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捲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龍捲風,也簡稱海龍捲或水龍捲,指發生在海上的龍捲風,由於特殊的氣象條件,其持續時間比陸上龍捲風要長,強度也較大,但其直徑比陸龍捲風略小。常以海龍捲群的方式出現。海龍捲一般的運動規律是以每小時50公里速度沿直線運動,運動過程中上部會因氣流的原因向特定方向傾斜,同時會發生壯觀的「龍吸水」景象。海龍捲的破壞力表現在它能把海上船只吸入其中,對航行影響較大,故號稱「風霸王」。
海龍捲群生成過程依次是:
- 龍捲漏斗,也是常見的漏斗雲,它的尺度約為300米,一根漏斗雲里,有數個吸管渦旋,所以也稱母渦旋。
- 龍捲渦旋,又稱小龍捲氣旋,作用在1-3公里範圍內。是由多個龍捲漏斗組成。
- 龍捲氣旋,作用範圍3-10公里,由各個龍捲渦旋組成。
母龍捲氣旋,作用範圍在10-20公里,由多個龍捲氣旋組成,其威力屬海龍捲之首[1]。
龍捲特徵
龍捲風是一種小型旋轉風,直徑一般不超過1公里,小的龍捲風直徑約25-100米,與直徑1千公里的颱風相比,看來無足輕重,可是它的風力卻比颱風大很多,颱風最大風速不會超過100米/秒,龍捲風的最大風速可以達到120米/秒。在某些有利環境裡,雷暴可能伴有強勁的柱狀渦旋,以漏斗雲的形態出現,龍捲風根據它發生在陸地還是海上,可分為陸龍捲和水龍捲。
水龍捲的直徑一般比陸龍捲略小,其強度較大,維持時間較長,在海上往往是集群出現,1971年7月底一張衛星雲圖上就顯示出有7個水龍捲。水龍捲的移動路徑一般為直線,移動速度平均每小時50公里左右;並且一般是垂直向下的,但有時因上空風比地面風大,它的上部會順氣流方向傾斜,一般就可以根據其傾斜方向判斷出移動路徑,採取措施避開,就可免遭其害。
典型事例
廣東深圳
2010年7月27日上午9時許,深圳灣海面出現較為罕見的「龍吸水」,水天相接的「龍吸水」持續約17分鐘[2]。
據介紹,當時在深圳灣上空積雨雲下方伸出漏斗形狀的黑色雲柱,而現場照片中,先後有三個水龍捲形成(亦有蛇口市民報告稱看到了4條),氣象人員在8時57分監測到雲底下方垂直方向有較粗大的漏斗雲已經「接地」形成水龍捲,另有較細的一條在空中呈現彎曲「接地」並於2分鐘後完全消失。大約在9時正西側雲底又向下垂直伸出黑色雲柱,並在2分鐘後迅速接地,吸起巨大水柱,持續了大約3分鐘,稍後水面一端逐漸變細並向上收窄,最後於9時08分完全消失。「水龍捲」接地旋轉了10多分鐘,現場甚為壯觀。
當天雷達圖上看到洪澤湖上有積雨雲,在上升運動中產生旋轉的氣流,氣流形成強烈的切變,形成龍捲風。龍捲風中心氣壓極度減小,將水流吸入渦旋,形成「龍吸水」。
視頻
火龍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海龍捲傳奇,天文論壇,2011-12-5
- ↑ 深圳驚現龍吸水 盤點廣東龍吸水事件,51區未解之謎網, 201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