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白鯊2:神出鬼沒

大白鯊2
圖片來自pixnet

大白鯊2》是一部於1978年上映的美國驚悚恐怖片,由吉諾特·茲瓦克執導,羅伊·施奈德領銜出演警察局長馬丁·布羅迪,他必須設法除去另一條威脅海岸安全的大白鯊

本片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根據彼得·本奇利同名小說改編的1975年電影《大白鯊》的第一部續集

與前作一樣,《大白鯊2》的製作路途充滿曲折。原定導演約翰·D·漢考克被證明無法勝任執導動作片的工作,於是被茲瓦克取代。前作男主演施奈德也是因與環球影業之間的合同約束才勉強同意出演,並且在影片製作期間還與導演有過好幾次爭執[1]:103

《大白鯊2》在《綜藝》雜誌上列出的電影票房總榜上名列前10位並一直保持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也打破了所有續集電影的票房紀錄,不過這一紀錄也很快在一年後被《洛奇2》打破。電影的宣傳標語「就當你覺得應該安全了而回到水中的時候……」也成為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宣傳標語之一,並且之後也多次被惡搞模仿[2],影片也被廣泛認為是《大白鯊》最優秀的一部續集[3]

《大白鯊2》之後還於1983年有了續作《大白鯊第三集》,1987年,又一部續作《大白鯊大報復》上映。

目錄

劇情

《大白鯊》中的事件發生4年後,兩名潛水員正在前集漁船「虎鯨號」的殘骸處拍照片時突然受到一條巨大的大白鯊襲擊,過程中一位潛水員的照相機拍下了一張鯊魚的照片。

幾天後,這條大白鯊進入阿米提島海岸水域,殺死了一位女滑水員。駕馭快艇的女子為了自衛,先是將一個汽油罐扔向鯊魚(還弄灑了一些汽油在自己身上),然後用一隻信號槍點燃了汽油。熊熊燃燒的汽油罐導致快艇爆炸,女子也因此遇難,鯊魚頭部右側被燒傷但仍然存活。

一頭死亡的虎鯨在附近一個燈塔處擱淺,全身到處都是很大的傷口。警察局長馬丁·布羅迪(羅伊·施奈德)認為這樣的傷口是大白鯊造成的,然而就像4年前的事件開始一樣,市長拉瑞·沃恩(莫瑞·漢密爾頓飾)不相信自己管理的小鎮又招來了一條鯊魚,並警告警長不得向媒體告知這樣的猜測。之後,布羅迪又在海灘邊發現了一條嚴重毀壞的快艇,並且在對其進行檢查時還發現了一個女子燒焦的遺骸。

布羅迪制止了他17歲的兒子麥克(馬克·格魯納飾)下海航行,幫他在海灘上找了份暑期工。次日,警惕的布羅迪在一個觀察塔上看到水中有一大片陰影,匆忙中他趕不及確認馬上命令所有人撤離海灘並朝水中開了槍,導致人群出現恐慌,但卻意外發現原來那根本不是鯊魚,而是一群扁鰺。夜裡,他收到了之前被鯊魚襲擊的一位潛水員拍下的照片,畫面上可以看到鯊魚的眼睛。他馬上趕去告知市長等人,但他們仍然認為這個證據還不夠可靠。在當地新建了一家遊樂場來吸引遊客的彼得森(約瑟夫·瑪斯科洛飾)和鎮議會因為之前海灘上的意外解僱了布羅迪,僅有市長沃恩投下了反對票,副警長亨德瑞克斯(傑弗瑞·克萊默飾)成為新的警長。

次日早上,麥克溜出家門去與朋友一起航行,並且為了防止小弟肖恩(馬克·吉爾平飾)向父母告狀還帶上了他。之後他們遇上了一群由湯姆·安德魯斯(巴瑞·科伊飾)領隊的司機。湯姆下水去抓龍蝦僅幾分鐘時就遇上了鯊魚,不過他成功逃脫,只是因為從水中上岸太急而患上栓塞。晚些時候鯊魚衝上了蒂娜(安·杜森貝瑞飾)和艾迪(加里·杜伯林飾)的帆船,將艾迪生吞活剝,把嚇壞了的蒂娜留在原地。

布羅迪和妻子艾倫(洛蘭·加里)發現安德魯斯被送上了救護車,布羅迪懷疑一定是有什麼把安德魯斯嚇壞了,以致他如此急切地上岸。亨德瑞克斯告訴布羅迪,麥克已經和他的朋友出海航行朝燈塔進發,於是布羅迪堅持駕馭警方巡邏船去救自己的兒子,艾倫和亨德瑞克斯也和他一起上路。他們找到了蒂娜的船,躲在裡面的蒂娜證實了布羅迪對這片海域存在鯊魚的懷疑。亨德瑞克斯和艾倫帶着蒂娜一起上岸,而布羅迪則繼續開着水警輪尋找孩子們。

