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家泉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家泉遺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城東石莊村北,北依京瀋公路,西臨榮輝河,南靠京秦鐵路。

孟家泉遺址東西長90米、南北寬75米,原為一水域廣闊的水泉,也是榮輝河源頭之一,1986年水泉出現乾涸現象,時有群眾挖山取土,發現龍骨,即動物石,為此被確定為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1988年8月8日,孟家泉遺址被公布為唐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7月15日,孟家泉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孟家泉遺址位於河北省玉田縣城東石莊村北,北依京瀋公路,西臨榮輝河,南靠京秦鐵路,原為一水域廣闊的水泉,也是榮輝河源頭之一。

1986年泉出現乾涸現象,時有群眾挖山取土,發現龍骨,即動物石。

1986年6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李毅來孟家泉,同市縣文物部門共同試掘,並對部分出土標本做碳14測定,認定孟家泉遺址為舊時器時代文化遺址。

1986年9月,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教授進行勘察。

1986年10月,中科院李毅、董視安等人正式發掘,打了一個5×5的探方,出土了部分牙、牙和智人牙一顆。1987年4月,出土標本參加省成果展覽獲好評。

1987年6月,李毅等人又來發掘,因水大未能成功。

1990年4月,省市縣聯合考古隊由謝飛帶隊進行正式發掘 200平方米,出土人頂骨、牙齒及大批打制石器和25個屬種動物化石[1]

遺址特點

孟家泉遺址附近地勢較平坦,海拔13米左右。在遺址附近,出露的地層全部為晚更新世堆積物,近山處有10餘米厚的棕紅色粘土,粘土層內常夾有數層角礫,其當屬堆積物。較平坦地帶的地層相變不甚明顯,在西至彩亭橋,東至二十里舖範圍內地層層序基本一致,自下而上為:灰白色粗砂層,棕褐色礫石層,灰黃色砂層,棕紅色粘土和灰黃、灰黑色粘土。

遺址存在兩個自然文化層,即下部棕紅色砂層和上部灰綠色砂層。下層含石製品較少,動物化石較完整,為原生文化層。上層石製品和動物化石豐富,分布不均勻,常富集於泉眼附近,部分石製品和大部動物化石遭到不同程度的腐蝕,有晚期文化遺物混入。

文物遺存

智人化石

孟家泉遺址出土了兩塊智人化石,一是殘缺的頂骨,它的冠狀縫尚未癒合,其頭骨壁也較厚,表明它是一個青年個體;另一塊是不完整的上頜骨,上面帶有三枚牙齒,另外還保留了上第三前臼齒和上第一臼齒的齒孔,這兩個齒孔並無收縮現象,表明牙齒是死後脫落的,未在發掘中未能找到那兩枚牙齒。孟家泉遺址發現的上頜骨化石智齒已經萌出,但未見磨耗痕跡,表明萌出不久,因此可以估計其年齡小於25歲。兩塊化石出土層位相當,表面色澤和石化程度基本一致,表明屬於同一個時代。

動物化石

孟家泉遺址出土的脊椎動物化石,多為大小不等的骨片和單個牙齒,共計包括3綱、7目、14科、23屬種。數量較大的有野、野、野、原始、披毛犀、等等。

石製品

孟家泉遺址出土了大量石製品,總計二萬三千餘件,包括石核、石片、細石核、細石葉、石器和廢品。在石器中,可分為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石椎、琢背石刀、錛狀器等類別。每個類別的石器又包含着不同品種,僅刮削器中就有單直刃、雙邊刃、端邊刃、三邊刃、四邊刃、橫刃等十多種。石器的原料以灰黑色、灰色和灰白色燧石為主,約占95%以上,其他原料有石英石英岩瑪瑙等。燧石原料多選用質地純潔的燧石團塊,表面常保存着灰白色石皮。岩石的破裂面比較細膩,油質光澤。

研究價值

孟家泉遺址出土的石器加工精細,器形美觀別致。加工方式以正向為主,還有反向、復向、錯向和轉向加工。從這些石器中可以看到運用磨光技術的痕跡,雖然運用較少,但意義重大,表明當時人類已經嘗試使用進步的技術。孟家泉的文化性質當屬細石器文化傳統[2],從石器組合上似乎反映出小石器向細石器過渡的風格。

孟家泉遺址的發現,不僅把河北省唐山市這一地域的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近萬年,而且為研究東北華北史前文化的銜接提供了極為可靠的資料。

視頻

孟家泉遺址 相關視頻

千年古縣 玉田 (一)

參考文獻

  1. 孟家泉舊古器文化遺址,中國唐山,2018-05-30
  2. 玉田的故事(孟家泉) ,搜狐,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