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熊逃呀逃》是一則胎教故事[1]

胎教一詞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2],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了,生活在媽媽子宮裡的胎兒是個能聽、能看、能感覺的小生命,媽媽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過某種途徑作用於胎兒。所以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應該加緊與胎兒之間的交流,對他施以良性刺激,以豐富胎兒的精神世界。

在胎教中,給胎兒講故事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胎教內容,讓胎寶寶接受美的薰陶,都可以讓胎兒「見多識廣」。講故事時孕婦應把腹內的胎兒當成一個大孩子,向他(她)娓娓道來,通過語言神經傳遞給胎兒,使得胎兒不斷地接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不斷變化的文化氛圍中發育成長[3]

目錄

故事內容

開着紅汽車,到超市去買東西,他把汽車停在人行道上的,猴警察看見了,跑過去一把抓住了他的耳朵。

「哇,耳朵揪得好疼呀,你要把我抓到哪裡?」大熊用力一甩,甩掉了警察,逃跑了。 這時,正巧有一輛大卡車,嘟嘟嘟地開來了,大熊呼的一下,跳上了車。這輛大卡車上呀,裝的全是彈簧床墊,呼的一下,又把大熊從車上一直彈到十二層樓的大陽台上了。大熊走出陽台一看,啊,原來這是一家大衣商場。大熊馬上把一件連帽大衣披在身上,哈哈,這下大熊看上去真象個闊太太呢。

大熊一搖一擺地走進十一樓的餐廳里,他在一張餐桌前坐下。白鵝小姐馬上端來香噴噴的飯菜,大熊啊嗚、啊嗚地大吃起來,吃完了飯,白小姐請她付錢,大熊搖搖頭,擺擺手,拔腿就逃。白鵝小姐跟在他後面拚命地追,眼看就要被抓住了,大熊靈機一動,騎在扶梯的扶手上,嘩嘩嘩一直在往下滑去,白鵝小姐也想騎在扶梯上去追大熊,可是他不敢從那麼高的地方往下滑,只好算了。

大熊在扶梯上轉了十個圈子,哐啷一聲,滑到了底樓,一下子衝出了玻璃大門。大門警衛鱷魚先生立刻去抓大熊,大熊從地上一骨碌爬起來就逃。

大熊逃逃逃,逃進了遊樂場,他呼的一下乘上了高空轉盤,嘩嘩嘩地轉起來了。 嘩嘩嘩――嘩嘩嘩――高空轉盤把大熊轉得頭昏腦脹。咚!大熊從轉盤上摔了下來。

「哈哈,我等你好久了,這次看你再往哪兒逃!」猴警察走過來,把大熊抓住了。

胎教故事注意事項

1、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靜的心境並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在念故事前,最好先將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影像,以便比較生動地傳達給胎兒[4]

3、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匆匆地念故事給胎兒聽[5],至少也要選擇一頁圖畫仔細地告訴胎兒,儘量將書畫上的內容「視覺化」地傳達給胎兒。

4、在選擇胎教書籍[6]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寶寶會喜歡哪些書籍,儘量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視頻

大熊逃呀逃 相關視頻

語言胎教的奧秘
聽故事對寶寶好處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