正在海上航行的孩子們玩得正開心,萬沒想到兇猛的大白鯊會突然出現。鯊魚衝進了其中的一艘帆船,引起一片恐慌,船也撞到了一起。麥克被撞到頭暈了過去,不過在鯊魚出現時他已經被人拉出了水面,兩個朋友帶着他爬到岸上求助。其他的少年仍然身處糾結在一起的船隻殘骸向公海漂流。一架在海港巡邏的海洋直升機趕到,並放下線纜打算將受損船隻拖到岸邊,可是就在飛行員準備拉動前,鯊魚攻擊了直升機,導致其沉入水中。肖恩也跌下水面不過很快為瑪姬(瑪莎·斯瓦特克)所救。可當瑪姬試圖回到船上時卻因船沿濕滑而掉入水中,鯊魚馬上衝上前來吞噬了她。另一邊,蒂娜被送往醫院,艾倫則斥責了彼得森解僱布羅迪,否認鯊魚存在的可恥行為。

布羅迪找到了麥克,孩子告知父親情況危急。弟弟肖恩和他的朋友們還身處船的殘骸上朝一個小島漂去,而小島的後面就是公海。布羅迪很快找到了孩子們,但鯊魚又一次發動了進攻,布羅迪的船也因此擱淺在岩石上。他試着用繩子把船綁好,但碰到了一條海底電纜。鯊魚又一次發起進攻,大部分少年都掉到水中,其中一位叫露西的女孩也為鯊魚所傷,而且肖恩和傑基仍然孤立無援地留在一艘船上。布羅迪坐上了一艘充氣筏,然後用船漿規律性地敲打海底電纜並成功吸引到了鯊魚的注意力,鯊魚衝上前來張開血盆大口咬住了海底電纜,被電擊死後沉入了海底。布羅迪把肖恩和傑基救上了小島,然後與其它少年一起等待救援的到來。

製作

早在《大白鯊》大獲成功時,電影公司就決定要拍攝一部續集。《教父II》和其它續集的成功意味着製片人也將面臨拍出一部更好鯊魚電影的壓力。他們意識到,即使自己不拍也會有別人來拍,而他們希望可以自己親自來完成這個項目。

1975年10月,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出席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時表示,「為任何電影拍攝續集都只是個廉價把戲」,並且當製片人們邀請他執導《大白鯊2》時甚至不屑予以回應。他告訴觀眾,已經計劃好的劇情大致涉及到布羅迪和昆特的兒子追捕一條新的鯊魚[4]。布朗認為斯皮爾伯格不願執導續集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拍出了一部無法超越的鯊魚電影[5]。斯皮爾伯格之後還表示,自己的決定與《大白鯊》製作過程中的重重困難有關。「要不是我在海上拍第一部時的經歷實在太過糟糕,我還是會拍續集的。」[6]

雖然斯皮爾伯格拒絕參與,但公司還是決定製作續集,結果單前期準備工作就花了一年半。曾參與前集劇本創作,但選擇不在主創人員名單上列出自己名字的霍華德·塞克勒負責撰寫初稿。起初他提議了一個前傳,故事是以美國海軍波特蘭級重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的沉沒為背景,與《大白鯊》中的昆特一角聯繫起來。雖然環球影業公司總裁希德尼·西恩伯格覺得這個點子很耐人尋味,但他還是拒絕了這個方案。在塞克勒的推薦下,導演約翰·D·漢考克被選中為影片掌柁,不過之後漢考克的妻子多蘿茜·特里斯坦獲聘改寫塞克勒的劇本,對此他深感受到了背叛。

漢考克於1977年6月開始了電影的拍攝工作。然而經過近一個月後,環球與MCA的高層不喜歡影片陰暗而含蓄的基調,希望可以有一個更輕快、以動作為導向的故事,並且漢考克也與西恩伯格發生了不愉快。西恩伯格向漢考克夫妻建議自己妻子洛蘭·加里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划船出海去救孩子們」,對此理查德·D·扎努克回應道:「除非我死了。」電影劇本的下一稿中加里沒有出海,漢考克表示,這和之後他開除了一位原來是環球公司高層人士女友的女演員一起導致了他被解僱[7]

漢考克開始感覺到執導自己首部史詩級驚險片的壓力,他之前的拍片經歷也有所不足[8]。製片人對他的表現感到不滿意,於是在1977年6月的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漢考克與製片人和環球公司高層人員經過一次會面後被解僱。他和妻子於是動身前往羅馬,電影的攝製工作也暫停了幾個星期。兩人之前已經為這部電影工作了一年半。漢考克也在接受報紙採訪時對電影拍攝使用的機械鯊魚表示了不滿,認為這也是自己被解僱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表示這條鯊魚過了一年半還是不能游泳或是張嘴去咬,「你拍上幾個鏡頭(鯊魚)就斷了。」曾參與《大白鯊》編劇工作的卡爾·哥特列布被請來進一步修改劇本,在其中增加一些幽默並刪減一些暴力內容。哥特列布將電影的地點設在佛羅里達州華爾頓堡灘[9]。如果製片人一開始就選擇聘請哥特列布,那麼所需的花費比之後這樣請他來改寫還會少得多。

