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西(1900年-2005年),廣西扶南縣人,壯族,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1930年,吳西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任紅八軍連政治指導員,紅七軍連黨代表,紅三軍團第六師政治部敵工科科長,紅二十八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龍州起義[1]。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八路軍120師358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宣傳科科長,冀中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參加百團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冀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團隨營學校政治委員,參與太原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川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第四海軍學校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政治部副主任,海軍政治學校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海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著有回憶錄《老驥憶風煙》、詩集《老驥吟——吳西詩詞選》。
個人簡介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連政治指導員,紅七軍連黨代表,紅三軍團第六師政治部敵工科科長,紅二十八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八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宣傳科科長,冀中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團隨營學校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第四海軍學校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政治部副主任,海軍政治學校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海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生平
大革命時期
1923年,考入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他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寧愛國學生運動,被選為該校學生聯合會執委。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參加了以進步學生為主的南寧學生軍,開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抵制日貨的鬥爭。
1927年3月29日,參加南寧各界群眾紀念黃花崗72烈士大會以及會後舉行的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5月4日清晨,被國民黨南寧反動軍警逮捕,並被投入國民黨第15軍拘留所。在陰暗、骯髒的囚牢里,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吳西團結難友們進行絕食鬥爭,要求改善監獄條件。
1929年7月,進入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參加兵運工作。10月初,在龍州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第五大隊獨立營政治指導員,同時兼任《群眾報》編輯,公開宣傳中共的政治主張。參加了平叛作戰。12月11日,參加了百色起義[2]。
1931年2月初,拖着傷腿,帶着一副碗筷,沿路乞討。後來又當過築路工、工地伙夫,挖過煤炭,受盡了工頭的打罵和欺侮。
1932年春,在粵贛邊重新找到紅軍隊伍,任紅軍三軍團三師政治部組織幹事,中央蘇區三師政治部俱樂部主任。
1933年冬,任第六師政治部敵工科科長,參加了中央紅軍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隨紅軍主力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歷經突破湘江封鎖線、強渡烏江、四渡赤水、搶奪婁山關等一系列惡戰。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任紅28軍政治部宣傳科長、敵工科長,隨主力參加西征作戰,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北上會師。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任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八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宣傳科科長、政治部敵工部代理部長,參與創建晉西北敵後抗日根據地。
1939年春,任冀中軍區第二分區政委,率領所部多次粉碎日偽軍的瘋狂掃蕩,團結各界愛國群眾,自力更生,開展生產自救運動,打破日偽軍的經濟封鎖,戰勝嚴重的自然災害,鞏固了冀中平原敵後抗日根據地。
1943年春,奉命赴延安參加中央黨校學習和整風運動,擔任中央黨校第七支部書記,投入中央黨校的理論學習和延安大生產運動。
1945年4月,被推舉為晉察冀軍區代表,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9月,從中央黨校畢業,先後擔任冀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政治部副主任、華北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團隨營學校政治委員、西南軍政大學川西分校校長兼政委等職。參加了解放大西北和進軍大西南的戰爭。
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第四海軍學校政治委員,華東軍區海軍政治部副主任,海軍政治學校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海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
1964年10月,離休。
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81年11月23日,被增補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5年7月2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歲。
視頻
吳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龍州起義:西南熱土上的紅色記憶,人民網,2018-05-24
- ↑ 百色起義,中國共產黨新聞網