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夏 (中亞古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夏(亦稱 巴克特里亞英語:Bactria),中亞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古國名。[1]

簡介

是一個中亞古地名和國名,位於古希臘人所說的巴克特里亞地區縛喝羅[2]。主要疆域在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古希臘稱Paropamisus)以北,西邊與安息接壤。[3]

目前學術界就大夏位於巴克特里亞地區這一點達成了共識,但是大夏是否就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尚未達成共識[2]

史記》中記載

張騫到達大夏時,發現大夏已向大月氏人稱臣,並且「其兵弱,畏戰。善賈市」,首都稱「藍市城」,大夏的人民大約有一百多萬,大夏東南邊有身毒國(即印度)。張騫在大夏還看到過邛竹杖和蜀布,大夏的人稱是從身毒國買回來的。

與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關係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是否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所遇見的大夏,目前學術界尚有一些爭議。

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在《地理學Geographica》中記載「從希臘人那裡奪取了巴克特里亞的是最著名的遊牧部落。我說的這些遊牧部落是阿希人Asii帕色阿尼人(Pasiani)、吐火羅人塞加羅里人(Sacarauli) ,他們都來自遙遠的錫爾河彼岸,與塞族索格底亞那毗連的地區,這裡曾經被塞族占據過[2]。」

古羅馬歷史學家特羅古斯和地理學家托勒密也有類似的記載,而中國漢朝時代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月氏乃遠去,過大宛,西擊大夏而臣之」,學術界對於斯特拉波所記載的四支部族入侵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事件與司馬遷所記載的大月氏人入侵大夏的事件是否為同一件事存在着爭議,這就導致對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是否就是《史記》中的「大夏」的看法不同。[4]

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

  • 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就是大夏。該說法認為斯特拉波所記載的阿希人Asii 、帕色阿尼人、吐火羅人和塞加羅里人入侵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的事件與司馬遷所記載的大月氏人入侵大夏的事件是同一件事,《史記》中的大夏就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大月氏人就是四個部族其中之一。該說法認為,根據漢書「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賓[5]的記載,塞族人並沒有滅巴克特里亞王國,而是往更南的卡比薩前進,儘管塞族在途中給予王國嚴重打擊,如前145年左右摧毀王國東部大城(Ai-Khanoum)[6]。但跟在塞人之後的大月氏隨後入侵巴克特里亞核心,並迫使殘餘的王國臣民稱臣,王國終滅於大月氏之手[7][8]。前129年以後的張騫抵達巴克特里亞時,見證殘餘的臣民向大月氏臣服的情形。西方近代學者如保羅·伯希和[9]塔恩(W. W. Tarn)[10]納拉因(A.K. Narain)[11],現為西方學界主流觀點[12][13][14][15]

考證

按大夏自古是吐火羅的觀點,大夏又譯作「吐火羅」﹑「者(代用字)貨羅」﹑「吐火羅斯坦」,「大夏」即巴克特里亞之漢譯,是雅利安人的故鄉,曾流行伊朗瑣羅亞斯德教,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張騫李廣列傳》。按史書記載: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媯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與大宛同俗。無大長,往往城邑置小長。其兵弱,畏戰。善賈市。及大月氏西徙,攻敗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餘萬。其都曰藍市城,有市販賈諸物。其東南有身毒國。」

「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國。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其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東南數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少北,則為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無寇。」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而兵弱,貴漢財物……」

身毒即印度,當時身毒許多地區皆屬「月氏人」,即早期貴霜帝國(即貴霜)。而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已經陷入分裂和戰亂。

如果大夏是吐火羅人,那麼大夏故地在中國西北地區,大夏人生活中心大致在今新疆和田一帶,屬東伊朗人種,是斯基泰人塞種人的近親。大夏很早就與中原地區有交往,古籍中對其多有記載。公元前174~前161年,伊塞克湖東岸和伊犁河上游流域的塞種人部落受大月氏人第一次西遷的衝擊,向南遷徙。途中與大夏發生衝突。

戰敗的大夏人除一部分傍南山(今阿爾金山祁連山山脈)東逃,進入隴西洮河流域外(漢時曾在此置大夏縣),大部向西遷徙,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後進入中亞阿姆河以北地區,與同樣受大月氏衝擊而從伊塞克湖以西遷徙至此的塞種人部落匯合,約在公元前145年,他們同一部分塞人衝過阿姆河,占據巴克特里亞(今阿姆河與興都庫什山之間的地區),將盤踞此地兩百餘年的中亞希臘人逐往興都庫什山以南的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地區。

公元前128年,張騫出使大月氏至阿姆河時,見大夏人定居巴克特里亞,遂以「大夏」之名稱呼之,後來的西方史家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吐火羅斯坦」。大夏人在巴克特里亞脫離希臘人統治後不久,就被第二次西遷而來的大月氏人征服。

大夏人為半農半牧者,有自己的語言,大夏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最初用阿拉米字母書寫,在月氏人統治下開始用希臘字母書寫。不過吐火羅語卻不屬於伊朗語族。20世紀初,在新疆庫車龜茲發現一種古語言,曾一度被認為是吐火羅語。在巴克特里亞發現一種屬中古波斯語的地方方言,書寫時採用希臘字母。一些學者認為這才是大夏人的語言,故稱之為「真正吐火羅語」。

大夏主要指阿姆河(古希臘稱Oxus)以南,興都庫什山(古希臘稱Paropamisus)以北地區,繼承了被稱為納馬茲加(Namazga)的阿姆河文明,現存考古文物有一些不超過15厘米高的距今4000多年的小頭大身女性雕像。大夏地區被希臘人征服以後成為一個中亞古國。

另有一說主張大夏人為巴克特里亞土著。

參見

參考文獻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4.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2. 2.0 2.1 2.2 2.3 歐亞學研究「西域大夏國名解析
  3. 《魏略·西戌傳》
  4. 《後漢書·西域傳》
  5. 《漢書》西域傳. 罽賓國
  6. Bopearachchi, "Euthydemus Imitations,' p. 12-13
  7. Frank L. Holt 《Thundering Zeus:The Making of Hellenistic Bactria》p.78
  8. A.K. Narain,《The Indo-Greeks.》p.138
  9. 吐火羅人及其語言
  10. W. W. Tarn,《The Greeks in Bactria and India》p.284
  11. A.K. Narain,《The Indo-Greeks》p.139
  12.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3, Part 1 The Seleucid, Parthian and Sasanid Periods》 p.243
  13. Holt, Frank L. 《Thundering Zeus: The Making of Hellenistic Bactria》 p.135
  14. Rachel Mairs. 《The Hellenistic Far East》 p.154
  15. H. Sidky. 《The Greek Kingdom of Bactria: From Alexander to Eucratides the Great》 p.224

參考書目

  •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吳於廑、齊世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世界歷史地圖集》,張芝聯、劉學榮主編,(中國地圖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