這個時候,斯皮爾伯格考慮接受續集的導演一職。他敲定了之前基於昆特一角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版本劇本。可是他需要先拍完《第三類接觸》,因此還要再過一年才能開拍,製片人對此無法接受。藝術指導喬·阿爾夫斯曾因《大白鯊》獲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剪輯獎並升任環球影業副總裁的維娜·菲爾德斯提議兩人一起來執導,這個要求被美國導演協會拒絕[10]。這部分是因為他們不允許一位協會成員被非協會成員頂替,並且他們也不允許其他任何劇組成員在電影製作過程中接替導演一職,最終這個職位落到了吉諾特·茲瓦克的頭上,他曾因執導1975年的恐怖片《蟲 (電影)》而獲得好評。茲瓦克重新開始拍攝繁複的滑水戲段,這給了哥特列布不少時間來對劇本進行改寫,他在其中增加了副警長亨德瑞克斯一角,該角色由傑弗瑞·克萊默飾演,另外還取消了多個少年角色,剩下的也大多做了更改。

為了電影的拍攝劇組一共製作了三條假鯊魚。第一條是「樣板鯊」,也稱「奢華鯊」。機械特效總監鮑勃·馬特和羅伊·阿伯加斯特使用了與《大白鯊》中同樣的模型。原本那條叫「布魯斯」的假鯊由於存放環境不佳已經嚴重腐爛,唯一挽救下來的只有鉻鉬管框架。馬特的設計比起前作要複雜和有雄心得多。《大白鯊2》中的鯊魚根據描述是雌性,但還是使用了雄性的「布魯斯」骨架。雕刻家克里斯·穆勒製作了一個全新的鯊魚頭,並使用了全新的口腔機械結構,在前作製作「布魯斯」時,技術人員還無法將鯊魚面部的下頜將夾住的面頰掩蓋起來,不過這個問題已經通過新技術得到圓滿的解決。製作出的新鯊魚名為「布魯斯二號」,在片場則叫「菲德爾」或是「哈羅德」,這兩個名字都是大衛·布朗在比佛利山的律師。製作的其它假鯊是一個鰭片和一條完整的鯊魚,兩者都可以用船拉動。片尾高潮戲段的那個小島實際上是一條浮動駁船,這樣製作的目的是為了讓特效平台位置可以儘可能地接近「小島」。與前作一樣,真實的鯊魚鏡頭是由澳大利亞鯊魚專家羅恩和瓦萊麗·泰勒夫婦拍攝的,這些鏡頭被用在片中來提高可信度。

《大白鯊》全片一直演到三分之二的地方才首次出現鯊魚,這種保留觀眾想象空間的做法受到了讚揚,但茲瓦克認為鯊魚在續集中應該儘可能多地出現,因為第一印象永遠都不可能重複。茲瓦克相信,由於觀眾早已從前作的最後三分之一里清楚地知道這鯊魚長什麼模樣,所以懸念感的減少是不可避免的。劇本的審稿人也認為,他們不可能重現出前作的效果來。導演還通過在電影開頭利用一場爆炸來給這條新的「鯊魚」留下疤痕,讓它看上去更加來勢洶洶。

在水中進行的拍攝與前作一樣非常麻煩。施奈德表示他們「一直在與潮汐、海浪和大風……海蜇、鯊魚、海龍捲風颶風警報做鬥爭」。花了幾個小時錨固帆船後,風又會在他們準備要拍攝時轉向,把船帆吹到錯誤的方向。海水的腐蝕性也使一些設備受損,包括假鯊魚的金屬部分。

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的女兒蘇珊·福特獲聘為電影拍攝宣傳照,雷·洛伊德將電影製作過程中的事項記錄在《大白鯊2日誌》中,之後也得以出版。

參考文獻

  1. Loynd, Ray, The Jaws 2 Log, London: W.H. Allen, 1978, ISBN 0-426-18868-3 
  2. Andrew Kuehn, 66, Innovator In the Movie Trailer Industry, New York Times, 2004-02-03 [201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3. Beek, Mike, Jaws 2, Music from the Movies, [2008-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02) 
  4. Baxter, John, Steven Spielberg: 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 London: Harper Collins: 145, 1997, ISBN 0-00-638444-7 
  5. Priggé, Steven, Movie Moguls Speak: Interviews with Top Film Producers, McFarland: 8, 2004, ISBN 0-7864-1929-6 
  6. Nashawaty, Chris. Steven Spielberg talks about 'Jaws' -- the greatest summer movie ever mad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1-06-08 [201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4). 
  7. Ford, Luke, The Producers: Profiles in Frustration, iUniverse: 191, 2004, ISBN 0-595-32016-3 
  8. John D Hancock. IMDb. [201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9. Gottlieb, Carl, The Jaws Log: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ReadHowYouWant.com: 221, 2010, ISBN 1458720004 
  10. Rosenfield, Paul, Women in Hollywood, Los Angeles Times, 1982-07-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