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塔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尼安德特人(學名:Homo neanderthalensis,簡稱尼人)是一群生存於舊石器時代的史前人類,1856 年,其遺跡首先在德國尼安德河谷被發現。目前按照國際科學分類二名法歸類為人科人屬,至於是否為獨立物種還是智人的亞種則一直不確定,隨着2010年的研究發現部份現代人是其混血後代後,也可能被歸類於智人下的一個亞種。
最近期的尼安德特人相關考古發現包括Hyaena Den(英國),其存在年代被認定已超過3萬年。另外,克羅埃西亞的尼安德特人存在年代則被測定為距今3.2萬年至3.3萬年前間。考古界至今沒有挖掘到距今3萬年以內的標本;然而,直布羅陀發現的尼安德特人用火遺跡,顯示他們可能在當地生活到距今2萬4000年之時。
保有「尼安德特人性狀」的克羅馬儂人或原始現代人骸骨則出土於Lagar Velho(葡萄牙),經鑑定年代為距今2萬4500年前,這意味着廣泛的基因滲入跡象,而現在幾乎已經確定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都是尼安德特人與非洲智人的混血後裔。遺傳學家原以為非洲人身上沒有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但最新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的兩萬年中有許多攜帶尼安德特人DNA的歐洲人回移非洲,增強免疫功能和抵禦紫外線輻射的基因即來自於尼安德特人。
在骸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尼安德特人的石器便成為他們存在、活動的明確證據。莫斯特文化近期的考古成果發現了一種與尼安德特人有關的石器,地點在直布羅陀面南海岸邊的Gorham洞穴。與尼安德特人相關的石器文化另有Châtelperronian文化、奧瑞納文化與格拉維特文化,保有尼安德特人距今2.2萬年前、最後存在的遺跡。
學者推測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應與智人相同,甚至更大,因此推斷他們的腦部大小也與此相襯。2008年,一群科學家將發現於俄羅斯與敘利亞的尼安德特人幼兒化石,以電腦的三維重建技術重現原貌,顯示尼安德特人的腦部出生時與現代智人大小相同,成人時則稍大於現代智人尼安德特人的平均身高與那時候的智人差不多。尼安德塔男人約為165至168公分(65-66英吋),有強健的骨骼結構。
他們比智人更為強壯,尤其是手臂與手掌的部分。女性高約152-156公分(60-61英吋)。尼安德特人幾乎是全然的肉食性,為最高級掠食者。但在西班牙南部一考古遺址研究指出,尼安德特人的飲食中也含有大量植物。
解剖特徵
尼安德特人男性身高約165至168公分,女性身高約152-156公分,顱骨容量約 1,200-1,750 cm³(現代人約 1,400-1,600 cm³)。身體特徵:額頭平扁(眉弓到髮際線的距離比現代人短得多)、下頜角圓滑,下巴不如現代人前突。骨骼強健,身體耐寒。其具體特徵是肱骨、尺骨、橈骨之間的比例,和股骨、脛骨、腓骨之間的比例大於現代人。此為適應寒冷氣候的典型。另外,研究亦顯示尼安德特人的牙齒的琺瑯質較現代人的祖先的為薄[1]。
生活方式
50x40px | 此章節的中立性有爭議。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章節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
此章節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
尼安德塔人看來是相當稀少的群體,已經在法國北部發現尼安德塔人的藝術品;在藝術品中發現一顳骨,通過研究發現,它屬於一個尼安德塔人。
就藝術品本身,它們的一端被切出一條溝,應該是被人用繩子綁起來的。而現代人的藝術品,則是在其中打洞,並將之用繩串起來。
其營地的遺蹟大多是工具。但是尼安德塔人的工具在數萬年當中都沒有改革。因此認為他們的智力比現代人低。他們沒有弓箭,要利用特殊的策略去圍捕動物。他們會與熊等動物爭奪棲身用的洞穴。
已發現的尼安德塔人遺骸都有發現被工具刮下肉的痕跡,推測他們會將死去的同伴也用來作食用,考古學家認為那是因為他們欠缺有效的狩獵技巧[2]。
目前發現尼安德塔人似乎也會建造墓葬,據讀者文摘的一考古學家撰寫的資料表示,在北法某一洞窟發掘出來的遺址的土壤中,經土壤分析發現有花粉的痕跡化石,且其舉行方式跟今日歐美國家類似,都是對死者的墓塚進行獻花,但尼安德塔人為何會進行墓葬,從何時開始學會祭祀,成了待解之謎。
命運
尼安德塔人的遺蹟從中東到英國,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甚至遠至西伯利亞[2],都有所發現。這些遺蹟有骨骸、營地、工具,甚至藝術品。尼安德塔人的遺蹟消失的時候,大概正是在智人進入歐洲的時候。
早期學說認為尼安德特人在現代人的入侵下已經絕種。可能是由於氣候突然寒冷起來;尼安德塔人為避寒而躲進山谷;群體之間缺乏聯繫,近親交配增多;加上現代人與之的競爭,導致了尼安德塔人的滅亡 [3]。
美國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2019年11月27日刊登的最新研究:《近親繁殖,阿利效應和隨機性可能足以說明尼安德特人滅絕[4]》,研究內容推測尼安德塔人滅絕可能有3個因素:
第1個因素是近親繁殖,這會損害人口的適應度,根據這份新研究引用的先前研究,尼安德塔人的生殖適應力比現代人類低4成。
第2個因素是「阿利效應」(Allee effect),「阿利效應」指族群密度低於某個門檻時,生育率會低於死亡率(因為配偶選擇有限),人口太少導致外出打獵者少、無法保護食物不被動物吃掉、無法養育孩子,造成族群進一步縮小,終致滅絕。
第3個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性別比的自然波動,科學家指出,智人抵達歐洲與近東地區時,尼安德塔人的人口數很少,僅約1萬人至7萬人,因此近親繁殖、或是出生率、死亡率、性別比的自然波動都可能導致他們滅亡。
著有《入侵者》(The Invaders)一書的人類學家帕特希普曼(Pat Shipman)認為,在現代人類的祖先將尼安德塔人趕上絕路的過程中,狗很可能扮演了關鍵角色[5]。還有一種猜測,那就是他們的滅亡是因為他們的眼睛太大,需要利用過多腦部空間去處理視覺信息,這讓他們在進化過程中處於劣勢[6]。
參考文獻
- ↑ Sophisticated tools may have spelled doom for Neandertals [更巧妙的工具宣告了尼安德特人的末日嗎?]. 2015-04-23 [2015-04-24] (英語).
- ↑ 2.0 2.1 尼安德特人. National Geographic. 2008-10.
- ↑ 智人崛起導致尼安德塔人滅絕?最新科學研究:近親繁殖加上壞運氣才是原因!-風傳媒. www.storm.mg. 2019-11-28 [2020-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0) (Chinese (Taiwan)).
- ↑ Vaesen, Krist; Scherjon, Fulco; Hemerik, Lia; Verpoorte, Alexander. Inbreeding, Allee effects and stochasticity might be sufficient to account for Neanderthal extinction. PLOS ONE. 2019-11-27, 14 (11): e0225117 [2020-10-08]. ISSN 1932-6203. doi:10.1371/journal.pone.0225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英語).
- ↑ Pat Shipman. 狗,可能幫助人類淘汰了尼安德特人. [2020-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30) (Chinese (China)).
- ↑ 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元兇:眼睛太大?. BBC 英倫網. 2015-08-12 [2020-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1)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