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陀(南越王)

人物簡介

  趙陀,又名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享年103歲,恆山郡真定縣(今中國河北正定縣)人,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   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執政期間,由於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1]

人物履歷

  趙陀,漢真定人,秦始皇時,為南海郡龍川縣令。秦二世時,南海尉任囂死,陀攝行南海尉事,秦亡,佗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漢高祖定天下,遣陸賈為使,立佗為南越王,囑其和集百越,毋為南邊患害,其國與長沙王封地相接壤。呂后時,禁南越關市鐵器,佗乃侵長沙邊邑,自尊為南越武帝。呂后崩,佗乘機以兵威役屬閩越、西甌駱,其領域西盡廣西,南抵越南中部,東有福建,北至湖南南部,成為與漢並雄之南方帝國。漢文帝即位,對外采安撫政策,主動向南越修復舊好,復命陸賈出使,宣朝廷德意,佗大為感動,願奉明詔以奉職貢,去帝制(其號令國中,猶用帝號)。景帝時,仍稱臣遣使入朝。佗在位71年,卒時已當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趙氏南越王國傳五世,國祚97年。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為漢所征服,分其地為九郡而統治之。趙佗之稱王建國,對中國文化之傳入越南與中越血統之融和,其影向及貢獻既深且鉅,越南史學家黎嵩贊之曰:「趙武帝乘秦之亂,奄有嶺表,都於番禹,與漢高祖各帝一方,有愛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懾乎蠶叢(安陽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詩書而化訓國俗,以仁義而固結人心,教民耕種,國富兵強,……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人物生平

  趙陀建立南越國的年代並沒有史籍直接記載,現代的研究文獻均以《史記》的有關記載推算而得。所以現今對南越國建國年代有兩種說法,一說公元前203年(參見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網站),一說公元前204年(參見《南越國史》,張榮芳、黃淼章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歷史評價

  毛澤東曾經說過,趙佗是「南下幹部第一人」,他是開發嶺南的第一人。趙佗在公元前204年創立了「東西萬餘里」的南越國,以後「趙佗歸漢」,嶺南正式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

  趙佗從公元前219年作為秦始皇平定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去世,一共參與治理嶺南81年。其間由於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5]

  在越南陳朝時,追封他為開天體道聖武神哲皇帝。

  太史公司馬遷有如下評價:「尉佗之王,本由任囂。遭漢初定,列為諸侯。隆慮離濕疫,佗得以益驕。甌駱相攻,南越動搖。漢兵臨境,嬰齊入朝。其後亡國,徵自樛女;呂嘉小忠,令佗無後。樓船從欲,怠傲失惑;伏波困窮,智慮愈殖,因禍為福。成敗之轉,譬若糾墨。」

參考資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