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妮•沃伯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妮•瑪麗昂•沃伯頓女爵士,DCVOCMG(Dame Anne Marion Warburton,1927年|6月8日|2015年|6月4日),英國外交官,1976年至1983年擔任英國駐丹麥大使,是英國歷史上首位正式出任大使女性。退出外交部後,她於1985年至1994年任劍橋大學露西•卡文迪許學院第四任院長。

沃伯頓於1957年加入外交部,曾在倫敦本部、美國西德瑞士等地任職。駐節丹麥期間,她促進了英丹兩國交流、處理雙邊農業和貿易事宜,並安排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在1979年展開對丹麥的國事訪問。不過,為了節省開支,她被迫在1979年遷出已沿用125年的大使官邸。

在露西•卡文迪許學院院長任內,她推動不少改革,學生人數和校園規模都有所擴充,促成這所年輕的成年女子學院後來於1997年取得劍橋大學全學院地位。此外,她曾在1986年至1988年出任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以及在1994年至1997年出任公職事宜標準委員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她還擔任歐洲共同體調查團團長,證實波斯尼亞大批穆斯林婦女在波斯尼亞戰爭期間遭塞族共和國軍[1] 和其他塞族軍人有組織地虐待,在當時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外交生涯

早期工作

從牛津畢業之初,沃伯頓在1949年獲美國政府經濟合作總署(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聘用,在駐倫敦辦事處擔任經濟師,參與落實戰後美國政府旨在協助歐洲國家復興的馬歇爾計劃。1952年,她轉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獲聘到法國巴黎的北約秘書處同樣任職經濟師。她在巴黎工作兩年後,在1955年至1957年加入入美國精品投資銀行拉扎德兄弟公司的倫敦分行,但從事外交工作卻始終是她的真正志願。

1957年,沃伯頓以30歲之齡成功獲英國外交部取錄,起初擔任外交部本部二等秘書,1959年調任英國駐紐約聯合國代表團二等秘書,其後升任一等秘書,至1962年卸任。1962年至1965年間,她被派駐到西德波恩英國駐西德大使館擔任一等秘書,任內於1965年參與籌辦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對西德的首次國事訪問,事後因功獲英廷頒贈CVO勳銜,西德聯邦政府也授之聯邦一等十字勳章。1965年至1967年,她調返倫敦的外交部本部出任外交服務政務處(Diplomatic Service Administration Office)一等秘書,累積了不少行政經驗。及後,她於1967年至1970年出任外交部本部一等秘書,任內經歷外交部於1968年改組成為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1970年至1975年,沃伯頓升任英國駐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參贊,任內代表英方參與不少涉及人道援助經濟等議題的會談,並負責與歐洲共同體其他成員國展開深入協調的工作。1975年至1976年,她再一次調回英國倫敦,升任外交及聯邦事務部指導及資訊政策司司長。這個職位需要應對難於應付的英國傳媒,同時又要與外交部最高決策當局保持緊密聯繫,具一定的挑戰性。雖然如此,作為首位擔任這個職位的女性,沃伯頓很快就順利投入工作,而她的工作表現也令時任外交大臣詹姆斯•卡拉漢留下深刻印象。

英國駐丹麥大使

在昔日傳統重男輕女的保守風氣影響下,女性很難在男性主導的外交界擔任高位。外交界曾經有一段長時間認為,女外交官如果外貌漂亮,就不會被認真看待;但如果聰慧過人,卻又會容易冒犯別人;因此昔日在外交部任職的婦女無法跟其他男同事獲得平等待遇,在晉升方面更往往只被視作副貳之選。在沃伯頓以前,英國外交部只曾有一位女外交官芭芭拉•索爾特女爵士(Dame Barbara Salt)在1962年獲任命為英國駐以色列大使,但索爾特卻遇上大病被迫截去雙腳,結果未能接受任命;另一位女外交官埃莉諾•埃默里(Eleanor Emery)則於1973年出任英國駐博茨瓦納高級專員,是首位擔任高級專員的女性,可是雖然高級專員與大使屬於同一等位的外交使節,但高級專員是英聯邦國家特有,並不完全等同大使。此外,鑑於英政府要到1973年才正式廢除已婚女性公務員必須從政府提早退休的陳規,也使不少有潛質的女外交官無法在外交部進一步發展;例如原本在外交部任職的女外交官瑪格麗特•安斯蒂女爵士(Dame Margaret Anstee)就因為結婚的關係被迫在1952年提早從外交部退休,但她其後加入聯合國,並於1987年至1993年晉升至聯合國次秘書長職級。

