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常熟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常熟博物館,又稱常熟市博物館,是中國江蘇省常熟市的一座縣級綜合性博物館。館舍位於蘇州常熟市虞山東麓北門大街1號,仲雍墓和言子墓旁。現館址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設有七個展廳及文物庫房、辦公樓、報告廳及輔助用房等。館藏文物16000餘件,以書畫陶瓷和玉器為主。2005年10月成立的「虞山派古琴藝術館」(設於趙用賢宅)為其下屬館。

歷史

1991年,常熟博物館開始成立籌建,是當時全國範圍內較早規劃的縣級博物館。常熟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於1997年9月28日。

2008年5月1日起,常熟博物館率先在蘇州地區實行免費開放,並於2009年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1]

從2015年底開始,常熟博物館投資60萬元,對展館進行改造,七大展廳都增加了高科技的展示手段。 在瓷器展廳,增加了裸眼三維成像系統,觀眾可以多角度近距離地觀看瓷器精品,而大屏幕投影設備則向觀眾詳細地介紹瓷器的知識。 展品下面的語音導覽提示的標記,按下相應的數字鍵,就可以收聽有關展品的相關信息。常熟市博物館裡有70多件館藏精品的詳細資料被輸入到了這個語音導覽系統內,觀眾只要拿着這個設備在博物館裡參觀,憑着藏品編號,就能對藏品有全面的了解。

概況

常熟博物館現擁有上至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下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各類文物16000餘件(組),其中以書畫、陶瓷、玉器三大類為主,現有國家一級文物21件、國家二級文物261件,藏品數量、等級均在全國同級博物館中名列前茅。館藏書畫有155件被載入《中國古代書畫目錄》[2],良渚文化玉器、六朝青瓷以及明代官窯瓷器等文物連續幾屆入選「中國文物精華展」,並被編入圖錄。

書畫

王翬《仿古山水冊》

清代著名書畫家王翬Hūi的《仿古山水冊》由絳雲樓後人所捐。此冊共二十開,是王翬早期刻意繼承古人傳統畫法的代表作。其中,仿董源、范寬各二開,仿王維,關仝、高克明、李成、郭熙、王詵、宋徽宗、閻次平、李唐、劉松年、趙伯駒、趙大年、夏圭、黃公望趙孟頫、王蒙各一開。

王鑑 《仿古山水冊》

清代書畫家王鑑的《仿古山水冊》由過雲樓後人捐贈。此冊一共十二開,作於丙子夏即崇禎九年(1636),五開設色,七開為墨筆。兼仿各家,面目雖不同而其用筆仍是中鋒一派,疏豁明朗,設色清淡古雅,從中可窺知其成熟後畫風之一斑。


玉器

青玉御題「碧峰館」詩山子

此玉制於清代,高20、寬29、厚7厘米。青玉,有赭黃色沁斑。文玩擺件。扁長體,隨行而琢。正面通體浮雕亭閣、茅屋、長階、松樹及攜琴訪友等圖案,上端正中剷平處琢御題「碧峰館」七絕詩一首。背面部分帶皮雕,飾有鹿等二禽二獸。題材碩大,琢工精良。

白玉透雕花鳥紋圓飾

此玉制於明代,其直徑4.5、厚0.5厘米。1對2件。白玉,玉質瑩潤細膩。呈扁圓形,正面通體鏤空透雕,上部琢一飛翔小鳥,周飾樹及花草,葉脈紋清晰可見。圖案布局繁褥,琢工精湛。背面留出邊框從四周向內下凹。1994年西門外明嘉靖墓出土。

玻璃翠透雕雀梅牌

此玉制於清代,玉身長3.3、寬2.8、厚0.5厘米。玻璃翠種,質地透明,綠色純正。通體鏤空。兩面紋飾相同。構思巧,琢工細。巧色琢出一株盛開的梅花和棲息枝頭的喜鵲,寓意為「喜上眉梢」。

瓷器

西晉青釉雞首壺

器高8.6厘米、口徑5.8厘米、底徑5.2厘米。首壺,又稱雞頭壺、天雞壺,以雞首作流而得名。淺盤口,矮直頸,平底微凹。器形規整,瓷胎堅緻,白中略帶灰色。器身滿施青灰色釉,層厚而均勻。上腹部模印帶狀網紋一周,其上堆貼模製的無頸尖嘴雞頭,相對處貼雞尾,兩側各置泥條形系。此壺雞頭無流,純作裝飾之用。器形嬌小,當為明器,從整體來看,該器典雅秀麗、溫潤沉靜,其質地、造型、裝飾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西晉青釉魂瓶

此瓶於1972年11月在大義公社小山大隊出土。通高43.5厘米,口徑11厘米,底徑15.2厘米。釉色青綠,器表施半釉,砂底,胎呈灰色,整器堆塑樓閣、禽鳥、力士等。魂瓶又名穀倉罐,是專為隨葬而燒造的與宗教信仰有關的明器,它由東漢的五聯罐發展而來,至東晉時消失。

西晉青釉虎子

灰白色胎,施青釉,釉色青中帶灰,釉質瑩潤勻淨,器身呈蠶繭形,頭上揚,圓口平唇,上面堆塑眉眼、耳。提梁作索紋圓條狀,器身中部內縮,兩側刻劃飛翼,前後腿部外鼓並以線條劃出輪廓,顯得強壯有力,四足臥伏腹下,整體形似一隻蹲伏的狂虎。該器造型別致,姿態生動,是西晉青瓷中一件佳作。

視頻

常熟博物館 相關視頻

常熟博物館展品介紹
竹無倦——常熟博物館展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