曾為乾隆進士、翰林編修、戶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誥授奉政大夫。太子老師, 後人對他作出「誠五嶺之鴻儒,非只一鄉善士也」的評價。一生詩作2000餘首,文200多篇,主要收錄進《小羅浮草堂詩集》。

馮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將。漢族客家人,欽州人。咸豐間從向榮、張國梁鎮壓太平軍,同治間累擢廣西提督,中法戰起,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授雲南提督。甲午戰爭間奉調駐守鎮江,官終貴州提督。治軍四十餘年,寒素如故。

劉永福(1837年—1917年),字淵亭,漢族客家人,欽州人,祖籍博白東平,清朝時著名的的軍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1883年率黑旗軍參加中法戰爭,屢次大敗法軍。甲午戰爭後,奉命赴台抗日。

馮兆金(1845~1894)欽城竹欄街人,後遷城郊龍船埇。隨馮子材打中法戰爭,多次立功。

黃明堂(1866~1938)同盟會員、民國將領。大寺鎮三益村委會米利村人。壯族,清代壯族農民起義首領之一。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黃明堂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忠實助手,曾先後組織領導鎮南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

參考文獻

  1. 建置沿革欽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 行政區劃欽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3. 地理位置欽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18-10-10 09:58 來源:欽州市方志辦
  4. 自然資源欽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8-10-10 09:52 來源:欽州市方志辦
  5. 民族欽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