由於沃伯頓保持獨身,所以她可以一直留在外交部工作。1975年,工黨哈羅德•威爾遜政府立法通過《1975年性別歧視法令》,保障男性和女性免受性別或婚姻狀況歧視,使婦女在政府內的地位得以逐步提升。在這個背景下,備受時任外相詹姆斯•卡拉漢賞識的沃伯頓在1976年獲挑選到哥本哈根出任英國駐丹麥大使,她隨後於同年5月5日向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遞交國書就任,正式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擔任大使的女性,而當天正好也是英軍二戰解放丹麥31周年的日子。沃伯頓就任的時候是49歲,作為英國首位女性大使,丹麥大使館部份員工最初都對沃伯頓保持警惕,但沃伯頓富有外交經驗,加上丹麥社會風氣普遍對男女平等持正面開放的態度,使她很快就贏得員工上下的信任。她的政治參贊麥若彬(後來成為英國駐華大使)則形容駐丹麥大使一職「相對於其他地方或許較不具挑戰性」,但她在丹麥的日子過得「特別快樂」。

在任內,沃伯頓促進英國和丹麥雙方各方面的交流,並發起在兩國分別舉辦「維京人在英倫展」(Vikings in England),吸引超過100萬人次參觀。在1980年的聯合國婦女十年大會,英國派出代表團到哥本哈根參與預備會議,由沃伯頓擔任代表團副團長,負責統籌代表團在丹麥的行程。儘管代表團的成果有限,但其工作表現獲得代表團團長楊格女男爵的讚賞。沃伯頓任內也正值丹麥於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後,開始向英國出口豬肉煙肉,這使她開始研究丹麥農業,另外又處理貿易和捕魚權益等方面的議題,使她對當地的農業概況有不少心得,例如她發現出口到英國的丹麥豬肉和煙肉,原來是源自英國長白豬豬種,但經改良後多了一排肋骨

至於沃伯頓任內最矚目的工作要算在1979年負責籌辦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即位以來對丹麥的第二次國事訪問。她事後因功獲英廷頒授DCVO勳銜,成為女爵士,而丹麥王室也向她頒授了丹麥國旗大十字勳章。此前,她在早已在1977年獲英廷頒授CMG勳銜。可是同樣在1979年,英政府為了節省開支,決定將大使官邸遷出已沿用125年、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林登克羅恩宮(Lindencrone Palace),而新的官邸則位於哥本哈根市郊毗連伯恩斯托夫公園、同樣擁有上百年歷史的伯恩斯托夫丘(Bernstorffshoj)。為了體面地遷出舊官邸,沃伯頓特地舉辦了一場官邸告別舞會,並邀得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伉儷出席。

儘管學不好丹麥語,但沃伯頓任內還到訪丹麥各地,足跡遠至法羅群島格陵蘭,並且慢慢愛上這個北歐國家的生活和文化,這促使她多年後於1992年出版《往丹麥的路標》(Signposts to Denmark)一書,作為指引外國人在丹麥生活的一本實用手冊。沃伯頓在任駐丹麥大使前後七年,至1983年卸任。對於她成為英國首位女大使,她後來接受訪問時謙稱「我向來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成為首位(出任大使)的女性,不同之處僅在於這在其他人的論述中變得重要」。她曾表示當初如果選擇結婚和組織家庭,會很樂意辭職享受天倫之樂,但正因為她十分享受她的外交生活而決定把事業放於感情之上。她不否認如果有一位丈夫或許會有助於事業發展,但事後證明維持獨身的她也一樣可以在外交界大展拳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